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養策略,分析廣西旅游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提出結合廣西旅游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制訂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培養國際化旅游專業人才;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共同培養國際化旅游人才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 旅游業發展 國際化旅游人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86-03
自2013年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倡議之后,有力地促進了沿線各國在經濟、文化、旅游的全方位合作,各個國家之間的旅游活動頻繁,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人才至關重要。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被中央賦予國際大通道、戰略支點和重要門戶的定位。廣西應抓住這個契機,推動適應國際化教育的新需求,同時根據自身特殊的區位優勢,制訂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策略,提高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一帶一路”倡議對旅游產業人才的需求,進一步推動廣西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廣西旅游產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一)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廣西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地區
廣西沿海沿邊沿江,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省區,也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廣西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性遠高于其他省份,是海上與內陸地區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紐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永久落戶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廣西具有的“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在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給廣西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挑戰。廣西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廣西的外匯水平,使廣西的地方經濟水平與國際接軌,同時可以提升廣西的國際旅游形象,實現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但也對其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廣西旅游業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快速發展,急需國際化旅游人才
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國出入境旅游產業快速發展。2020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旅游客源國,中國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各國爭相吸引中國游客。旅游產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旅游從業人員接待及相關旅游企業如旅行社、酒店、餐飲、會展、旅游電子商務等國際化市場的發展,以酒店行業為例,僅2020年就有16個國際酒店品牌首次登陸中國市場。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廣西的不斷推進,圍繞著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北部灣國際濱海度假勝地、中越邊關風情旅游帶和南寧區域性國際旅游中心城市即“三地兩帶一中心”等項目全面實施,廣西的國際旅游業務和市場需求也在不斷發展,呈爆發式增長狀態。據有關數據統計,2019年廣西實現旅游總收入1.0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621.54億元,增速34.4%,接待游客總人數8.76億人次,排全國第9位。廣西正向文化旅游強區奮力邁進。由此可見,旅游經濟國際化已經成為旅游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化的旅游產業需要有國際化的旅游人才,因而國際化旅游從業人才成為市場需求。
因此,根據廣西區域特點和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廣西旅游業發展和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的需求,要不斷推進旅游專業國際化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廣西國際旅游人才培養進入新階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服務地方和產業發展的能力,提高旅游專業人才的就業競爭力,以適應國際化社會發展的要求和趨勢。
二、國際化旅游人才內涵的界定
(一)國際化旅游人才的概念
國際化旅游人才是指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胸懷、熟悉國際上通行的旅游慣例和規則,具有一定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國際化旅游人才必須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形勢,與時俱進,具備較強的適應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國際旅游產業中開展創造性的活動,并產生良好的社會價值。
(二)國際化旅游人才應具有的基本素質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會面臨旅游安全、文化沖突等方面的挑戰,作為國際化旅游人員,不管是酒店服務人員還是導游人員,都應具備誠實守信的品質,勝任國際旅游崗位;具備跨文化的語言交流能力,熟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殊文化,能夠將本土文化和不同國家文化融合;具備獨立工作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以敏銳的目光洞悉最新旅游發展動態,并沉著冷靜、大膽應對國際旅游市場的新變化;具備國際化視野和開拓創新的品質。只有大力培養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的復合型旅游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能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厚實的人才基礎。
三、“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養策略
(一)結合廣西旅游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制訂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目標
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被賦予國際大通道和重要門戶的戰略地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也明確表示,廣西將著力打造與東盟國家開放合作的新樞紐。由此可以看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東盟國家將是廣西對外開放與合作的重中之重。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廣西旅游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客觀上對旅游從業人員的人才質量提出了更加專業化、國際化、綜合化的標準和要求,不僅要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和人文素養,還要有較強的語言交流能力和寬廣的國際視野。
