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飛 李素峰 龐林 王生力
摘 要:本文緊扣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及實際,提出了“開放、共享、綠色、協同”實驗教學新理念;形成了“微—中—宏”三位一體的實驗教學保障機制;構建了“一共享、兩開放、三協同”的綜合實驗教學平臺。并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展開了公選實驗課教學、專業提升實訓、科技論文實習及創新創業實踐等活動,取得了一系列實踐效果。
關鍵詞:開放;共享;實驗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BT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94
1 “開放、共享”綠色協同發展的實驗教學理念
“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就是解決社會怎樣發展的問題。對于實驗室建設和運行來說同樣需要創新,以創新來引領,構建實驗教學新的理念,是實現實驗教學突破的要求,是發展的核心。在深入研究發展理念核心要義的同時,結合實驗教學的特點及河北地質大學實際情況,提出了“開放、共享、綠色、協同”的實驗教學新理念。開放即實驗室日常開放和專項開放,是實現實驗儀器設備利用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徑;共享即實驗教學平臺資源面向師生、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就是讓全校師生和社會共享實驗室資源帶來的益處,唯有共享,才能體現實驗室建設的社會性和公益性;綠色即實驗室建設的綠色節能及實驗室安全綠色管理,使實驗室在建設過程中的設備采購和運行符合國家環保和安全的基本要求,并切實保障師生在實驗教學和研究中的生命財產安全;協同即各實驗室之間、各實驗中心之間以及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實驗教師之間的相互協調,構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學校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的資金利用及人才利用取得最大效益。
2 “微—中—宏”三位一體的實驗教學保障機制
首先,從學校層面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保障實驗教學平臺平穩運行。涵蓋“河北地質大學實驗室工作管理規定”等9項規章制度。然后,各實驗中心(實驗室)根據自身實驗室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使實驗室的管理有章、有序、有特點。最后,從每個不同類型、不同實驗內容的實驗室自身管理角度出發,建立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和要求。涵蓋實驗室開放組織實施辦法、實驗室開放記錄、實驗室課程登記、實驗教學日志、大型實驗儀器操作規程等。
為了保證實驗室各項制度順利執行和實驗室安全平穩運行,建立了組織規范、辦法科學、效果明顯的實驗室管理途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微—中—宏”三位一體的實驗教學保障機制。特別是實驗室開放工作已經列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
3 “一共享、兩開放、三協同”的綜合實驗教學平臺
3.1 構建了資源共享平臺
(1)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了實驗中心網絡化管理。
如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建成的數字化管理平臺,使日常管理與教學工作實現網絡化管理。為滿足網絡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中心還建立了專用實驗室網站和一系列管理制度,涵蓋了實驗課教學資源共享、實驗室管理資源共享及實驗課學習資源共享。實驗課教學資源共享包括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案例、實驗課試題、實驗課教案、實驗課課件等資源的共享,使實驗教學運行效率得到提高;實驗室管理資源共享包括管理運行制度、實驗室責任管理、實驗儀器設備管理、實驗課教學管理、實驗室安全管理、實驗科研成果資料、錄像和圖片等資源共享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實驗課學習資源共享涵蓋學習筆記、學習心得等資源,節約搜尋知識資源成本,實現教學應用、資源無縫鏈接。
(2)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教學軟件的共享與應用。
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將各類應用環境不同的教學軟件統一到共享平臺,消除不同教學軟件的系統環境差異,實現教學軟件在校園網環境中的共享訪問,實現資源的集中管理和開放使用,避免教學軟件資源分散在不同使用部門造成管理和使用缺陷,破解眾多教學軟件只能在實驗室電腦訪問和使用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實現教學軟件在服務器端的集約共享管理,為課內教學和課外開放提供穩定軟件資源供給。共享平臺包含了資源的獲取、存儲、整合利用和共享交流。這是一個不斷循環提升的過程,資源庫的資源在不斷更新,實現共建共享。同時隨著用戶偏好規則的積累,平臺對用戶的偏好判斷也越來越準確,進一步提升個性化和智能化服務水平。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實時更新中心自有資源和二級學院實驗教學資源,不僅為廣大師生提供方便,還提升了資源的利用價值,實現資源合理有序流動。
3.2 構建了實驗室開放平臺
該平臺包括開放性實驗室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實驗室開放運行模式、實驗室校企合作模式和開放效果檢驗模式等四個方面。
管理模式的創新指管理部門本著為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室管理措施,科學規范的實行實驗室管理,同時搭建信息化實驗室管理平臺,實現技術管理和信息管理一體化。開放運行模式的創新主要研究制定實驗室開放要達到的目標、開放運行的具體形式、開放的具體內容,三者相輔相成,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主要指學校與企業建立怎樣的合作關系,共同探索培養“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效果檢驗模式的創新是檢驗開放實驗室“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人才培養的必要手段,也是檢驗實驗室設備利用率和資金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徑。一方面通過社會企業反饋,對實驗室開放所取得科研成果的實用性進行效果檢驗。另一方面通過高校自身科研管理部門和相應監督部門進行現場核查,為開放性實驗室的協同創新運行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性保障。最后通過大學生在實驗室完成的學科競賽的成績、創新課題的研究成果、創業項目的評估等多方面進行檢驗,判定開放實驗室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效果。
實驗教學開放平臺集四個方面于一體,在運行過程中,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構成了開放性實驗室“產、學、研、用”創新運行框架體系的核心。
