賀民 王儷穎
【摘 要】本文基于職業院校畢業的技能型人才的廣闊市場需求,論述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構建學徒制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并分析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根據職業教育實際,提出構建“雙向螺旋”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 學徒制 雙向螺旋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43-03
現代學徒制起源于德國的職業培訓,現已成為一種職業教育發展的模式。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如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英國的“學徒制”、德國的“雙元制”,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2009年,歐盟采用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畢業生占中職畢業生的85%以上,另外美國、加拿大等國也將現代學徒制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
隨著現代學徒制在我國的推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實踐教學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教師應明確就業企業崗位的人才標準,對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構建“雙向螺旋”實踐教育體系,培養新型專業技能人才。
一、職業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
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采用三段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其主要影響有以下三方面。
(一)市場定位模糊
市場定位模糊,從專業角度來說就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不完全對應。教育計劃、教育內容、人才培養的目標比較混亂,未能明確定位,學校教師依舊采用傳統教育的方式進行課程講授。也有教師嘗試改革教育模式,但存在目標不清晰、盲目性強、急功近利等缺點。
眾多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標準長期不更新,現有實踐教學覆蓋面太廣,教學內容籠統,針對性不強,教學標準與企業用工標準有偏差,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技能沒有銜接,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培養目標不明確,學生技能水平難以達到企業崗位技能標準。
(二)專業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企業兼職教師教學水平不高
現階段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動手能力不強、缺乏企業實踐經驗、授課內容脫離行業和崗位實際,企業兼職教師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等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實踐能力不強。
(三)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陳舊
現有實踐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無法滿足教學需求,現階段使用的課本著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訓內容無法與企業的設備和技術相匹配,課改后教學資源不足。舊的教育設備和落后的教育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構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徒制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專業吸引力的提升
汽車維修行業可以分為許多個崗位,我們以一定標準對其進行崗位劃分,為不同的崗位技術設定專門的要求和準則,然后進行專業化、合理化、標準化的實踐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同時提升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吸引力。厭煩枯燥的理論知識是現階段中職學生學習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育活動的開展。但現代學徒制教學卻有很強的吸引力,很多學生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這意味著通過一定程度的刺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助于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全面推進
隨著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教育部建議在各大院校開設汽車專業,并對這一專業設定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學校應圍繞市場就業為中心進行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全面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為滿足汽車企業的高質量人才需求,需要推進現代學徒制建設,適當調整汽車運用和維修課程,增加專業課程的比例。通過制訂這一專業的可行性標準,更加突出中職特色教育的建設。
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應用現代學徒制,可以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特別是對促進學生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以及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有的學校在開展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現代學徒制應用領域,強化企業師傅的積極作用,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可以充分發揮企業及企業師傅的積極性,發揮中職學校的主導作用和中職學生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全面優化與完善課程體系,使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能夠與社會、市場有效銜接。
三、構建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體系的策略
(一)“雙向螺旋”實踐教育體系的內涵
創新“雙向螺旋”的立體式實踐教學改變了職業院校常規的“枯燥的課本知識+簡單的校內實訓”的教學模式,其內涵包括縱橫兩個方向。
1.縱向培養。縱向是主向,它將“工匠精神”的內涵—— 敬業、精益、專注、創新代代相傳。引入先輩與后輩的概念,先輩有義務照顧后輩,后輩必須尊敬先輩,形成傳幫帶的良好氣氛。在合作企業,先輩引導剛到企業實習的后輩,使后輩盡快融入企業;在學校,先輩協助教師在各個方面指導后輩。已進入社會的先輩定期回校指導在校的后輩,并為在校后輩講授新技能、新動向,鼓勵后輩努力學習技術,專注技術提高;受到輔導的后輩在成長后又反過來輔導其后輩,如此反復,成為縱向的螺旋推進,從而將扎實的技能和專注的精神代代傳承。
2.橫向培養。橫向是基礎,又細分為大小兩個螺旋。
一是實踐技能學習的“小螺旋”。引入一家距離學校較近、規模大、實力強的綜合性汽車售后服務企業,采取以崗位為主導、學生輪班等靈活的形式,每天上午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下午輪流到公司相應的崗位實踐;與此同時,每周對學生本周崗位所學實踐進行一次梳理和總結,在“課堂—崗位—課堂”的小循環中,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呈現小螺旋式上升。(如圖1所示)
二是實踐技能提高的“大螺旋”。引入若干家國內知名品牌汽車服務企業,在教學計劃中引入為期三個月的企業跟崗實習,實現工學交替,在“學校—企業—學校”這樣的大循環中,使學生實踐技能呈現大螺旋式提高。(如圖2所示)
