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鼓勵創新創業,目的是促進當前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可能缺乏資金,在實際經營中產生了資金緊張的問題,會選擇商業銀行貸款的方式;同時,一些人為了買車、買房采取了銀行貸款的方式。當前信貸人數顯著增加,商業銀行的實際風險也持續提升,對于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如果缺乏法律意識或者責任感,如果創業失敗,銀行可能難以收回利息和本金。因此,在當前的信貸業務實施中,需要持續完善當前的征信體系,構建有效的還貸和房貸機制,這樣可以顯著降低信貸業務的風險。本文研究了當前背景下銀行信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銀行信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6-0170-02
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來源就是信貸業務,不管是在貸中操作環節還是后續的管理環節,乃至實施前的審查環節中,都有著一定的風險,需要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商業銀行進行信貸管理的目的就是有效避免信貸業務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盡可能降低銀行自身的損失,提升信貸資產的實際質量。我國和國外進行對比,在信貸管理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當前經濟形勢也比較嚴峻,暴露了一些銀行的內部管理問題,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
一、銀行信貸管理中的問題
1.信貸工作人員的素質需要提升
當前的經濟發展中,商業銀行需要持續提升自己在市場中的份額,進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在實際信貸業務中,可能利用績效考核的方式激勵工作人員,進而爭取更多的信貸訂單和客戶。相關信貸業務人員為了獲得更好的業績,可能放松對于客戶的審核和檢查。在實際的接洽中,缺乏對于證明信譽度等材料的檢查。在實際操作中,為了完成業務的流程,沒有遵循完善的信貸流程,跳過了一些關鍵的步驟。同時,一些缺乏職業素養的信貸工作人員,可能出現違規的行為,這些行為對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損失。
2.信貸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合理
當前的信貸工作中,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這是影響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重要因素。結合當前銀行管理的方法進行分析,發現一些銀行的縱向管理鏈條比較長,有著比較復雜的人員結構。銀行在落實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可能在制衡管理和橫向分工方面缺乏效率。因此,如果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難以在第一時間解決,那么就會給銀行帶來較大的損失,進而無法把損失降低在最低。逐級匯報,等待上級領導指令的方式效果不佳,不利于信貸問題的解決和后續的管理操作。
3.征信系統缺乏信息完整性
所謂征信工作,指的是銀行向接待人放貸款之前必須開展相關核查工作。借款人的個人征信信息直接影響到從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額,如果征信度比較好,獲得的貸款數額也會比較高。這里所說的個人征信信息主要包括個人的還款記錄、借貸記錄以及信譽度等。一些銀行在開展征信工作的過程中,因為市場占有率和業績方面的考慮,可能放松了審批尺度以及信貸政策要求,缺乏對于接待人的完善征信審核工作。同時,銀行可能沒有構建完善的個人征信系統,在接待人征信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疏漏。
4.信貸考量技術不夠完善
信貸考量技術包括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定性考量。考量的主動權在信貸任務人員一側。相關信貸業務人員需要結合自己的經驗來審核具體情況。在開展工作的流程中,可能產生較大的誤差,具體的信貸考量結果較差,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參考價值一般。第二種屬于定量考量。采用一定的算法和公式,結合信貸人的具體信息進行計算,進而得出最終的結果。定量考量技術的應用中,信貸工作人員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這樣的結果有著較強的參考價值。但是想要發揮這種定量考量技術的功能,需要實施必要的培訓。當前許多銀行結合定性定量考量,但是在判斷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僅僅依靠經驗進行考量,這對借貸人的判斷失誤率就會比較高,難以提升信貸業務的質量。
二、銀行信貸管理工作的開展策略
1.完善當前的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需要結合業務風險控制點和實際的管理情況來優化具體流程。制定風險控制的制度和流程,加強對于客戶的風險控制。第二,落實工作人員的管理責任。在制定信貸制度的流程中,重視對于信貸信息的調查和整合,強化信貸審批環節以及貸款環節,重視這方面的風險控制。同時,需要有效完善當前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使用大數據手段,整合內部風險信息資源以及外部風險信息資源,構建完善統一的監控體系,實現對于客戶、行業、人員、產品和區域、結構的監控,實現盡早發現、盡早處理、盡快識別和盡快預警。第三,需要完善商業銀行的具體績效考核制度。把工作人員的績效和不良貸款行為掛鉤,制定和風險相關的激勵制度和責任制度,這樣可以有效提升風險考核的力度。通過完善風險管理的預警制度,可以提升管理效果,需要加強和工商部門、稅務部門、法院的聯系,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風險轉移。同時,需要完善風險評估制度,利用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的方式來評估具體的信貸業務風險。同時需要及時清償不良貸款,并且細化工作內容,落實對于相關人員的管理。