3.3 構建了大型儀器開放平臺
為充分發揮我校大型儀器設備現有的資源條件,分別從組織機構、規章制度、運行機制、開放平臺、儀器設備、評價考核、實驗隊伍等方面進行管理。本著共享、共建、共贏的建設理念,本著服務教學、服務科研、服務社會的建設目標,構建?!海ㄋ獙嶒炇胰壒蚕砉芾砥脚_。在共享平臺的管理上,健全制度體系的建設,規范管理流程,學校層面負責大型儀器設備購置的評估與決策、開放管理與監督、共享平臺建設與運行;各二級單位負責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組織工作和具體實施;實驗室則負責具體大型儀器備的開放共享工作、設備維護及人員管理,提高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效益,保證開放共享的安全運行。
3.4 搭建了以實驗教師能力提升為目標的實驗微課互動交流平臺
在傳統辦學思路和理念的影響下,高校將實驗系列編制的實驗教學人員稱為“教輔人員”,直接影響實驗教師整體水平,實驗教師隊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針對這種現象,經濟管理中心構建了實驗技能微課交流平臺,實現微課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該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互協作的模式,給每個老師配置一套客戶端軟件,保證了資源的有效產出,同時得益于云平臺安全穩定的特點,保證了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3.5 搭建了以地質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為特色的綜合管理實訓平臺
該平臺依托ARE實訓平臺開發構建,以地質經濟管理特色人才培養為重要前提,以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為目標。改變了脫離具體真實情境的實驗教學導致的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不足、意識不強、知識轉化率低、轉化效果不好的現狀。有效解決傳統教學障礙,充分發揮場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實現了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的重大突破。該平臺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實踐技能,增強主動學習能力,積累豐厚知識儲備,為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改革人才培養方式、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推進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對經管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建設。
3.6 搭建了校企合作平臺
目前,校企合作已經成為高校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提高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通過校企合作,不僅使學生通過實驗實踐獲得最新的前沿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還能夠實現校園培養實踐型大學生使其達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為此,校企雙方本著“互相尊重、互利互惠、資源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通暢的信息交流平臺,實現高校與企業雙贏的目標,主要從項目合作、科研合作、教學合作集中模式入手。
4 實踐效果——以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例
(1)每年高質量地完成了全校實驗教學工作。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年均承擔20多個專業,70余門實驗課程的教學任務,授課學生總數達36264人。
(2)面向學生開設全校實驗公選課,拓展和提升課堂教學的知識結構。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先后開設了《企業經營沙盤模擬》《商務禮儀》全校公選實驗課。
(3)面向師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全面開放。2015年至今,全校共進行了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166項,涉及11個二級單位、14個實驗中心,61個實驗室,參與師生達6721人次。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年均自由開放天數達180天。
(4)為大學生各種形式學科競賽提供實訓模擬場所,同時承辦具有行業特色的大型學科競賽活動。學科競賽5年來共獲得全國一等獎3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5項,河北省賽一等獎25項、二等獎41項、三等獎34項,參加實驗培訓的人數超過5000人次。
(5)為師生提供科研及論文所必需的實驗場所,充分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如實驗中心先后為8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實驗條件,完成了學位論文寫作,幫助90余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順利結項。
(6)通過校企合作實驗室建設,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模擬平臺。擴大了實驗室的社會交流,發揮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通過引進企業設備(軟件)的形式構建合作實驗室平臺,為實驗室開放打下物質基礎;通過開放性實驗室的校企合作,學校的創新創業氛圍越來越濃,并成立了創業孵化園。迄今有80多家創業團隊先后入住,并取得良好成績。
5 結論
本次實驗室教學改革研究的實踐證明,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實驗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必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高校師生為導向,改變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實驗平臺的開放共享功能,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型社會人才。但在實驗室管理運行的評估機制上還有待研究提高。
參考文獻
[1]方二喜,陳虞蘇,金慧敏.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4):158-160.
[2]呂萍,柳卸林.開放性對科學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影響——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J].中國管理科學,2011,19(6):185-192.
[3]李素峰,王生力.開放性實驗室協同創新運行機制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