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迥
摘 要:建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是船舶制造企業規避安全風險、推動自身標準化發展的需要,也是相關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對于船舶制造企業而言,建設這一體系,應當堅持全過程管理理念,深化對生產每一個環節的有效管理,并從制度、模式、人員等多個方面打造堅實的體系保障,從而滿足自身管理與發展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船舶制造企業 安全生產 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X9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5-0-01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適應水上交通運輸、海洋開發等方面的諸多需求,我國船舶制造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與此同時,船舶制造對技術、勞動力及資金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就船舶生產全周期而言,從設計到下水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其間涉及到很多高精密的制造工藝,工作強度與安全風險非常大。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將船舶制造列入危險行業范圍。如何通過建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來確保船舶生產安全,是船舶制造企業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船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設意義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就是通過優化現行生產管理制度、規范安全生產流程,實現對安全隱患、風險源的全面排查和有效處理,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與風險防范機制。對于船舶制造企業而言,落實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工作,需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重視生產作業中的人員、設備安全,確定生產工序合理,同時優化生產中的安全管理缺陷,從而提升生產安全,這有利于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另外,船舶制造企業在建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中對安全標準的體現,也有利于推動其自身標準化、規范化發展,從而滿足相關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二、船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設路徑
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是包括船舶生產制造的全過程的,前期對人員的安排、技術的準備是否完善,直接影響整個體系的建設。因此,對于船舶制造企業而言,有必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在人員的安排上,組織好管理領導小組,由該小組負責現場生產的人員調動,同時使各生產部門明確自身的安全生產責任,并落實對生產人員的安全教育。在技術的準備上,做好對關鍵生產技術圖紙的審查與相關資料交接工作,并開展技術學習活動,加強生產人員對生產技術的認識與掌握。
2.推行現場標準化整改
受人為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再加上生產技術與設備上的限制,船舶生產制造中難免會出現問題。一般做法是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對其進行整改,對于船舶制造企業而言,由于船舶普遍應用于水上交通運輸、海洋開發等重要領域,對船舶質量要求較高,有必要推行現場生產制造的標準化整改,將安全風險降到最低。筆者認為,在此過程中應以國家相關安全生產規范與企業生產制度,從人員管理、設備運維、標識配置等多個方面針對不合格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保證“生產有秩序、操作有標準、過程有記錄、職責有人擔、改進有效率”。
3.落實自我評價
站在船舶制造企業的視角看,自我評價實際上就是對安全生產過程規范化、標準化的自我檢驗與批判,這有利于發掘潛在的安全隱患,對問題整改效率的提升有積極作用。所以,筆者認為船舶制造企業有必要落實自我評價。評價過程中,應堅持全過程評價,對從船舶設計到下水試驗這一生產全周期的每一環節進行安全生產評價,及時發現生產中的不足,并對其進行有效整改,保證每一環節都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從而為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4.完善申報驗收流程
申報驗收是船舶生產制造的最后環節,在此過程中,要用到多個領域的專業化知識,通過檢驗來保證船舶質量。對于船舶制造企業來說,只有申報后驗收合格才算生產結束,才能將船舶投入市場。因此,完善申報驗收流程是有必要的。對于申報,根據要求準備好相應的申報材料,并對船舶結構關鍵部分給予高度關注,重視這部分材料的擴充。申報后,收集整理整個船舶生產中產生的管理檔案與文件資料,如技術協議書、設計圖紙、采購品標準規程、產品規范或標準等,給出重要參數指標,并將其交于相關單位進行驗收。
三、船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設保障
1.優化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需要完善的制度作為基本保障。所以,船舶制造企業應當重視對現行管理制度的優化。在此過程中,根據企業規模、階段性發展目標及未來發展規劃進行管理的頂層設計,基于此制定覆蓋企業各部門、各崗位的管理原則,合理劃分不同層級的安全生產責任,通過全員參與的安全監督、管理以保證船舶的生產安全。
2.提升人員素質
生產人員是船舶生產制造的主體,他們對生產制造關鍵技術的掌握、對自身安全責任意識的強化、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直接影響船舶生產制造質量。而管理人員對船舶生產制造全過程的有效監督,則關系到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的建設與落實。因此,船舶制造企業應當注重對人員素質的提升。對于生產人員,加強安全責任教育,使其明確安全原則在船舶生產制造中的重要性,建立其安全責任意識,并深化其對相關法律的了解。對于管理人員,加強管理技能培訓,建立其全過程管理理念,使其明確每一生產環節的有效監管對保證船舶生產質量、降低安全風險的積極作用。
3.加強成本控制
對成本的有效控制,關系到船舶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間接影響其未來發展。所以,船舶制造企業應當注意加強成本控制。筆者認為,在此過程中可引入成本效益理念,基于此建立全面性的成本管理系統,運用該系統收集整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成本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模塊的整理,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分析安全生產因素對成本支出的影響,從而實現對成本的有效控制,并保證實際生產效益。
4.創新管理模式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船舶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相關行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為適應動態發展的市場環境與行業,船舶制造企業有必要創新自身的管理模式。對此,筆者建議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統,推動安全生產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同時發揮微信、QQ等網絡新媒體的優勢,加強企業決策層、管理層、生產一線人員、技術人員、財務人員等企業各主體間的交流與溝通。
結語
船舶制造企業作為船舶行業的主體,其生產制造的安全性直接影響這一行業的發展。筆者認為,船舶制造企業有必要建設覆蓋船舶生產制造全過程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實現對安全風險的有效控制,同時做好制度、人員、管理方面的保障,以推動自身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玲,陳濤.船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探討[J].船舶物資與市場,2019,(7).
[2]張建業.船舶制造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分析[J].低碳世界,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