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質量高速度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鄉村的發展,也顯著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鄉村作為我國現代化管理的關鍵,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更是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國家的治理體系中處于關鍵位置,只有真正的實現鄉村治理的現代化,才能夠幫助鄉村真正的富裕起來,發展起來。
農村是國家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國家近些年也越來越來越重視鄉村的建設和發展。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要求以農村的全面建設為基礎,因為只有真正的實現農村治理現代化,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國家的治理現代化,只有充分認識在當前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其職能和責任,對癥下藥,徹底摒棄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發展模式,才能夠真正的實現鄉村治理和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一、當前鄉村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政治治理能力下降
鄉鎮政治權利是國家建設中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而鄉鎮政治治理能力下降,直接影響了國家的治理與穩定,嚴重阻礙了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不利于鄉村的全面發展,而鄉村政治治理能力下降,直接導致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難以在第一時間下發到各個農村,也不利于組織農民開展工作和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國政府為推進鄉村改革發展和管理現代化下發了一系列舉措,比如建設美麗鄉村,產業扶貧等,都是為了能夠促進鄉村的發展,而許多鄉村也正處于一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鄉鎮領導面臨著既要為了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積極的進行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又要著重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艱難抉擇,因此,鄉鎮領導在困難的抉擇中,很有可能會做出不符合鄉鎮發展的選擇。此外,權利和責任的不對等,也直接影響到鄉村政治治理能力的下降,而這一影響會導致鄉鎮的經濟和文化以及教育等事業難得到真正的發展和管理,嚴重阻礙了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也阻礙了鄉村的進步發展。
(二)部分黨員思想覺悟有待提高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繁榮富強,是中國的執政黨,而在鄉鎮組織行使職能和政策時,也必須要遵守中國共產黨的章程,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的指導進行。但是卻也出現了部分黨員干部,雖然是充分貫徹黨的思想和意識,嚴格按照黨的指示進行,思想上卻產生了某些偏差,并沒有在把握黨思想和意識的基礎上,認識到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一要點,在管理和治理鄉鎮時,忽略了人民的感受,認為所有事情都要由黨組織決定,沒有事先了解村民的意愿和想法,這與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產生了偏差,也會對黨在人民中光輝的形象產生影響,并且思想產生偏差的鄉鎮黨組織,也會對村民的積極性產生嚴重的打擊,不利于實現鄉鎮治理的現代化,對于鄉村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三)村委會的自治能力不足
鄉鎮政府對各個村和村委會的干預和阻礙也直接影響到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進程,盡管我國明文規定鄉村有對村內范圍行使自治的權利,但是許多事情仍然被鄉鎮政府干預,甚至于直接管理,極少有農村能夠真正的實現村民自治,從而到至村委會的自治能力不足,長久以往,會出現村委會即使致力于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致力于管理好村內事務,但其所采取的措施也仍難產生預期效果的現象。另外,因為鄉村的辦公資金都是由鄉鎮提供的,鄉鎮政府把握著財政,因此就會出現鄉鎮政府把持著各個村委會和村干部的情況,而村干部為了能夠獲得資金支持,就必須要聽從鄉鎮政府的安排,使得鄉鎮政府任意插手村內事務,直接影響了村委會的自治管理能力,而且各個鄉村被鄉鎮政府把持著,如果一些村干部想要采取一些對本村有利的舉措,也必須要經過鄉鎮政府的同意,這也直接限制了鄉村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這種管理方式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不利于實現鄉村治理的現代化。
二、國家治理視域下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措施
(一)提高鄉村自治能力
為了推進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首先要提高鄉村的治理能力,調節鄉村關系和村鎮關系,真正的賦予每個鄉村自治的能力,嚴格管控村內的選舉權,徹底摒棄和嚴厲打擊在選舉中所出現的一系列不法行為,比如說賄賂和后臺操作等行為,嚴格保證村民能夠選舉出自己真正尊重同意的村干部。與此同時,要嚴厲打擊鄉鎮政府利用財政大權來控制和插手村內事務的行為,要保證鄉村具有足夠的自治權,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有關鄉鎮政府和鄉村官的法律法規,保證鄉鎮政府和鄉村之間有著明確的平等關系,使得鄉村真正的具有并使用自治能力,能夠不受鄉鎮政府的控制,在村民的充分參與下,自己做想做的事情。就目前來說,鄉鎮政府借助自身優勢管控鄉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可以依靠和借助的規章制度,因此,應當在把握鄉村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的劃分鄉鎮政府和鄉村之間的關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徹底摒棄認為二者之間是上下級關系的思維,二者之間是相互幫助,互相協作的關系,鄉村并非要聽從鄉鎮政府的安排,只是二者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對此,應當明確二者的責任職能,把一些權力和職能真正的賦予村委會和村干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進行。
(二)提高鄉鎮治理能力
鄉鎮政府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了能夠使鄉鎮政府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真的發揮作用,必須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和創新,改變傳統的職能,打破固有的治理模式,結合現代化的管理要求和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提高鄉鎮的治理能力。我國一直在致力于建設服務型政府,但是將服務型政府真正的落實到鄉鎮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許多政府都十分重視經濟建設,而忽略了服務建設,鄉鎮政府作為基層組織,能更密切接觸群眾的政府,更要盡快轉變職能,滿足村民的需要,增加對服務建設的支出,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要注重聽從村民的要求,以村民的根本利益為主。同時在把握財政大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財政分配制度,保證辦公資金和補助能夠按時到位,嚴厲打擊拖欠補助資金和由于一些主觀原因辦公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現象,推動鄉村治理更加完善。除此以外,鄉鎮政府也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黨的思想和章程,更加注重人民的歷史地位,實現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的服務型政府的轉型升級。
(三)構建新型鄉村治理模式
鄉村治理是村民自發參與的,有村內組織的對本村事務的建設和管理,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中,鄉村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構建新型的鄉村治理模式,尤其要注重村民的訴求,可以建立一個由村民組成的議事會,而議事會專門代理村民的利益,幫助村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而若遇到涉及到村內利益的問題,可以交由村委會解決。鄉村可以將議事會設為常設機構,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召開村民大會,由村民去集中討論本村內的事務,比如說公路整修和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等,這樣一來,村民的參與度大大提高,參與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有利于促進村內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有效地避免了影響到村民利益事情的發生。
三、結語
鄉村治理是為了能夠推動農村建設,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同時也是為了促進國家的進步發展,實現社會穩定。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鄉村治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傳統的治理方式和規章制度已經被時代淘汰,而鄉村治理現代化成為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因此,必須要正確認識當前鄉鎮治理和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進程,為人民謀福利。(作者單位:中共沅江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