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平

一次心理課上,新來的同學小文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性格內向、不善言辭,課堂上也不愿意發言。后來,班主任找到我說小文可能需要心理輔導。隨后,我向班主任詳細詢問了她的情況,并和小文建立了咨詢關系。
經過初步訪談,了解到小文的母親是位教師,對小文的期望值很高。父親因為工作的關系,和小文聚少離多。小時候,小文是在外婆家長大的,父母陪伴她的時間很少,用手指頭都能數得清。母親比較強勢,不太考慮她的意見,因而小文不夠自信和勇敢,遇事容易退縮。這次轉學也是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進行的。
然而,小文說來到現在的學校后,過得并不開心,壓力越來越大,擔心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不想來上學。
她體驗到的壓力來自四個方面:首先,擔心成績下降。首次月考,小文成績進步很快,由之前兩百多分進步到三百多分,但是她擔心期中考試成績會下降。其次,擔心影響小組得分?,F在的班級推行“小組合作學習”,實行“加減分制”。她擔心因自己表現不好而影響小組得分,例如她上課時發言不積極,每周推行“周周清考試制度”時,有些科目可能會不及格,進而可能會影響小組得分,擔心被小組成員批評、排斥。再次,睡眠質量不高?,F在的作業特別多,她經常做到晚上十一二點,睡眠質量不高,進而影響到第二天上課狀態。最后,感覺很孤獨。她現在和小組成員、其他同學都還不熟悉,很少講話,感覺內心很孤獨。
鑒于小文反映的主要問題及其表現,我認為她產生了因轉學而導致的學習適應障礙。
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小文心理方面的幫助。
在充分理解和共情小文當下情緒的基礎上,幫助她面對這樣的事實:任何一所學校都帶有它獨特的個性,體現在“校紀校規”“教學方式”等的不同?!凹葋碇?,則安之”,與其抱怨環境,不如主動去適應新環境,這是轉學生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其實,小文擔心的很多事情,與其存有不合理的認知有關,例如:她認為如果沒有來得及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回答老師的問題不夠多,就一定被小組同學批評;她認為沒有考好就一定會被小組同學批評、指責。所以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我幫助她領悟這些認知的不合理之處。
我向她拋出了三個問題,啟發她思考并領悟。問題一:你目前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了嗎?問題二:小組因為你的表現而扣分了嗎?問題三:即便小組因為你的表現而扣分,你有讓小組同學覺得你盡力了嗎?經過一番思考和領悟,小文知道她的這些擔心是過度的。
一是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目標一定要基于現實的學習情況,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就會因不能達到而打擊自信,太低就起不到促進學習的作用。二是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凡事盡力就好,要加強和小組同學溝通,讓小組同學知道,自己作為小組成員,和其他同學一樣,確實想為小組爭光,也的確盡了力,但結果如何誰也不敢保證。三是掌握并應用一些宣泄壓力的方式,如找朋友傾訴、參加有氧運動、聽音樂、寫日記等。
我與小文的母親做了交談,在與其母親的訪談過程中,啟發她的母親思考并領悟,達成以下三點共識:其一,調整對小文的合理預期。期望過高,必然導致小文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產生無能感;其二,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心孩子的生活情況,不要讓孩子覺得她就是學習機器,在家里應該體驗到家的溫情。其三,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尤其是父親,多一點陪伴和肯定,讓孩子形成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產生面對人生難題的勇氣。
為此,我找到了班主任劉老師,建議由劉老師召開一次主題班會。通過該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形成同學之間相互合作、團結友愛的良好班級氛圍,特別是在活動中巧妙地設置一些環節,給小文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全班同學更多地了解她、接納她和關心她,為她構建人際支持系統。
經過各種輔導措施,小文的情況有所好轉。母親反映,她回到家之后,精神狀態特別好,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以前,她曾多次向母親表露不想上學,現在再也沒有向母親提及。班主任反饋,小文變得開朗和自信了,參加班集體活動的次數明顯增多??迫卫蠋熀托〗M成員也反映小文上課比之前發言積極,偶爾還能和同學們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