2.需要優化當前的風險預警模型
針對當前信貸業務中效率不高的問題,可以采用多種改善措施。第一,拓展信貸風險預警的指標維度,提升預警的效果。為了拓展信貸風險預警的指標維度,可以爭取本地監管部門的支持,接入客戶風險共享報表數據,利用這些數據和經驗,制定有效的預警規則。在加強預警信號效率方面,可以重新整理和分類原來的預警規則,這樣可以在統計分析的時候提升區分度,一目了然。在推送預警信號的同時,可以附上預警信號的來源和含義,這樣可以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第二,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技術和經驗,構建風險預警模型。為了提升信貸業務管控的信息化水準和數據質量,可以利用信貸風險預警的相關研究經驗和成果,重視和金融科技企業的合作,利用有效方式來構建風險預警模型,優化當前的風險預警。
3.構建全口徑信貸風險監控體系
在當前的信貸管理中,常常會發現財務數據不透明以及經營管理情況不佳的問題,產生了一定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顯著限制了信貸業務質量。借款人沒有在第一時間了解自己的經營風險,他們決定著還款意愿。但是銀行無法完全掌握借款人的信息,只能利用模型和數據進行概括統計分析。同時,銀行貸款的主要決策基礎是針對貸款人的調查和數據分析,難以避免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因而難以獲得真實有效的信息,所獲得的信息有著一定的片面性和概率性。以上的原因都會產生信貸風險,因此,需要構建信貸風險監控體系,這樣可以有效檢查借款人的具體信息,進而解決信息不對稱方面的嚴重問題。第一,需要構建信貸風險數據庫,加強大數據分析。針對銀行來說,需要整合這幾方面的大數據信息。其中包括外部大數據,主要是社會公共數據,例如水電、稅務、輿情、征信、司法和工商等。還包括銀行內部積累的數據,如客戶的收入水平、信貸歷史、賬戶行為以及基本信息等等[1]。對于外部數據,需要重視大數據渠道的篩選,同時構建底層數據網絡,避免數據質量低或者重復投入資源。對于內部數據內容,需要重視對于數據的分析和整合,重視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的結合,避免出現數據分析的局限性。這樣可以為實際數據分析提供決策基礎[2]。第二,需要提升信貸監控的覆蓋面,開展全口徑信貸業務。在引入水電、稅務、輿情、司法和工商數據之后,需要持續提升覆蓋面積,實現對信用卡、個人信貸和法人授信的覆蓋。在法人授信方面,需要重視對行業風險、聲譽風險、關聯風險、緩釋風險、信用行為、賬戶風險、經營管理、財務狀況、企業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識別[3]。針對個人信用卡業務和信貸業務,需要重視對消費場景、信貸歷史、欺詐行為和還款能力的識別,這樣可以提升預警防范風險[4]。
4.重視對于人才隊伍的培養和管理
在培養方面,需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引入效果較好的管理方式,在實際培養中融入風險管理理念以及方法,這樣可以構建完善的隊伍機制。一方面,應重視對銀行內部信貸管理人員的培訓,構建針對性較強、差異化的培訓體系,這樣可以完善團隊,從根本上提升信貸風險識別能力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引入人才,注入新鮮血液,利用高薪和高發展來吸引優質人才,通過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促進人才和銀行自身的發展[5]。
在人才管理方面,需要強化內部權威。客觀公正的內部審計對于信貸管理來說意義重大。在內部審計之前,需要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可以引入垂直管理的方式,設置獨立的管理部門,并且讓內部人士管理人員進行獨立監督,通過合理調配人員,采取定期輪管的制度,提升管理效果。在傳統審計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引入有效的模型和數據,確保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和物力。同時,需要重視內部審計部門和信貸部門的溝通,實現資源共享,及時了解信貸業務的關鍵問題,通過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的形式及時避免風險。銀行還需要利用管理文化來影響人才,保證銀行內部信貸業務的秩序。需要著重培養人員的責任意識、榮譽感和使命感,讓信貸工作人員都能成為管理的踐行者、推動者和組織者、傳播者。通過持續優化信貸產品,提升產品的質量,創新自身的管理文化,在獲取利潤的同時追求更低的風險[6]。
三、結論
銀行信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對于進經驗的吸收和對自身業務的持續改進。通過有效完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并且發揮各職能部門人員的作用,實現分工和制衡,能夠有效提升信貸業務管理效果。當前,需要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信貸管理方法,顯著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謝治珺,古祥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及其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19,(31):85~86+91.[2]張曉燕.新常態下銀行信貸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31):90~91.[3]楊茗.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J].中國商論,2019,(20):45~48.
[4]單婷婷.基層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20):261+263.
[5]莫開偉.銀行信貸管理切忌成“擺設”[N].上海金融報,2019-10-22(002).
[6]孫卓成.宏觀經濟因素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9,(29):156~157.
作者簡介:
趙冬青,遼寧省北票市職教中心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