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引入現代學徒制實踐的重要意義,針對中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的主要問題,提出構建“實崗育人,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以建立課程體系,有效提升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效果,更好地為酒店行業輸送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
【關鍵詞】中職酒店管理專業 產教融合 現代學徒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25-03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酒店行業在迎來更大發展前景與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更激烈的同行業競爭。國際酒店業對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現代學徒制融合了產業與教學的現代教育模式和基本制度載體,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要求,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工學結合。因此,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有著重要意義。
一、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引入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意義
(一)酒店業人才需求多樣化
國內旅游業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文化和旅游部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會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近8500萬人次旅客來華旅游。酒店業是旅游業的支柱性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國酒店業在2015年至2019年始終保持高速增長趨勢,每年有近1500家的新建酒店投入運營,各地區的星級酒店人才需求總數超過10萬人,各崗位都急需人才,崗位滿足率小于5%,尤其對具備“工匠精神”以及個性化服務理念的酒店管理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因此,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應及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二)教學模式需要創新
中職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在21世紀初期就建立了現代學徒制的雛形,但由于絕大多數中職學校仍然依循傳統教學模式,延續“2.5+0.5”以及“2+1”的教學形式,使得實踐教學活動與行業實際脫軌,無法激發學生的晉升積極性。因此,為滿足國內酒店行業的人才需求,必須創新酒店專業人才培養理念,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酒店管理專業的教育水平。從該專業的實際發展層面來看,其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國內各星級酒店也更為注重實際從業經驗。因此,中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需要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于實際工作任務當中。基于此,中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更應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三)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
現代學徒制是指在職業人才的教育培養過程中,行業及相關企業全程參與教學實踐環節當中,有效對接產業需求與專業內容設置,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實現培養目標。將現代學徒制應用于中職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實踐活動當中,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育人模式。具體做法: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進入學校時,就應作為酒店行業各企業的準員工,參與各項工作、學習、培訓活動。學生應在企業與學校間交替學習,由教師與師傅對其進行言傳身教,充分結合專業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了解并掌握相應的崗位工作內容與崗位工作流程,快速融入酒店企業。將現代學徒制應用于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實踐活動當中,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他們往往在3年內就可進入基層管理崗。
二、中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有待創新
現階段,國內眾多中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在設置專業課程時,會參照優秀院校的課程體系,卻沒有充分結合本校的發展情況、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地區的企業需求,使得自身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特色與清晰的目標,不具備針對性與創新性。因此,這種課程體系培養出的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適應后期高強度的酒店管理工作。
(二)教學內容脫離實踐
中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會將實踐教學作為教學重點與特點,但由于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學校工作時間較長,即便擁有豐富的酒店管理工作經驗,也無法緊跟國內酒店行業的發展步伐以及適應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與此同時,受到中職學校教學制度與實訓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往往與當前國內酒店行業的實際管理運營脫離,導致學生在后期實習工作實踐當中,無法學以致用。
(三)考核方式有待完善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中職學校在考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效果時,會采用考查與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開展技能課程實踐,撰寫心得體會、案例分析、論文,進行閉卷考試、開卷考試等。但由于學生的考核成績主要由該課程任課教師單獨進行打分,學生分數的評價形式也為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相加并賦之相應的權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于學生素質、能力、知識的綜合性評判。此外,中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與酒店行業接觸較少,單一的考核與評判標準極容易脫離酒店行業的實際狀況,不利于學生的后續職業發展。
(四)學生缺乏認同感
國內酒店仍屬于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國人普遍認為服務性行業低人一等,認為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出身的畢業生今后的工作都是掃廁所、端盤子等,在職業生涯中只能吃青春飯,沒前途、沒前景。上述情況主要出現在學生家長群體當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認知,使得大部分中職學校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認同感較低、認知不足,不愿意在畢業后長期從事相關工作。此外,國內酒店行業具有人員流動性較大的特點,因此盡管每年中職學校都會培養大量的酒店管理人才,但仍然無法滿足酒店行業的人才需求。