旅游產業發展離不開旅游專業人才的支撐,培養適合“一帶一路”新形勢需要的國際化旅游企業人才,既不能拔苗助長又要只爭朝夕,加快推進。因此,在培養旅游人才的過程中,在研究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和“一帶一路”新形勢下明確國際化旅游人才的真正內涵,以此確定國際化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在這一培養目標的推動下,努力探索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旅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滿足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此外,廣西各職業院校在制訂旅游人才培養目標時,還應該充分結合廣西旅游產業發展的內外部市場環境,制訂出具有廣西獨特優勢的、適應廣西快速發展的旅游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具有廣西地域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深刻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清楚地認識廣西在這一背景下所發揮的獨特作用,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語言交流能力、國際化視野與為游客提供一流服務的能力,在推動絲綢之路海上航線產品開發和營銷的過程中,為廣西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與時俱進,培養國際化旅游專業人才
1.培養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拓寬國際視野。正是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歷史背景、文化觀念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塑造了旅游業豐富多彩的文化靈魂。旅游經濟國際化要求旅游從業人員能夠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包容和接納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運用跨文化溝通技巧,為游客提供高質量服務和個性化服務。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各職業院校要積極順應國際化的發展趨勢,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滿足“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國際化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要結合廣西的實際,設立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學生跨文化溝通交流能力。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競爭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將“一帶一路”沿線東盟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等作為專業知識融入教學中,使學生具備扎實的旅游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第二,增設跨中西方文化對比、文化交際等國際化課程,讓學生理解并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進行交流并提供服務;第三,加強與外國企業和機構的交流,指派專業教師或學生進行學術交流、訪問等方式,培養教師和學生的跨文化背景;第四,引進原創教材,提高學生理解和適應其他國家文化習慣的能力。
2.課程設置注重實用性,積極推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一帶一路”的引領下,與時俱進,吸納旅游行業企業的成功經驗,將最新的企業行業標準融入課程內容和教材中,緊緊抓住培養提高學生技能水平這條主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將旅游“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納入職業學校的課程計劃,如研學旅行策劃師、民宿管家、景點講解、咖啡師、茶藝師等國際旅游行業資格證書,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加強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旅游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服務行業,其要求學生具備非常嫻熟的專業技能。要做到這點,就必須與時俱進,提高實訓在教學中的比例,增加社會實踐教育教學,同時不斷加強旅游專業實訓建設,如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開設具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族風情的餐廳或客房實訓室,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中工作,進行實踐教學,實現課堂知識的真正轉化,提升綜合職業素養與技能。例如,北海市中職校就在疍家小鎮建設了以“北海絲路文化—— 疍家文化”為特色的旅游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漁玥客棧”,學生在實訓基地的前廳、客房和咖啡廳等崗位實習的過程中,通過策劃實訓基地體驗活動,不斷在服務和產品上進行創新,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三)秉持國際視野,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共同培養國際化旅游人才
旅游業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具有“互聯互通,旅游先通”的獨特優勢,通過旅游促進各個國家之間經濟文化等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隨著中國旅游產業和國際接軌,對國際化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凸顯。而東盟沿線國家如越南、老撾、菲律賓、柬埔寨等,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職業教育基礎較薄弱,基礎建設落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程度不高,對高質量的國際化旅游人才同樣有著較大的需求。與發達國家相比,廣西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存在一定差距,但相對于東盟國家,廣西的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優勢。
因此,廣西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和東盟銜接的重要門戶,應充分發揮自身在國際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結合廣西特色,秉持國際視野,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指教師應該多走出國門,對沿線國家進行考察,學習先進國家的教育教學經驗,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同時職業院校與中國旅游企業在海外的公司合作,為學生提供海內外實習和就業機會,開闊國際視野,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旅游專業人才,以適應海外國際旅游崗位的需要。此外,通過對接東盟各國文化旅游基礎教育需求,為東盟國家辦理相關培訓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國際化旅游專業人才。例如2018年8月21日來自柬埔寨白馬省的9名政府工作人員就在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參加了中柬職校技術培訓項目,內容涉及旅游服務、經濟、管理等方面。通過這次交流培訓,把廣西和北海的優質教育資源跟柬埔寨工作人員分享,有效地促進了北海與柬埔寨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累累。在旅游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發展廣西旅游業最重要的是加強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培養。在此基礎上,要認清國際化旅游人才的內涵和特征,建立國際化課程體系,走國際化道路,致力于培養國際化旅游人才。有了人才的支撐,廣西的旅游產業才能蓬勃發展,才能更好地把廣西建設成文化旅游強區、世界知名的國際旅游勝地。
【參考文獻】
[1]黃月玲.“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地方高校旅游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探討[J].廣西教育,2017(39).
[2]許艷平.“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10).
[3]鮑艷利,華荷鋒.“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
注:本文系2017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新形勢下中職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XZZJG2017B01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周麗芳(1978— ),女,廣西桂平人,大學本科學歷,旅游管理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教育。
(責編 覃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