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欣宇 穆麗
一、電商培訓的大學生服務公益項目產生的背景
(一)社會背景
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全黨工作重點是始終解決好關系國際民生的“三農”問題。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融合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因為農業發展緩慢,農副產品難銷成為重要問題。所以電商就成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趨勢,農村電商的發展為農民的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正逐漸成為國內貿易的基本形式。對農村電商大力扶持,加快了農村現代化的工作。
(二)學生服務地方經濟需要
大學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對于大學生來說,除了要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和培育道德素養,還應該鍛煉提升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做到讓大學生服務于社會、回饋于社會。高校應該積極鼓勵大學生與社會多接觸,深入了解社會,一是可以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反思和總結,也可以同時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可以積累正式步入社會前的工作經驗,提高業務能力,畢竟現在的應屆畢業生最缺的就是工作經驗。
(三)高校服務社會需要
高校是為社會培育高端人才的地方,為服務社會經濟需要輸送人才是重要任務,要完成好任務要做到以下工作。一是促進科研、教育、生產有機結合。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與企業相互滲透并承擔對方的部分職能,將邊界充分融合。二是加快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科研成果的轉化是體現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三是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當前發展背景下,應該腳踏實地的用行動推進社會經濟發展。
二、電商培訓的大學生服務公益項目運營模式及成果
(一)項目簡介
大學生電商公益培訓是一個聯合高校教師和致力于農村發展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志愿者團隊,以公益傳播講授的形式;知識下鄉,將電商這一操作理念在農村等較落后地區普及開來。幫助農民依靠互聯網技術,將大量積壓農副產品等商品展現在消費者視野當中。做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做到讓大學生回饋社會,并幫助農民提高生活質量的項目。解決農民與消費者信息不對稱,農產品銷售不順暢的實際問題。
(二)項目運營模式
我們項目的運營模式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電商知識普及化方面,主要針對電商知識較為匱乏的地區對其進行電商知識的普及。二是電商交易精準化方面。主要面向電商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城鎮鄉村,對其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做到及時的和各村委會保持聯系,以保證農村電商發展持久性。通過以上兩方面能夠讓農民掌握電商知識技能,并為將來的農業經濟提供服務,實現農民與消費者信息對等、農產品銷售暢通,農民增產又增收。
(三)項目發展的前景和價值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目前農村網購用戶數量已占農村網民總數的40%,發展空間巨大。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過程中,包括阿里、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也正在向農村電子商務方面拓展,建設專門屬于農村電子商務運營的網絡體系,同時,傳統商貿企業如郵政、供銷等企業也在由線下向線上發展。所以地方政府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逐漸認識到電子商務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與新引擎。
三、公益項目運營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電商培訓公益項目創業資源不足
大學生公益項目創業資源不足是個難題,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群體,專業學習讓大學生掌握了很多理論,以義務形式開展電商普及,為提升經濟發展做貢獻,是大學生的責任。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導致對于社會資源的爭取和利用上嚴重欠缺,而相關資源的缺乏是大學生對義務形式的公益創業項目停滯不前的重要因素。將大學生公益項目與社會組織相比,可以發現,社會組織做公益的過程中取得的資源較多,而大學生公益項目資源缺乏,限制了大學生公益項目發展。
(二)大學生電商培訓公益項目缺乏相關培訓教育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在進行有關于電子商務創業教育時過分的強調了理論內容,但關于創業教育實踐和實訓內容缺少。由于創業教育的項目訓練得不到重視。學生無法通過相關教育獲得一些與實際生活貼切的實質性的指導和幫助,導致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的存在嚴重的力量轉換實踐的短板。另一部分也有很多高校缺少大學生電商知識培訓的教育。不開設與電商相關專業,也沒有相關電商知識的社團,造成很多高校缺乏電商培訓項目的能力。直接影響了整個電子商務創業教育的發展進程。
(三)政府對大學生電商培訓公益項目支持不足
近幾年來,政府陸陸續續的出臺了很多有關于大學生創業項目和電子商務扶貧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和文件都是理論性較強對于可操作性還有所缺乏,大部分都是指導原則和確定方向,并且支持力度也不夠大。對于大學生電子商務培訓公益項目的支持,國家應該得到重視,因為大學生是具有知識的龐大群體,如果得到充分的支持,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相當可觀的收益。
四、構建大學生電商公益培訓項目的方法
(一)提升大學生創業資源
社會、高校、企業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府號召,幫助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并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創業資源和幫助。高校積極開展創業實訓課程,社會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扶持,企業對大學生創業可以提供經驗和資金幫助,政府出臺可操作性高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實際性作用的利好政策。通過多方面聯合共同協助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人才、創業技術、創業機會、創業管理以及創業政策等一系列的資源。
(二)加強電商公益項目相關培訓教育
近年來,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很多高校開始重視創業教育,設立了創新創業學院或專門的創課,這些的設立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步。通過教育部號召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創業比賽將理論結合實踐,并且政府、企業等方面給予相關的技術和資金支持。這種未出校園的模擬實訓在很大的程度上彌補大學生創業資源和社會實踐的不足,調動創新創業精神風貌。
(三)政府、社會加大對電商培訓項目的支持
相對于較為成熟的組織和企業,大學生開設項目時離不開一定的支持。現階段政府對公益創業的支持是以公益創業投資金的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學生對于資源的掌控和利用較低,所以政府可以考慮在大學生公益創業方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政府也可以調度社會資源加大對大學生公益創業團隊的資金、技術支持以及相關的指導。在社會方面,非政府組織以及非盈利組織可以給大學生公益創業給予扶持,如:技術指導、經驗傳授等。
農村電商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具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重要意義,并且對于解決三農問題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積極意義。推動農村電商發展,采用大學生農村電子商務公益培訓有很多利好的一面。(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