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玲
伴隨著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程,對數據分析的需求越來越多。而信息化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體量巨大,分析難度遞增。本文通過對信息化進程中產生的數據特征進行分析,從數據科學的角度,提出應對措施。根據信息化發展的趨勢,數據分析已從簡單的描述性分析、解釋性分析,發展到探索性分析,對數據分析的要求不僅是單一的文字描述、圖表配合,更要求進行可視化即時分析,從數據分析中發現規律,對管理層決策進行可行性建議。
一、引言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會計信息化到現在,無論計算機硬件產品或者軟件服務環境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操作系統多平臺、數據存儲多樣化、操作網絡化、數據庫知識專業化,對應的財務操作日益復雜,對財務人員提出較高要求。因而財務人員須提升認知,增加處理數據的能力,以適應企業以數據驅動帶動業務發展的轉變。
二、會計信息化的進程與數據處理的分析
(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進程及數據處理分析
1.信息化初期-會計電算化 DOS磁盤操作系統,定點開發會計軟件
在這個階段,對于文檔與表格處理基本上就是把紙質文檔變成電子數據,由手工賬向電算化賬的轉變。操作系統為單機版DOS系統、網絡版Unix系統,后臺數據庫為DB2、DBF等小型數據庫。這個階段末期開始出現了企業定制開發的會計電算化軟件。
定制開發DOS版電算化軟件需專業人員維護,財務人員通過紙質憑證錄入,轉化數據。數據處理簡單,效率低,算盤和計算器仍是處理數據的必備工具。
2.信息化發展期-會計信息化 視窗平臺,Access數據庫,商業化財務軟件
視窗桌面操作系統,界面友好,EXCEL表格處理。這一階段誕生很多商業化財務軟件,如金蝶、用友等,后臺數據庫多用ACCESS。財務人員處理數據,開始用函數、篩選、匯總等,利用Select語句等SQL技術工具。
利用EXCEL等處理數據速度、準確性有所提高。而商業化財務軟件從單機版到網絡版,受制于網絡連接技術、硬件的發展,基本上小型局域網。
3. 信息化成熟期-會計智能化 多平臺,企業級數據庫,ERP等管理平臺
業務財務一體化軟件在中小企業應用,如SAP軟件1995年進入中國, 出現ERP軟件、OA辦公系統集成SAP、SCM供應鏈管理系統等管理平臺,網絡財務、在線數據庫、小型機、網絡服務器、在線訪問終端等概念的出現,通過角色授權、賬戶賦權等安全性措施,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帶來海量數據。
隨著海量數據的出現,計算機硬件與軟件技術快速發展,VetiPaq數據庫、xVlocity內存分析引擎、云計算等的出現并快速應用,針對大數據處理的技術手段多元化、智能化,基層財務人員擁有多種選擇, Excel的商業智能插件,專業分析工具R語言、Python、Tableau等。
(二)數據分析中財務人員的應對措施 知識體系更新、數據規范化處理
1.財務人員知識體系、專業能力方面的應對
(1)針對會計信息化進程中的各種數據特征,財務人員進行數據分析的路徑,由解釋性分析、驗證性分析逐步向探索性分析推進,處理數據的方向依托管理系統平臺,完成數據規范性,非系統數據要求標準化,確保數據統計過程中的一致性,減少驗證性分析的數據量。
(2)在專業能力方面,能應用一種軟件熟練進行數據分析,學習一些數理統計常識,熟悉管理軟件系統的數據結構,利用統計知識進行相關計算、分析。
(3)動態學習能力,在大數據背景下,不斷學習新技術運用新思維,更新知識體系,以應對數據處理方面的數據量激增。例如可以通過微軟公司的網站進行引導式學習處理大數據。
2.數據規范化處理
利用大數據背景下的新技術,規范數據,對數據的正解性、完整性等數據質量提出明確要求,并關注數據的時效性、精確性等。及時維護分析數據的事實表、維度表,規范數據間的關系,為建立數據模型(表和關系構成數據模型)做準備。如利用Excel軟件中的PowerQuery進行數據采集、合并、清洗,用PowerPivot建模,用PowerView進行可視化數據分析。實務工作中,簡單模型更便于理解,從簡單處著手,有利于構建數據模型。大多數情況下,大數據處理先進行碎片化處理,分別建模,結果以圖表形式展現。
3.充分利用ERP軟件與工具軟件,實現數據處理標準化
挖掘ERP軟件基本功能,根據需求適時進行二次開發,減小數據處理的難度,提高處理的速度與準確性,確保數據的一致性。針對系統外處理的數據,通過工具軟件整理,使其標準化,并逐步推進將系統外數據納入系統管理,減少信息孤島。
4.通過數據探索性分析進行數據預測,利用歷史數據做探索性嘗試,進行分類分析、趨勢分析,從而發現數據的相關性并嘗試建立因果關系,探索規律,提供數據見解。比如通過企業近幾年的銷售價格與銷量的關系制作散點圖,找出線性關系,呈現數據分析結論,供管理層使用。
三、面對數據分析的難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制度化層面建立數據中心、構建分析體系、實戰培訓制度,健全數據輸入輸出的規范,將數據標準化,將人員培訓制度化、團隊協同規范化。
(一)建設數據中心、構建分析體系
以制度形式明確分析體系建設的原則、數據標準化要求、參與人員的技能要求,以財務為主導,協同業務部門進行數據中心的建設,并適時共享數據,同時對數據訪問權限進行授權、做好數據安全性的防護。模擬通用場景,建立實戰數據庫,制作常用數據分析的模式、模型、模板,并不斷更新、完善。編寫人員培訓與實戰手冊,明確數據整理的規則、要求,數據分析的邏輯性說明,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指南。如在數據中心中建立產品定價模板、成本費用分析模板、成本多維度分析模板、料工費變動模板、采購成本分析模板、業務人員考核模板等。
(二)培訓制度及團隊協同
建立培訓制度,培訓數據分析的常規技能,編寫培訓教程,進行普適化培訓,技能提升,建立技能提升考核機制,并將其納入績效考核。在適當時候,應當將數據分析培訓外延,包括那些提供數據的其他業務部門。通過對數據要求的標準化,將數據規范要求前移,從數據提供的源頭上解決規范化問題。通過數據驅動、團隊協同,完成數據標準化,完善數據分析體系。
四、結語
如果說財務數據的處理是術的層面,那么企業信息化就是道的高度。從術到道,就是財務人員從核算到管理的轉變。通過對中小企業信息進程中的數據特征的分析,完善制度建設,進行相關技能培訓,針對信息化帶來的大數據,提升自身技能,利用新技術下的思維模式,進行非傳統技術的財務數據分析,建立數據中心,分享各種數據模板,完成數據分析從解釋性、驗證性到探索性的轉變,生成可視化數據分析,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作者單位:廣東匯海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