三、中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雙主體育人”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其中并深入準員工及學生的全過程培養。在此期間,構建校企雙主體的教學平臺,推動校企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開展教學資源建設,實施教學實踐活動管理,考核學生的技能培訓成果,進而構建并完善頂崗實習就業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依據行業崗位的需求,以及校企雙方根據市場的人才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為酒店基層管理人員,即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文化素養,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適應現代酒店業發展需要,勝任高星級酒店的一線服務與基層管理等崗位工作,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應用于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進程中,應充分遵循職業成長規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完善中職院校教學制度與實訓條件,使得專業的課程內容與當前國內酒店行業的實際管理運營緊密貼合。嚴格根據崗位工作任務構建并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在崗位工作流程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強調酒店行業的職業性,進而形成學徒預備期、準學徒期、學徒期的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
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根據人才培養的進階規律和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筆者提出了構建“一個目標”和“三+五”教學模式、“五位一體”、六共同育人機制的“實崗育人,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一個目標”即酒店基層管理員。“三+五”教學模式即三階段教學模式和五階段企業實踐模式;按照三年學制,每年分別為學徒預備期、準學徒期和學徒期,五階段企業實踐模式即認知實習+周末實踐+假期實習+酒店繁忙期實習+頂崗實習;“五位一體”即教、學、做、練、賽;“六共同育人機制”即建立六共同的校企雙元育人機制。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材,共同組織教學,共同制訂考核標準,共同做好“雙師”(教師與師傅)教學與管理,共同做好學生實習與就業工作。該模式既符合人才培養的進階規律,又符合企業人才規格的培養需要。
(三)建立課程體系
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應從專業認識、職業素養、崗位技能、崗位能力四方面開展。
專業認識課程主要內容由企業認知、企業宣講、企業文化、企業拓展活動組成,主要由企業講師團來承擔授課任務,例如酒店品牌介紹、酒店各個崗位以及崗位職責、企業文化等。
職業素養課程主要由酒店服務禮儀、職業紀律、職業道德、職業意識等內容課程構成。職業素養課程由在校教師、企業師傅和企業教官共同承擔教學任務。例如職業紀律采用軍事化管理模式,包括隊列訓練、內務整理、拓展活動由教官和班主任進行管理和授課,以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的精神等。
崗位技能課程主要有前廳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崗位技能課程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基礎的知識和技能由學校教師授課,例如餐飲服務理論知識和中西餐擺臺內容;而對客服務技能由企業師傅承擔教學任務,例如西餐零點服務、葡萄酒服務等技能訓練。
崗位能力課程主要有接待服務能力、服務設計能力、英語服務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崗位能力課程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在校通過項目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提高學生的服務能力,在合作企業通過見習實踐在真實的工作場景和整體化的工作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綜合服務能力。
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第一階段通過專業認識課程了解酒店行業的特點,了解酒店崗位要求,了解崗位服務流程,建立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初步認識,培養學生對職業的熱愛情感;在第二階段,借助專業素養課程,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工匠精神”與專業理念;在第三階段,借助對基層崗位技能的學習,了解并掌握真實的崗位技能;在第四階段,借助對崗位能力課程的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崗位能力,培養解決問題與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勝任崗位工作需求,為后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完善教學機制
引入現代學徒制的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任務需要由企業師傅與學校教師共同承擔,構成“雙導師制”并引入橫向聯合技術研究、雙向掛職鍛煉、校企人員(下轉第68頁)(上接第26頁)互聘共用等制度。與此同時,合作酒店應安排優秀專項技能人才擔任教學師傅,安排優秀管理人員作為中職學校的兼職教師。專業理論課程授課應由企業兼職教師與學校專職教師共同擔任,中職院校的實訓課程應由酒店的企業師傅進行指導,實現邊做邊學,提升教學效果。
現代學徒制的運行保障是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與教學管理體制,中職院校應與合作酒店共同構建教學質量監控與運轉體系,加強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全過程管理;與此同時,中職院校還應聯合酒店共同制訂學徒的專業管理辦法,進而保障學徒的基本權益,依照實際教學需求,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實習崗位,提升學生的實訓效果,妥善分配工作任務。通過對教學運行與管理機制的創新和完善,探索出中職院校全日制酒店管理專業的科學、有效的教學實訓模式,進而提升中職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以更好地為國內酒店行業輸送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技能人才。
在“一帶一路”倡儀背景下,酒店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其人才需求更為多樣化,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應創新教學模式,引入現代學徒制,通過產教融合推動學生的職業發展。現階段,中職酒店管理專業主要存在課程設置與課程體系雷同、授課內容與實踐脫節、考核方式較為單一的問題,通過構建雙主體育人模式、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健全課程教學體系,能夠顯著提升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實驗綜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9).
[2]黃德橋,杜文靜.現代學徒制視域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J].教育與職業,2020(2).
[3]鄧小輝.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4).
[4]謝汝艷,梁麗婷.“一帶一路”背景下高星級酒店多語種人才的需求分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1).
注:本文系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17B01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素梅(1980— ),女,廣西北海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服務與管理教學研究。
(責編 文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