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臣


【摘 要】 目的:評價保留灌腸聯合中藥治療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的可行性與效果,為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n=38),總結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并對比治療期間中醫癥候積分情況。結果:治療總有效率為97.36%,治療后對比治療前患者腹瀉、膿血便、食少等中醫癥候積分以及總積分均明顯下降,P<0.05。另外,患者無治療不良反應表現。結論:保留灌腸聯合中藥治療在改善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癥狀體征方面效果顯著,治療整體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 保留灌腸;中藥;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效果;安全性
潰瘍性結腸炎—UC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屬于直腸、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個別患者有癌變風險[1]。UC累及大腸粘膜、粘膜下層,從而產生腸道潰瘍、水腫、糜爛等病理改變,患者腹部不適以及肛門墜脹等癥狀表現明顯[2]。當前,UC作為慢性疾病的代表,具有臨床多發趨勢。針對UC以藥物治療以及規范生活為主,既往治療中以西藥口服美沙拉嗪治療為主,但是效果一般。近年來,中醫藥行業的發展,UC治療上開始嘗試進行保留灌腸聯合中藥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明顯。基于此,本文作者就本院38例UC患者為例,總結保留灌腸+中藥治療方案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總計38例。納入標準:1)經檢查確診的UC患者,符合《中藥新藥指導原則》中的脾胃虛弱型標準;2)患者知情參與,無禁忌;3)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妊娠、哺乳階段患者;2)精神失常患者;3)心肝腎功能異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齡最小18歲、最大70歲,年齡平均數(50.6±4.8)歲;患者病程0.1~18.0年,病程均值(4.3±1.8)年。對治療前后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方劑組成:苦參、甘草各20g,黃連、地榆、黃柏、白芍、白及各30g。每日1劑水煎取汁100mL,每次取50mL,早晚1次保留灌腸,藥液溫度約38℃,灌腸后變動體位使藥液充分接觸病位。2)口服中藥治療。參苓白術散加味方劑組成:扁豆、砂仁、甘草各10g,黨參、茯苓、白術、陳皮、山藥、蓮子、桔梗各15g,薏苡仁25g。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藥物辨證加減,便血重者+白及10g、地榆15g,腹瀉重者+白豆蔻10g、石榴皮15g,腹部不適者+厚樸、敗醬草各15g。每日1劑,文火水煎后取汁300mL分3次口服。3)穴位貼敷。中藥研磨成末,姜汁調至膏狀,吳茱萸、三七各10g,白術、肉桂、黃連各20g,黃芪、白芍、艾葉各30g。取藥膏70g/次,取UC患者雙側大橫、腹結以及氣海、關元穴,穴位貼敷1次/d,在此基礎上配合TDP神燈照射(20min)。
1.3 觀察指標
連續治療2周后UC患者治療效果、安全性與癥候積分。
1.4 指標評價標準
1.4.1 效果評價標準[3] 治愈標準—UC患者治療后癥狀消失,黏膜病變結腸鏡復查復常;顯效標準—UC患者治療后癥狀消失,黏膜病變結腸鏡復查明顯改善;有效標準—UC患者治療后癥狀與黏膜病變結腸鏡復查結果均有改善;無效標準—以上效果未達到。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1.4.2 癥候積分評定標準[4]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意見》標準,取UC患者腹瀉、膿血便、食少、腹痛、腹脹、肢體倦怠、神疲懶言幾個指標,無癥狀為0分,1~3分分別為輕、中、重度癥狀。
1.5 統計學分析
38例UC患者觀察指標結果采取統計學軟件計算,基于SPSS 21.0版本統計學軟件分析。UC患者治療總有效率以例(n)、率(%)表示,中醫癥候積分、總積分均值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分別采用χ2和t檢驗。統計學結果P<0.05,表示UC患者指標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觀察
38例UC患者治療2周后效果見表1,總有效率為97.36%。
2.2 不良反應比較
38例UC患者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表現,由此說明中醫聯合治療方案具有安全性價值。
2.3 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38例UC患者治療期間腹瀉、膿血便、食少、腹痛、腹脹、肢體倦怠、神疲懶言積分以及總積分改善情況見表2。治療前后各指標評分比較,P<0.05。
3 討論
針對UC西醫治療多采用氨基水楊酸、磺胺類藥物治療,用藥期間不良反應明顯,且停藥后復發幾率高,從而影響患者用藥效果與耐受性。近年來,開始廣泛應用中醫藥治療UC,且整體效果良好、安全性高。UC中醫屬“痢疾、便血、腹痛”等范疇,治療上側重益氣健脾、祛濕止瀉。中藥保留灌腸作用于患處,促進了藥物吸收、利用,并快速緩解癥狀。中藥湯劑口服側重益氣健脾、調補氣血生化,黨參、茯苓、白術等中藥成分可以共奏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祛瘀止痛等效果。穴位貼敷中的黃芪、白術等成分共奏益氣健脾、溫中散寒、止痛止血等效果。而以上幾種中藥治療方法,可以實現標本兼治效果。張紫薇,王榮研究指出,保留灌腸聯合中藥治療脾胃虛弱型UC臨床療效顯著,患者中醫癥候改善明顯[5]。
綜上所述,中醫綜合治療UC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雪.參苓白術散加減配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脾胃虛弱型潰瘍型結腸炎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03):187-190.
[2] 姜慧,毛堂友,史瑞,等.中藥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最新研究進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8,20(02):298-303.
[3] 司莉莉.康復新液保留灌腸聯合雷火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30例臨床觀察[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34(05):58-60.
[4] 楊珠英,葛亞男,張旭玲.艾灸聯合中藥直腸滴注治療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J].海峽藥學,2017,29(08):82-84.
[5] 張紫薇,王榮.保留灌腸聯合中藥治療脾胃虛弱型潰瘍性結腸炎38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8,27(0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