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健 林嫣嫣 熊妙連

【摘要】目的 本實驗探究溫中理氣外治法結合抗酸對社區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旨在探尋一種針對慢性胃炎的患者更加適合的治療模式,通過該治療模式能更好及時地為患者后續的預后提供更好的指導及干預。該實驗為目前臨床操作提供相關的方法及相關方面的證據,為精確治療干預該類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指導方針確診患者,從而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干預。方法 選取于我社區中心治療的2018年07月~2019年12月患有社區慢性胃炎患者的160例作為本實驗對象,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溫中理氣貼敷外法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抗酸(奧美拉唑)進行治療。結果 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人數比較所得觀察組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復發情況比較所得觀察組的復發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1);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不良情況發生率比較所得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所得,觀察組治療方法能降低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論 溫中理氣外治法結合抗酸對社區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更佳,同時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不良事件及治療后的復發情況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關鍵詞】慢性胃炎;奧美拉唑;溫中理氣外治法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2..02
隨著生活的多樣化和飲食的變化,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居于消化系統疾病前列,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胃炎發病率逐漸增加,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群更為多見,男性高于女性[1]。慢性胃炎在臨床消化內科屬于常見病種,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臨床上通常表現不明顯,大多患者通常進食后上腹飽脹、反酸、噯氣及腹痛等消化不良的表現,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且該疾病會帶給患者日常生活極大的影響[2]。目前,慢性胃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大部分研究發現該病與患者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如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重度煙酒等,社區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內科治療的同時還應接受社區康復治療[3]。該疾病需得到及時的控制,不然病情越發嚴重會發展為胃癌。臨床研究[4]得出抑制胃酸的分泌能對慢性胃炎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且中醫中理氣方法也能有一定效果。本實驗探究溫中理氣外治法結合抗酸對社區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旨在探尋一種針對慢性胃炎的患者更加適合的治療模式,通過該治療模式能更好及時地為患者后續的預后提供更好的指導及干預。該實驗為目前臨床操作提供相關的方法及相關方面的證據,為精確治療干預該類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指導方針確診患者,從而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治療干預。本研究經過我中心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對該研究知情同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我社區中心治療的2018年07月~2019年12月患有社區慢性胃炎患者的160例作為本實驗對象,病理學類型分為淺表性、萎縮性和特殊類型。其中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層淋巴細胞、漿細胞為主的炎癥細胞浸潤,不伴有萎縮性改變;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萎縮性改變;特殊類型較為少見,其中淺表性胃炎患者有71例、萎縮性的有42例和特殊類型的有47例。將該實驗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年齡在38~67歲。實驗組患者年齡平均在30~69歲,患者的一般資料并無統計學上的差異(P>0.05)。診斷標準:中醫:胃脘部疼痛為主要癥狀,噯氣、脘脹、嘔惡、吐酸、納呆為次要癥狀。西醫:上腹部疼痛、腹脹、燒心等癥狀,胃鏡檢查發現胃黏膜點狀、條狀或片狀的水腫、滲出、紅斑和出血點[5]。納入標準:患者在均受過檢查且證實為慢性胃炎患者,患者無藥物過敏和禁忌的,患者及家屬均對本實驗所有步驟均之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嚴重的免疫系統功能缺陷的,患者存在嚴重的精神功能障礙的,患者存在嚴重心、肺、腎等器官功能障礙的,不能主動配合醫生工作的。
1.2 方法
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溫中理氣貼敷外法治療,天灸粉為基礎,生白芥子1份、細辛1份,甘遂半份、延胡索半份;理氣藥物:香附1份、木香1份、枳實1份,諸藥磨成粉,老姜汁調糊,按照夏貼三伏和冬貼三九的標準貼敷天灸穴位,治療期間禁食冰冷、酸、辣、酒等對胃有刺激性食物[6]。接受外治法的患者在庚日開始進行治療貼敷,按6~8個庚日為一療程,大約一個療程60~80天,一個療程貼藥約為6~8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抗酸(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奧美拉唑 (北京亞寶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30816)20 mg,2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實驗對象的評價指標有臨床療效(療效分為:療效顯著、療效一般、無效及計算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患者治療3個月及6個月分別的復發情況、患者在治療后不良情況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數)的形式表示,統計分析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的采用“x±s”表示,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P<0.05被認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 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人數比較所得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腹痛的復發情況進行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復發情況比較所得觀察組的復發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1),見表2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不良情況發生率進行對比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不良情況發生率比較所得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3。
3 討 論
現如今,臨床多認為慢性胃炎的形成多與幽門螺旋桿菌及自身免疫系統能力相關,在治療時候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加強患者免疫能力能更加高效地干預慢性胃炎[7]。奧美拉唑在抑制分泌胃酸,緩解腸胃不適,因此廣泛應用于治療慢性胃炎。
由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人數比較所得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5)所得兩種方法同時使用能提升患者在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應該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由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復發情況比較所得觀察組的復發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P<0.01),觀察組治療方法對患者治療后能起到預防疾病復發的效果;由實驗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不良情況發生率比較所得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且統計學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所得,觀察組治療方法能降低在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溫中理氣外治法結合抗酸對社區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更佳,同時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容易發生的不良事件及治療后的復發情況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參考文獻
[1] 邵曉紅.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變化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7):1416-1418.
[2] 陶 智,王夢旻,呂惠芳.3種用藥方案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30):4224-4226.
[3] 汪 楠,王垂杰,李玉鋒.抗幽合劑聯合四聯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合并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25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6,57(2):136-139.
[4] Roberts SE,Morrison-Rees S,Samuel DG,et al.Review article: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cancer across Europe.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6,43(3):334-345.
[5] Graham DY.Helicobacter pylori update:gastric cancer,reliable therapy,and possible benefits.Gastroenterology,2015,148(4):719-731.
[6] 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Interventions.Version5.1.0[2016-07-02].Available.
[7] 王婷婷,張月苗,張學智,等.荊花胃康膠丸聯合PPI三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13,93(44):3491-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