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繪坤 張彥波
摘 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需要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把學生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貫穿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本文探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理論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調整、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和量化成績考核指標體系,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思考習慣,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理論教學 實踐教學 機械設計基礎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要求采用面向產出的教學模式,是當前高校教育轉型時期提高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必然趨勢。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課程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采用面向產出的教學評價方式,使教育的結果滿足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模式改革需要加強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面向工程實踐,達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我院開設的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總學時是48,其中理論課時是40,實驗課時是8,另外安排有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課程考核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課程總成績100分,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教學設計和課程內容的安排基本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從專業認證的標準出發,課程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實驗實訓和考核方式等還存在一些問題。
現階段課程知識點比較多,但是理論授課課時有限,老師全程講解的傳統教學方式,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興趣;實踐環節中實驗課和課程設計與實際應用的關系不夠緊密;考核評價與工程實踐結合不夠,不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能力培養。
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進行研究和探索,從理論知識的講授方式、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質量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模式改革,以達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
1.理論知識的講授方式與時俱進
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整合理論教學內容,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授課方式。首先,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課程資源,如精品資源課程,慕課,課程示范教學包等,構建網上課程平臺,搭建網上章節任務點課程框架。與時俱進,采用信息化的教學網絡平臺,如學習通,雨課堂,智慧樹等。使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如騰訊和微信,利用視頻和音頻與學生充分溝通和交流,為學生答疑。
梳理理論課時的教學內容,選取重點章節,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發放學習任務單,以學生自主學習和體驗為主,與線上資源配合形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比如在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幾何尺寸計算一節中,課前讓學生觀看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基本參數的教學視頻,發布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了解齒輪各部分的名稱。在課堂上進行知識點的展示與分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指導,把這部分的內容與工程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2.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專業認證背景下實踐教學內容格外重要,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中,將實踐教學的課時、內容和模式進行改革。
一是增加實踐課時。把實驗課時、課程設計和工藝實習等實踐課時提高到總課時的50%左右,使整個課程的實踐課時能夠得到保障。
二是實驗教學內容的調整。梳理整合實驗項目,每一個實驗項目結合相應的知識點和工程實踐應用問題。采用項目案例實驗教學法,以培養學生的生產實際應用為目標,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結合,加強學生將理論知識用于生產實踐的練習。老師把工程案例作業布置給學生,學生分組進行項目設計,作業完成后展開討論,增強學生對工程實踐的參與感,拉近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應用的距離。
三是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利用網絡信息化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實驗教學內容。如帶傳動實驗中,在實驗室是分組實驗,由于實驗時間和設備有限,學生不能充分動手和反復操作。而在網絡實驗平臺上,實驗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反復操作,使學生對整個實驗有更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學生更有興趣動手,課堂實踐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使學生利用大創平臺展開創業實踐,掌握機械設計課程的基礎知識,在項目中進行討論和輔導,用專業知識為創新項目保駕護航,使學生深刻體會從創意到實踐之間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應用,為學生以后參與生產和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考核評價改革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70%”。改革考核評價模式以后,將平時成績占比增加到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中,上課情況占10%,實驗成績占20%,項目案例分析占10%。在期末理論考試試題中,增加主觀題占比,增加分析題、簡答題和設計題的比重,著重考核對知識點的應用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全面的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把學生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培養融入到理論課程教學和實踐課程教學中。
結語
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緊密連接在一起,使學生具備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思維模式和能力。本文從理論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調整、創新實驗教學模式、量化成績考核指標等方面探索機械設計基礎這門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當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相統一。
參考文獻
[1]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版)[S].2015.
[2]余天佐.從外部評估轉向自我改進—美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EC2000的變革及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
[3]張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野下“化工制圖”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6,(8).
[4]陳云云.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視野下PLC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12).
[5]劉建周.從工程專業認證的視角實踐化工原理課程教與學[J].廣州化工,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