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徐暢
摘 要: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重視人才的專業素質之外,愈發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對于市場營銷專業而言,在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趨勢,只有針對市場營銷專業的特殊性進行教學改革,才能夠持續為社會輸送高端知識型人才。本文主要研究了有關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對策,希望能為我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的高效開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校;市場營銷;教學改革
從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情況來看,該專業屬于管理類專業,涉及到管理、營銷、財經等學科知識。在當前社會市場經濟下,幾乎每個企業都設有市場營銷部門或需要市場營銷專員,市場營銷專業每年都是人才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幾個專業之一,但是結合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就業情況及職業發展情況來看,結果差強人意,追求其本質原因發現問題出在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活動中。目前,大多數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結合社會發展趨勢,積極引進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導致教學活動難以培育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導致學生的職業發展不順。
一、市場營銷專業的相關概述
根據當前我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市場營銷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特點,并且在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現代營銷理論不斷完善,不斷融入先進科學,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涉及到的知識面越來越廣,理論深度愈發深入,由此可見,在現代市場營銷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基于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時,除了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之外,還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不斷擴展學生思維。針對市場營銷專業而言,該專業的本質是一種應用類的學科,教學活動的一個主要方向便是對自身資源的優化配置,此外,該專業還具有經濟學科的特點,主要研究企業產品價值以及營銷方式[1]。結合當前我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情況來看,社會經濟市場的不斷變化使得有關市場營銷教學理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市場營銷專業在辦學過程中的動態性較高。總體來看,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的主要開展目的是為了培養有扎實理論的應用型人才,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的重點內容既要重視理論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便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
二、關于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對策
(一)不斷推進內涵式校企合作
結合當前我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情況來看,想要對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進行改革,首先,要從高校本身入手,充分利用高校資源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實時引企入校、委托培養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以便使得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能夠獲得社會企業的支持,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校與企業能夠共同合作參與辦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促使企業教師與學校教師能夠互兼互聘,增強辦學活力。這樣一來使得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活動能夠不斷深化,有效落實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保障[2]。
(二)優化課程體系建設
針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而言,想要滿足當前社會人才市場的要求,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自身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基于此,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社會適應性強的原則,從理論基礎到社會實踐到職業規劃,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專業基礎,使學生能夠良好的適應社會崗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跟當前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形勢,有規劃性地完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還需要結合本校專業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合理選擇專業教材,但是在教學活動中不能一味地依賴教材,要在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不斷完善,以便能夠制定出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教學內容。
(三)提高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質量
當前社會崗位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不僅對學生的理論水平十分重視,還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要求,基于此,高校在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教師要結合專業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情況,為學生提供高標準的實踐崗位。高校在此過程中要學生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產業的企業進行合作,對實踐崗位的工作內容有一定要求,有組織、有目的的指導管理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夯實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
綜上所述,高校需通過優化課程體系、推進校企合作、構建實習基地等方式推動專業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全面培養市場營銷專業高素質人才,匹配市場需求,提升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崗位應聘、職業發展能力,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佳佳.“互聯網+”視域下的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變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8(24):164-165.
[2] 孫金花,代言閣,胡健.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市場營銷專業“四位一體式”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3):89-90.
[3] 黃志剛.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方法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