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盈如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居民的消費理念得到了改善與提高,人們非常重視飲食安全。要積極建立綠色農產品的銷售與推廣體系,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全方位促進農產品營銷、農業經濟發展和我國農業生產,為我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產品營銷;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028-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7;F724.6 ? ? ? ?文獻標志碼:A
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業務為人們的日常帶來了極大便利。同時,互聯網電商平臺成為人們日常生活、購物、銷售的主要平臺。在網絡銷售模式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銷售平臺所提供的產品也越來越多,從衛生紙、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到手機、電腦、游戲機等電子產品,種類繁多,一應俱全。農產品網絡銷售非常重要,但在銷售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 ?網絡銷售渠道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將推動整體經濟發展。利用網絡銷售手段來促進農產品銷售,對農業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1]。
首先,借助網絡銷售手段進行農產品銷售,有助于擴大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渠道,讓更多好的農產品走出生產地,增加銷售量。近些年,雖然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但是農村經濟體系不合理,主要是因為在傳統的農業經濟體系中,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較少,很多農產品只能通過中間商進行銷售,而中間商為了獲得更高利潤,就必須壓低收購價格,從而也降低了種植戶的收入。網絡銷售省去了中間商,可以讓種植戶直接對消費者進行銷售,增加了種植戶的收入,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其次,網絡銷售使雙方信息更加全面。在進行農產品銷售時,買賣雙方可以借助互聯網全方位了解對方的真實信息,促進雙方更好地溝通與交流,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出現一系列問題。網絡銷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業的限制,使得更多種植戶進入銷售市場中,依靠網絡增加經濟收益。相關廠商可以建立合理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交易系統,根據地區市場的實際交易需求進行種植、生產、加工及銷售,平衡供求關系[2]。通過完善的網絡信息系統及信用機制,買賣雙方可以減少信息搜尋、談判、議價及合同監督等方面的成本。
再次,合理利用網絡銷售模式還有助于農產品企業的管理。借助網絡系統,企業可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市場,改變經營手段,更加適應目前的市場環境。因此,規范化的生產和管理手段可以使農產品在網絡銷售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2 ?現階段農產品銷售的問題解析
目前,雖然互聯網電商平臺給我國的農產品銷售帶來了便利條件,但是因為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的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加上部分農村地區還受到經濟或地理條件的限制,基礎設施建立不夠完善,導致在利用互聯網進行農產品銷售時出現了很多問題。
2.1 ?種植戶宣傳意識不強
我國的農產品銷售一直采用比較傳統的銷售模式,即買賣雙方面對面進行交易。隨著互聯網系統的建立,網絡銷售平臺越來越多,改變了原有的交易方式[3]。但種植戶在進行農產品銷售的過程中,仍然習慣用傳統的銷售手段,對于網絡銷售,種植戶一般都不信任,或是覺得網絡銷售份額太低,不能一次性將手里的農產品全部賣出去。這樣就會導致種植戶對互聯網銷售不重視,甚至出現不愿意在網上進行銷售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力度。
2.2 ?缺乏專業的銷售人員
在我國偏遠的農村地區,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的情況還較少。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地區的種植戶大都是中老年人,他們文化水平較低,不懂網絡銷售,也缺乏專業的網絡銷售人才對他們進行指導,加上整個農村的網絡銷售體系不完善,極大地限制了農村網絡銷售平臺的發展。
2.3 ?網絡建設基礎較差
我國偏遠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很多地區網絡信號不好甚至沒有網絡,通過互聯網售賣農產品還沒有得到普及,降低了農村地區農產品的銷量。種植戶在發布農產品銷售信息的時候,會因為網絡信號差等問題,使得信息沒辦法及時傳輸,嚴重影響了種植戶的積極性與農產品的銷量[4]。
2.4 ?物流體系不完整
受我國地理環境的影響,很多農村都位于比較偏遠或是道路比較崎嶇的山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體系沒有實現全覆蓋。然而農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一些新鮮的農產品保質期較短,不易存放,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會變質,這就會給農產品的銷售帶來不利影響。不完整的物流體系是現階段限制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主要因素,影響了網絡銷售平臺中農產品的銷量。
優化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對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要積極構建“互聯網+農產品”的銷售策略,為我國農業經濟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3.1 ?解決目前出現的問題
首先,培養地區龍頭企業與種植大戶,為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提供資金與技術支持。要發揮政府的力量,構建示范體系,逐步提高農產品銷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同時,培養“網絡銷售種植戶”,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農產品銷售能力,為農產品的銷售打下基礎。對于現階段出現的問題,必須要制定有規劃、有步驟、分階段的解決方案,逐步提升農民的信息建設能力與網絡銷售積極性,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5]。
其次,提升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的質量決定銷量。質量好的農產品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種植戶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農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離不開政府引導。政府應完善農產品的規劃,建立體系,統一標準,為農產品的生產及加工提供幫助。同時,政府要做好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對于出現安全問題的農產品一定要嚴格查處。
再次,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工作部署。一方面,要合理搭建農村特有的信息網絡銷售平臺,并在平臺中設置信息共享板塊,通過宣傳經濟發達地區的成功案例使種植戶接受網絡銷售。對于一些欠發達地區,政府要積極提供幫助,聘用專業的網絡銷售人員幫助種植戶。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完善網絡服務手段,將網絡銷售貫穿于農產品銷售全過程。另一方面,要合理搭建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引入先進的物流技術,降低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損耗,搭建統一管理平臺,提高物流服務質量。
3.2 ?建立豐富的渠道引導銷售體系
“互聯網+”時代到來,拓寬了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了銷售手段。要隨時了解農產品的銷售情況,發揮渠道營銷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直播平臺,讓主播進行帶貨,或是利用淘寶、微信、抖音、快手等制作短視頻,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6]。
4 ?結束語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國已然步入了互聯網時代。與此同時,互聯網也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我國互聯網電商銷售平臺比較完善且信息較為廣泛。在農產品銷售中,可以將互聯網作為主體銷售平臺,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銷量,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地區要積極開展網絡建設,加大網絡覆蓋面,解決偏遠地區物流配送問題,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完善農村地區農產品銷售體系,為我國農業經濟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言雅.“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J].中外企業家,2019(32):67.
[2]趙京國.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4):167-168.
[3]吳小慧.互聯網+時代的農產品營銷與農業經濟發展概述[J].農業與技術,2019,39(13):170-171.
[4]岳小萍.“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有效路徑研究[J].河南農業,2019(20):14-15.
[5]蒲銀花,陳曉燕.農產品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11(2):129-131.
[6]陳品芳.西部農產品市場營銷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展望,2007(1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