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誠
通過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可以增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的準確性。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指在責任人離任時,政府對其所管轄地區的資源資產管理、環保政策執行、生態資源利用等方面政績進行的審查,是我國為了緩解資源環境問題、深化綠色發展理念所采取的重要策略。因此,政府部門要科學、合理的構建離任審計評價機制,推動該政策的落實進程。
一、審計評價體系中的定量指標選擇分析
1.資源利用效益指標構建。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領導干部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效果。政府將該項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中,能夠有效督促責任人履行資源管理責任,避免“靠山吃山、殺雞取卵”的浪費現象,增強領導干部對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在具體審計工作上,工作者需要對自然資源保護工作效果、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仔細考察,同時還要針對一些具有較大危險性的資源開采工作,重點考察其安全管理情況,和對環境的影響情況,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審計評價體系,使審計工作能夠契合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審計工作水平。
2.環境保護效果指標構建。在審計工作中,環境保護效果指標是指對離任領導干部所轄地區自然環境保護工作政績的評價,它能夠呈現出地方領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履行情況,與此同時,政府通過該指標還可以判斷當地領導所采取的自然資源管理措施,是否契合我國當前的綠色發展觀,以及領導干部個人業務水平的高低,因此將環境保護效果指標納入離任審計評價體系中是尤為重要的。在具體審計中,工作者應當對當地的水質、地質、自然資源儲藏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調查,準確評估出當地自然資源開發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抑制“暴力開發、粗放經濟”帶來的環境問題,促進我國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社會經濟效益指標構建。社會經濟效益指標在這里主要是指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對當地社會環境的影響,其中包括圍繞自然環境資源開發利用等操作而變化的社會就業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因此,為了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可續發展觀,政府應當將社會經濟效益指標納入到審計工作中,保證審計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在審計工作中,工作者需要深入調查當地資源開發、環保領域從業者的工資水平,以及資源開發,以及環保工作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然后通過圍繞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綜合衡量各方面的民生狀態,全面掌握當地資源管理工作的民眾認同度,增強離任審計工作的督政效果。
二、審計評價體系中的定性指標選擇分析
1.政策落實指標構建。在本文中,政策落實指標是指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對各項上級傳達任務、思想等方面的完成落實情況,該指標不僅能夠反映出領導干部的專業能力,而且可以幫助政府考察其在工作上的積極性、自覺性以及責任感。因此,政府應當將該指標納入到評價體系中,提高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在審計工作中,工作者需要仔細考量,當地的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是否符合政府制定的總體規劃方案,并且衡量在當地推行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等政策是否契合國家的整體方針,能否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進程起到正面作用。同時,深入調查上級下達的各項具體任務,在當地是否得到了準確落實,從而全面考察領導的執政效果。
2.重大失誤情況指標構建。重大失誤情況指標審計,需要調查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是否存在由于個人原因導致重大事故或者存在違反國家、地方性政策的現象。該項指標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檢查和督促領導干部積極履行自身的責任義務,同時也能夠使審計工作本身更加嚴謹,增強督政效果。在審計工作中,工作者應該深入基層、民眾,仔細考察領導干部是否存在監管不力、違法亂紀、消極怠政等情況,并且在走訪過程中,著重考察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上是否出現過重大事故,領導干部是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辦事,是否存在了違規操作情況,這樣可以幫助領導干部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督促其恪盡職守、積極建功立業。
3.個人紀律遵守情況指標構建。在任職過程中,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是領導干部確保自身能夠順利履行自然資源監管責任義務的基礎保障,因此個人紀律的遵守情況應當被納入到評價體系中,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證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在審計工作中,工作者應當深入調查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行為的看法,并且通過深層次的走訪,準確考察領導干部在自然資源資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等方面是否嚴格遵守個人紀律、具有長遠意識、積極貫徹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思想,同時還要將個人紀律方面指標列為一個重點的評價指標,使審計工作能夠有效督促領導干部在任職過程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
三、審計評價體系中的指標權重制定分析
1.根據指標內容的影響力制定。在2018年8月5日光明網發布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大勢所趨”文章中提出審計工作的職能是以“督政”為核心,因此在指標的權重上,政府應該以指標內容對自然資源環境監管效果的影響力為權重衡量標準,即指標內容在自然環境監管效果方面的影響越大,其在評價體系中占據的權重就應越高,這樣能夠有效發揮審計工作的督政職能,督促領導干部積極履行自身的自然資源環境監管責任。在審計工作中,工作者需要綜合考慮自然資源環境監管工作中的各項影響因素,全面掌握監管業務的操作流程,在此基礎上衡量出各項指標內容在建設美麗中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目標達成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準確評估各項指標內容的影響力,再制定指標權重。
2.根據審計政策的大方向制定。自然資源環境監管工作中所包含的職能方面較多,同時隨著我國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工作的不斷發展,國家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會逐步發生變化。因此,為了適應整體大環境的變化,政府應當根據我國環境現狀,來制定正確的資源監管大方向。基于此,分配各項審計指標的權重,使審計工作具有更強的時效性,有力推動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程。在審計工作中,政府應當根據以往的審計資料,利用信息技術等先進手段,分析各地自然資源環境的變化情況,做到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規劃環境監管政策的重點,并科學地協調各項指標權重,提高審計的準確度。
3.通過構建模型進行推演制定。在指標權重的制定中,工作者還可以通過構建模型的方式,來進行審計評價的模擬試驗,深入優化權重分配操作的準確性。在模型推演上,工作者需要先確立自然資源環境監管的總目標,然后將總目標根據各相關部門的具體職能,進行分解,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層次結構模型,將各項指標按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排序,使每一個指標都隸屬并制約于上一層次的指標。之后,再建立一個判斷矩陣,來理順各觀察指標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相應的計算來判斷各項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從而組建判斷矩陣來計算指標權重,最后采用方根法進行檢驗,保證權重制定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領導干部自然資產離任審計工作能夠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離任審計工作中,政府利用評價體系可以優化地方資源管理、了解領導干部專業素質能力、提高離任審計工作的準確度,從而增強離任審計工作的落實效果,提升地方自然資源監管水平。
(作者單位:繁昌縣投資審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