該教學體系摒棄了之前傳統實踐教學中“枯燥的課本知識+簡單的校內實訓”的模式,經過大小兩個螺旋的學習,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與崗位相融通,學校與企業互動,學生樂于學習,學校樂于培養,企業樂于用人,為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工匠”進一步助力。
(二)現代學徒制實踐教育體系的構建策略研究
本著“以企業用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能力為本位、以模塊項目化為載體”的設計思路,依托校企共建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共同開發項目化技能課程。根據學徒制要求,課程分為兩個不同的模塊:“校中廠”階段前期課程模塊、“廠中校”階段后續課程模塊。
1.對現有核心實訓課程和人才管理培養制度的構建。對現有核心實訓課程進行改革,修訂現有課程標準,同時將各實訓教學內容按照企業典型工作任務進行項目化的改革優化,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的無縫銜接,使課程既能滿足學生崗前實踐教學又能作為企業員工脫產培訓的基礎課程。在開發課程、工作頁之后,進一步合作開發項目化崗位技能實踐課程教學資源。
學院結合自身辦學特色以及社會對高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依托學院作為國家級高級財會管理人才培養基地的優勢,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能夠應對未來商業世界復雜性的國際化財會精英。在堅持“實務導向、職業導向”原則的基礎上,從語言能力、專業功底、實踐水平、開闊視野、合作精神這五個角度著手,積極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專業水平與實務技能,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企業家精神,努力把學生打造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開闊視野、高度責任感和優秀領導力的商業界財會精英。
2.校企共建實踐教學螺旋評價系統的構建。隨著實踐教學體系的變化,評價系統也隨之而變化,與“雙向螺旋”實踐教學體系相適應的是崗位技能螺旋評價系統。該系統以月、學期為單位,對學生的實踐技能進行循環評價,使學生在動態中了解自己所學知識是否牢固。校企共建實踐教學螺旋評價系統的構建對于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各專業依托校企共建專業實踐教學基地來完成專業技術技能教學,可以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3.校企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構建。中職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將這些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這就決定了中職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素質,既懂理論又善實踐。為此,中職院校必須從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入手,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教師隊伍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企業專家和技術骨干在學校與企業間師資共享,提高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增強企業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校企人員“雙崗”“雙聘”,雙方人員聯合教學、聯合服務,以團隊的“雙師”共融優勢,促進學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提高。
4.校企共建共享“教學+服務”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中職教育校企共建“教學+服務”實踐教學基地工作是專業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各類校企合作案例中,如何在其深度、廣度上進一步拓展,實現互利共贏,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是研究的重點。通過校企合作重點共建2~3個“教學+服務”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基地在滿足學生和企業員工職業技術技能學習和訓練的需求的同時,也提供對外服務,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實踐教學基地內進行技能學習的同時,也作為員工提供對外服務。
5.建立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體系關鍵要從校企合作入手。以學校為主導,校企雙方找到共同利益點所在,建立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平臺,最終通過平臺建立起符合雙方需求的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體系。做好校企合作平臺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能更直接地了解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第二,通過推行“產學結合”“工學結合”“定向培養”“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方式,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改革;第三,可通過設立校外實訓基地,“把車間建在學校,把課堂設到車間”,不斷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實效性;第四,有利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職業院校可以選派教師定期進企業掛職鍛煉和參與實踐,以實現教師的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不斷提高教師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企業的技術專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到職業院校兼職,直接參與教學、教研工作,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保華.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模塊實訓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農機,2012(9).
[2]蘇小舉.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競賽促進中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3).
[3]謝婉茹.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開發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7).
[4]惠兆旭.探討創新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3(2).
[5]黃漢飛.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模塊探討[J].職業,2014(9).
注:本文系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雙向螺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編號:GXZZJG2019B088)研究成果;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現代學徒制下中職汽修專業‘共享性崗位技能項目化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編號:GXZZJG2018A00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賀 民(1979— ),男,廣西賀州人,工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類專業課程改革;王儷穎(1988— ),女,廣西南寧人,工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職汽修專業課程改革。
(責編 文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