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賽雅

“財務共享”一詞出現后,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內外信息技術交流以及促進企業自身發展,財務共享模式開始正式應用到企業的財務管理。因此,財務管理服務模式的轉變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話題,它是企業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實踐表明,共享服務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運營成本,促進財務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以及推動企業財務管理轉型。2005年,中興通訊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且逐步向全球各分支機構推廣使用。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更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嘗試應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財務共享模式的應用在中國得到了推廣。由于共享理論在國內發展較晚,我國企業對財務共享模式很多方面的了解仍不成熟,在應用時仍然存在較多問題。
一、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應用現狀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目的是對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實現業務流程規范化、提升業務流程效率、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為企業創造更大化價值,是一種以市場視角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基于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通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發展基礎。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財務共享中心初始投資成本較大,不太適用于組織結構或法律結構簡單的公司,所以財務共享模式現大多應用于大型企業,部分應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中小企業普遍采取財務外包形式。在 ACCA出版的《2018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的調研結果中,受調研企業中70.8%采用的是單一中心模式,而29.2%的企業則建立了多個共享服務中心,說明現在中國共享服務中心仍是以單一中心模式為主。根據調研發現,現多數采用共享服務中心企業已開始使用財務機器人在特點流程節點替代傳統人工操作和判斷。根據ACCA的調研結果分析,可以發現目前共享中心建設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大連,區域共享建設較多的則主要在人員充足、成本較低發展和經濟條件較好的蘇州、杭州、青島、成都、西安、武漢等地建立。同時共享服務中心基本上都會在其他絕大多數省會中東部大城市建立。財務共享的理論和應用都起源于國外企業,若要更好地應用于中國企業,就要加強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我國企業的運用的規范以及改進,結合中國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來對其進行應用,才能將財務共享模式更好地引進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中。
二、財務共享應用中所存在的問題
由于共享理論引入我國較晚,共享理論在我國的研究仍不完善,在企業的實際運用中還存在著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于信息系統應用、技術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員工素質不均等問題而導致應用過程中遇到阻礙,造成了財務共享模式在應用中未能將其核心價值發揮出來。
1.技術不成熟,未結合自身實際。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集團企業當中的應用,需要一個能夠進行信息收集與傳遞、信息處理與更新以及進行結果呈現的一個綜合性信息平臺。企業基本上都會選擇應用ERP系統,但在應用過程缺乏專業規范的技術指導,現大多只停留在簡單的業務層面。同時有些企業在學習國外企業經驗來構建本企業的財務共享系統時,未考慮本企業的現實情況,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問題。
2.風險高,回報周期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初始時資金投入成本較大,需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達到彌補虧損,而共享中心的建立所需時間較長,在這期間可能會為企業帶來財務和經營風險。同時企業在構建本企業的財務共享管理系統時可能未考慮其系統與企業原有規章、制度是否存在矛盾沖突之處,使得企業其內部管理無法實現統一,從而影響工作效率。此外,也可能存在由于管理層人員的能力不足,在對共享中心建設地區考察時,未能及時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其所制定的財務計劃,很可能使子公司陷入經營困境。
3.缺乏高素質、穩定的員工。由于受文化、制度等條件的限制,企業員工水平不同,各自所在領域不同,加上財務共享行業自身的原因,可能導致在實行財務共享,構建財務共享系統時存在一定的困難。與此同時,員工需長期從事大量程序化的、重復的、簡單的業務操作,與其高素質不相匹配。集中核算導致員工的工作量劇增,而共享中心的扁平化組織結構又導致員工晉升困難,由此致使員工流動性普遍較高。構建財務共享系統后,企業不能進行人員的合理培訓和會計工作的重新劃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優秀的會計師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然后面對轉換或轉移。不穩定的人員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一些隱患。
三、未來的發展趨勢
“大智移云”時代的崛起,使得共享服務廣泛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與應用,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將會以智能化、云計算等為發展基礎逐漸開展工作,財務共享的進一步發展必定會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1.財務共享趨于數字化。目前,企業的財務數據只有大概10%在財務部門。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提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時代逐漸應運而生且不斷成熟。在新的經濟結構和經濟趨勢下,將財務和統計學結合,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會產生財務數字化。財務實現數字化,可以將企業財務部門未利用的90%數據應用起來,讓財務部門在企業經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進而實現企業財務和業務一體化連接,即實現企業數字化賦能。而財務共享服務朝向數字化發展,不但可以實現財務與業務無時間差連接,甚至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傳統的管理方法,提高企業業務處理效率。實現財務數字化后,通過財務共享,財務部門可以通過數據采集平臺采集量化、金額化的信息以及企業的行為信息和交易信息,處理分析數據,最終將數據轉化為知識,從而實現數據可視化,將轉化后的數據提供給企業利益相關者,使得其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的了解實現清晰明了化。
2.財務共享趨于平臺化、云端化。財務共享服務是近年來在大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中興起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從實際發展的角度看,企業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對其發展的需要進行滿足。因為財務共享服務在建立之后會產生大量的財務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需要借助云計算,或者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進行相應的處理。所以,財務共享服務將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趨于平臺化、云端化,與云計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但可以實現穩定的云端共享服務,讓企業的管理更加便捷,流程更加順暢,而且將成為財務共享服務發展的趨勢之一。
3.財務共享將全流程覆蓋。目前,財務共享服務的到來雖然給企業發展帶來了許多優勢,但其在實際的應用中卻只能做到對三分之二的部門進行覆蓋。所以,在不久的將來,財務共享服務需要在不斷地完善中融入一些先進的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這樣不但可實現對企業各個部門和所有員工的整體管理,而且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的全流程覆蓋。
4.財務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管理智能化更加清晰。首先,通過財務共享在企業當中的有效運行可以了解到,一是財務共享服務可以對其組織管理機構進行優化,二是可以幫助企業完成相關的經營指標等都有著十分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對于財務人員企業更需要的就是具有戰略高度的財務管理人員,且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從企業發展戰略高度進行思考。另外,企業財務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從簡單的會計核算去思考,而應在核算前對如何做好企業業務運營管理等諸多方面進行思考。其次,應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后,企業對企業內部各分子公司的財務核算標準以及財務管理標準進行統一,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才能讓財務共享服務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助力。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