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
摘要:筆者認為,建設企業文化,可以從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尋找理論依據。儒家思想的“五常”對企業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五常;企業文化
以往企業文化實踐中,由于缺乏具體的內涵引導,“以人為本”往往被曲解,忽略了員工的尊嚴,限制了員工自由發展。筆者認為,建設企業文化,可以從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尋找理論依據。理由是不同地區國家的企業的文化會因受到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而不同,機械地照搬西方的企業文化只會造成水土不服。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的工作,應當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來開展。
一、儒家“五常”的主要內容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仁、義、禮、智、信五點,即儒家的“五常”。其中,“仁”是儒家思想體系的理論核心,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可以理解為關愛他人);“義”主要是指在一個社會中的人們普遍推崇和遵循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禮”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智”,同“知”,不僅僅是指知識和智慧,主要是指儒家的認識論;“信”可以通俗理解為人與人的交往之間應當言行一致,誠實守信。
二、“五常”對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
(一)“仁”對于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
“仁”的本質和基本內容是愛人,“仁者愛人”,這種愛人是推己及人,由個體擴大到大眾的大愛。
“仁者愛人”其實與當今企業文化倡導的“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有著密切的聯系。現代企業文化中強調企業管理人員要以關愛為主,關心愛護下屬員工,努力維護職工利益,為職工謀福利。“仁”對企業行為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于行為文化的形成過程、員工的處事方式。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做到關愛下屬,對員工以誠相待,對客戶真誠;而員工做到對上級忠誠和服從,對客戶及外部人員有禮貌,對內部同事關愛照顧,那么就會形成和諧、積極的工作氛圍,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二)“義”對于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
儒家一直以來重義輕利,在“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中都表現出對利的輕視,但輕利不代表不需要利,如在“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和“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中儒家也承認人追求利益的欲望。儒家并非一味反對逐利,而是強調應該在堅持“義”的信念的同時,在道德許可的范圍內,追求正當的利益。
這種重視“義”的價值觀與現代企業文化中的獎勵激勵機制正好相對應,既然從宏觀上來說,義是社會大眾的普遍道德規范,那么如果縮小到一個企業,義可以看成是這個企業所擁有的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這種義,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利,但是,是一種整體的利益,也就是企業的利益。因此,優秀的企業文化中的義,應當是能夠使員工正確樹立企業利益至上的觀念,并且倡導在不影響企業整體利益的前提下來實現員工對個人利益的訴求。
(三)“禮”對于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
儒家特別注重挖掘“禮”所蘊含的文化。“禮”的含義已經不是最早的僅僅指國家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了。它其實已經包含了上至國家制度,下至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豐富內容,自然也包括企業文化制度。
企業文化制度層面設計原理與“禮”的原理相同,利用制度規范來制約員工,培養員工遵守規則,從而維護組織正常有序運行。在保證領導者權威性的同時,營造企業內部和諧的氛圍。通過宣揚“合禮的行為”(即遵守企業制度的行為)方式,使人們主動接受,主動學習“禮”(企業制度)的規范,依靠群體壓力,使群體中的個體依照“禮”制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智”對于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
“智”,同“知”,是一種學習的態度。儒家十分重視學習,論語第一句便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強調了一種不斷學習的積極的態度。現代企業文化中提倡的建設“學習型組織”,與儒家一直以來推崇的學習態度的目標是一致的。但當下的企業在打造學習型組織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學習的理論大多源自西方,而本土的傳統理論則較少。在現代企業而言,西方的管理經驗和理念自然是較為先進,但是,現代企業的特點在于不同地區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別,這就要求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根據本土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因地制宜,以滿足不同需求。儒家文化并不是機械的,而是重視隨機應變。在構建企業文化時,積極引入儒家思想,引用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有利于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五)“信”對于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的意義
“言必信,行必果。”誠實守信是儒家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人、人際交往的一項基本的原則,主張誠以待人、恪守信用、講究信譽。誠實守信既是傳統美德,也是歷代經商之道。
現代企業的優秀企業文化中,誠信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從長遠來看,企業只有嚴守商業道德,誠信經營,才能與顧客建立起良好而牢固的合作關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商業道德講究的是商品和服務的質量,無數事例已經證明,那些違背商業道德,肆意妄為,不注重質量,給社會造成利益損失的企業,或許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一定的利潤,但卻不可能長久,終將會自取滅亡。
三、結語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大會上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儒家思想,作為影響了中國人兩千多年的思想,已經潛移默化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可以說與我們已經不可分割,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標志。因此,在建設優秀企業文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吸收和發展儒家思想中的精華,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的企業管理理念相結合,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華東師范大學,2011.
[2]叢書編委會.論語[M].中華書局,2019.
[3]孟子.孟子[M].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