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摘要:一節出色的、成功的示范課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教師會特別有成就感,聽者也會感覺是一種享受,在聽課中自己也會成長不少。那么,幼兒園教師該如何聽一節示范課,如何在聽課中成長自己呢?作者根據近十年來的教學經歷和體會,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關鍵詞:幼兒教師;示范課;思考
一、宏觀看“整體”
看“整體”,即看一節課教和學的總體情況。在課堂中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應該是與幼兒平等的朋友關系,教師是一節活動課中的一員,是一名設計者、參與者、指導者,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如中班的一節健康活動課《牙牙樂》,教師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小朋友說,自己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吃甜食和糖果,睡前不愛刷牙,小朋友聽到教師小時候和自己一樣,一下子和教師的情感距離就拉近了。在接下來的活動環節中,教師和小朋友共同想辦法如何讓自己從小就養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小朋友的興趣,小朋友積極想辦法,暢所欲言,一個個小手舉得老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微觀品“細節”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教學也是如此。教師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術語、每一步操作都關乎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使其形成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如一位教師在上大班科學課《三個好朋友》這節活動課時,講的是三原色兩兩調和所發生的變化,本節課結構比較嚴謹,重點和難點突出,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教學效果十分明顯。但在整節活動課結束后,教師讓幼兒把實驗材料放回原位后,帶著孩子們離開了活動室,孩子們走后桌子上有顏料盤、顏料瓶,還有大量的水漬,一片狼藉。在這節科學活動課中,教師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孩子的養成教育,教師沒有讓幼兒把自己弄亂的材料自己歸類整理好,把桌面收拾干凈,教師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忽視了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所以導致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關鍵抓“要領”
教師在聽一節示范課時,要認真地聽、仔細地看、快速地記錄、用心地思考,這樣才能在聽課中不斷成長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四、聽什么?怎樣聽?
(一)聽教師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否簡練、精準,是否有激發性,是否流暢、有親和力,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直接影響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是至關重要的。有些教師總有一些口頭禪,如“對不對”、“好不好”、“行不行”,這樣的口頭禪教師不易察覺,但對于幼兒來說聽起來很明顯。還有些教師在上課時語言沒有語速的快慢和語調高低的變化,這樣就很容易讓幼兒產生困倦、厭煩的情緒,容易使幼兒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二)聽幼兒的課堂發言
首先,要看教師的提問孩子是否給予了一定的回應。其次,要看幼兒發散思維的廣度,有沒有脫離主題。如有一位教師給大班上活動課《特殊的電話號碼》時,教師在一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此情境下應該撥打哪個特殊的電話號碼,幼兒想盡各種辦法描述圖片的內容,結果教師也被幼兒帶跑了,時間也浪費了,教學重難點也沒有得到突破。再次,教師是否能靈活處理、解決活動過程中的突發事件。一位教師上一節戶外體育課《好玩的椅子》,在孩子們玩到第二環節時,游戲增加難度,孩子們從椅子上跳下來再跳到桌子上,然后再從桌子上跳下來平穩落地,結果一位較胖的小男孩坐在地上站不起來了,教師馬上停止了活動并立即詢問,幼兒說他腿疼站不起來,教師立刻給家長打電話,并陪同幼兒去醫院檢查。在本節活動課中教師并沒有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幼兒,很恰當地處理了這次活動課中的突發事件。最后,幼兒表達準確嗎?或者幼兒對教師的問題回應了嗎?感興趣嗎?如一位教師在上中班數學課《單雙數》時,本來已經通過實物展示和點子圖,讓幼兒理解了單雙數。接下來教師又提問了一名幼兒:“2是什么數?”幼兒回答是雙數,教師又問“2為什么是雙數?”結果幼兒很茫然,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知道2是雙數就行了,沒必要再去深究。另外,關注個體的發展,教師是否為個體花費一定的時間去交流。上課教師總是習慣性地關注離自己最近的一排幼兒,對于后一排幼兒尤其是后排個頭小、較膽小的幼兒很容易忽視。
五、看什么?怎么看?
一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對教學內容的解讀和處理是否準確到位。二要看幼兒主體地位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三要看內容環節,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是否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四要看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尤其是體育課教師的口令一定要精準,組織要活潑有序。最后,要看教學手段。孩子的視野來自教師的給予,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適時、適當,讓復雜的問題變簡單、讓抽象的問題變直觀,這樣就更容易讓幼兒接受。
六、思什么?怎么思?
思考在聽課過程中教師的選材、設計、亮點和不足,聽課之后要從專業的視角、教學的視角、特色的視角來進行比較中肯的評價,對聽過的課要經常進行反思和研究,反思為后期研究提供素材,研究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如大班的一節科學課《紙牌的搭建》,本節課活動目標小而且十分具體,活動材料準備得十分充足,活動過程中教師給孩子足夠的操作時間,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是一節十分成功的課。通過這節課,我反思了自己在平時上科學活動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總是太著急完成教學任務,急于把結果直接告訴給幼兒,而把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的感知、探究忽略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改正這種不足和缺點,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當前新形勢下對幼兒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總之,教師在聽課過程中的成長比成功更為重要,教師一定要把每一次聽示范課當作一次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從一節課的整體入手,注重課堂中的一些細節,抓住一堂課中的要領,讓自己變得更專業,在聽課中不斷完善自己,成長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乃至優秀的幼兒教師。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