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全超

每個職場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讓自己委屈的事。但是如果發現本來關系不錯的領導突然對你態度180度轉變,你會怎么應對呢?
27歲的小趙已經在職場摸爬滾打了5年。本是處在意氣風發、準備大干一場年齡的他,看上去卻是一臉的疲憊和低沉,給人感覺非常的頹廢和無力。他最近兩個月的情緒總是很低沉,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什么興趣,即使和女朋友看電影也覺得沒意思。工作的時候常常走神,很影響效率。
當他走進咨詢室的時候,對我擠出禮貌的微笑,但是眼神中卻充滿了憂郁。他被醫生診斷為中度抑郁,醫生建議他接受心理咨詢的幫助。
“我怎么也想不到,我怎么可能得抑郁癥呢?”小趙抱怨著。自己明明一直很開朗,總是與人為善,有很多的朋友。“朋友得抑郁癥的時候,我還笑話他,說他那是心理素質不行。沒想到我居然得抑郁癥了。”
看著他非常困惑的樣子,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他聊聊最近兩個月經歷了什么。
小趙回憶道:“其實,不僅僅是最近兩個月,我感覺這種狀態持續好久了。”他最近半年連續加班,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沒有間斷。但是,這些付出不但沒有得到什么嘉獎,反而經常被領導批評,這讓他非常委屈。
“哦,我想到了,好像我的抑郁跟我的領導有關。”小趙看著我,好像想起了什么。我讓他仔細談一下。
小趙在很多方面都過得不錯,但是唯獨跟這個領導關系很糟糕。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但是總是被領導挑剔,總是不滿意。比如,自己交一份總結報告,明明說的是周五交,但是周三領導就開始催。“我有自己的計劃,我周五之前給他不就行了。但是他非要提前催我。后來我總算給他了,但是他又挑各種問題。明明我就按照去年的模板做的,每年都是差不多的樣子,他卻說我不動腦子。唉……你說,我能高興嗎?”
領導布置的任務也會很多,如果小趙做不完,就說是他的工作方法有問題。“明明就是他給我太多的事情了好吧?很多事情他總是說得很輕松,說幾分鐘就能搞定,但是根本不是那樣的。”
除了這些之外,最讓小趙委屈的,是他感覺總是被這個領導針對。部門有三四個人,每次挨批評的都是他。“我干的多,錯的多,被批評的多。最后還被扣了獎金,比任何人拿的都少。我做這份工作還有什么意義呢?”
我感覺到小趙內心除了委屈、不公和不滿,還有種失望在里面。我試著引導他做更多的思考。我好奇地問道:“你好像對于領導的態度和評價特別在意?”
我回應說:“你對于所有領導的評價都那么在意嗎?”
聽到這個回應,小趙陷入了沉思,接著他說:“老師,你這個問題很好。我好像更在意他的看法。他之前不這樣的,只是最近半年才這么針對我。”
小趙一年前進入這個部門。剛開始,部門所有人員都是在一起辦公,領導就坐在小趙的旁邊。當時他們經常開玩笑,一起吃午飯,還時不時談及各自的家庭,氣氛很是融洽。“當時還有兩個離開這個部門的同事反映,說這個領導脾氣不好,不要跟他走太近。我當時沒察覺什么不對的地方。”
領導的態度轉變大概是從他換了工作位置之后開始的。他調整到了辦公區的另外一邊,過來聊天的時間少了,跟我們一起吃飯的次數也大幅減少。去找他匯報工作的時候,也看不到臉上的笑容了,變得比較嚴肅。
“我一直希望領導能夠多肯定我的付出,除了想著今年能夠晉升一下,也對這個領導有很多的私人感情吧。”原來,這個領導的年齡、外形和做事風格跟他的初中班主任非常像。當年正是因為那個老師的器重和培養,小趙才開始認真學習,考入了當地的重點高中,也才有了現在的他。所以,小趙無意識中把領導當作了跟自己關系特別要好的初中班主任,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和贊賞。

小趙所講的,是我們心理咨詢中經常講到的“移情”現象。我們總是無意中把早年對我們很重要的人物關系轉移到當前的某些關系中,有著相見恨晚的“熟悉”的感情。但是,領導不是班主任,所以小趙的期待必然會遭遇挫折。但是,小趙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會體驗到非常強烈的委屈和挫敗感,就像那個“班主任”變心了一樣。
當我跟他做了這些解釋,小趙開始領悟到自己和領導發生矛盾的原因。
進行了幾次咨詢之后,小趙調整了對領導的預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面。盡管領導依然會有不滿,但是小趙的情緒好了很多,不再有那么多的委屈和無力。在后續的咨詢中,我們開始討論如何進行更有效的溝通,緩解與領導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