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綿陽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四川 綿陽 621000)
麻醉是臨床手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麻醉藥物的作用直接影響手術的安全性和手術效果。 特別是對于小兒手術的患兒,麻醉藥物和效果的要求很高。如果麻醉效果不好,很容易對患兒的心率、血壓和呼吸頻率造成影響,并且會增加患兒蘇醒后疼痛以及并發癥發生幾率,從而影響術后康復效果[1]。所以,提高麻醉效果,減輕患兒的應激反應,對確保手術效果和安全性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開展了對不同麻醉方法的應用效果分析,資料如下。
選取我院100 例疝氣手術患做研究對象,將所有患兒根據入院順序分成觀察組50 例和對照組50 例,觀察組患兒年齡1 ~2 歲,中位年齡(1.5±0.2)歲;對照組患兒年齡1 ~3 歲,中位年齡(2.0±0.3)歲。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數據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兩組患兒術前均采取禁水禁食8 小時,對照組患兒維持麻醉采用丙泊酚,采取微泵泵注每小時6mg/kg;觀察組患兒給予0.8%~2.5%濃度的七氟醚吸入維持麻醉,并根據患兒生命體征變化隨時調整給藥劑量。
將兩組患兒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頻率、手術時間、蘇醒時間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記錄對比。
此次研究中所有數據處理使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兩組之間的計量數據描述采用(±s)和t 檢驗;并發癥發生率計數數據描述采用n(%)和χ2檢驗,P <0.05 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
記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頻率、手術時間及蘇醒時間與對照組患兒相關數據相比均具備較明顯優勢,統計學意義存在(P <0.05),見表1。
表1 組間患兒臨床各項指標數據對比情況(±s)

表1 組間患兒臨床各項指標數據對比情況(±s)
蘇醒時間(min)觀察組 50 98.3±4.4 96.4±4.8 17.9±1.3 82.4±30.8 11.5±6.2對照組 50 95.2±4.1 115.3±6.5 23.6±1.9 95.3±33.5 21.2±9.5 t - 3.6447 16.5395 17.5074 2.0044 6.0462 P -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血氧飽和度(%)心率(次/min)呼吸頻率(次/min)手術時間(min)
記錄結果顯示,觀察與對照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各為6.0%、20.0%,相比之下觀察組發生的不良反應較少,組間數據具備明顯差異,統計學意義存在(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計數資料數據對比(例)
手術是近年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臨床針對多種疾病采取手術治療,其應用率越來越高,而麻醉則是手術中的重要處理環節,尤其是針對未發育完全的小兒,麻醉藥通過肝腎部位,會減緩代謝速率,導致藥品留存體內時間增多,從而增加了患兒的不良反應;但若給藥劑量不足,還會影響麻醉效果,從而易出現多種應激反應,致使手術效果及安全性受到影響[2]。由此可見,提高小兒手術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對減少手術創傷性及確保術后康復效果尤為重要。目前臨床針對小兒麻醉維持中常采用丙泊酚,該藥為一種靜脈麻醉藥物,具有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佳以及安全性高等優點,因此被臨床廣泛應用于小兒麻醉處理當中。但該藥物劑量使用過大會增加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從而影響患兒的手術效率[3]。因此近年相關研究中,針對小兒麻醉中采用了七氟醚,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七氟醚為選擇性較高的新型吸入麻醉藥,該藥的麻醉鎮痛效果較好,且起效較快,對患兒身體的傷害較小,可強效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具有強烈的鎮靜、催眠及抗焦慮作用[4]。且停藥后清醒時間較快。同時與氯胺酮聯合應用,可有效提高臨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從而不會嚴重影響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心率及呼吸頻率,并且能減少患兒不良反應發生[5]。在本文研究分析結果中最終得出,采用七氟醚維持麻醉后的觀察組患兒血氧飽和度、心率、呼吸頻率、手術時間及蘇醒時間同采用丙泊酚維持麻醉處理的對照組各項指標比較均具備明顯優勢。
由上可見,在小兒疝氣手術患兒采用七氟醚維持麻醉,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且安全性較高,可減少患兒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建議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