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弘
摘 要: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包括文化傳承。高校檔案館不僅記載學校歷史,并且在文化教育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定義高校檔案館的文化功能,當前檔案館文化功能的實踐情況和實現檔案文化功能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檔案館;文化;檔案館功能
一、檔案館文化的記憶、傳播、教育功能
《高等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與高等學校檔案工作規范》指出高等學校檔案部門的業務負責收集、征集、整理、分類、鑒定、保管、統計高校各類檔案及有關資料:開展檔案的開放和利用及鑒定、銷毀工作。高校檔案館的編研和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檔案資料的研究整理,編輯出版,參加學校信息網絡整體建設和校內外編史修志,編寫重要參考資料。
1.檔案館文化的記憶功能。高校檔案館不僅記錄了高校教學、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動的各種信息,另外檔案館保存的各種檔案資料還承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英國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或文明, 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 是一復合整體, 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檔案的基本功能是保存記憶、傳承文明。檔案記錄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全貌及過程,忠實地延續了人類歷史、和人文科學技術。檔案的原始性充分體現了高校檔案文化的社會記憶功能。高校檔案完整地呈現了高校的產生、成長和發展過程,反映了高校的機構職能變化、教學業績和教學特色。檔案館保存的名人手跡、原形聲像、印信獎狀等實物檔案,真實地記錄了高校的歷史面貌。
2.檔案館文化的傳播功能。檔案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檔案兼具儲存、積累、傳播文化的功能。檔案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財富,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檔案館發揮文化功能的主要途徑是傳播檔案信息。信息傳播可分為縱向傳播和橫向傳播。檔案館是歷史文化的繼承者,借助館藏檔案,把前人積累的文化知識進行縱向傳播即社會遺傳。高校檔案館借助報紙、雜志、影音作品、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在不同人群間進行知識普及、樹立學校文化形象、宣傳高校品牌,是檔案信息的橫向傳播即文化擴散。
3.檔案館文化的教育功能。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習總書記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檔案的社會文化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上,應當主動圍繞著黨的教育方針路線開展工作。高校檔案歷史性、真實性和直觀性的特點,使其成為高校文化育人、社會宣傳教化的第一手素材。檔案的利用、編研等功能都屬于實現檔案的文化功能。高校依托檔案材料建立的各類博物館、校史館、陳列室,編研的各種校史、校志、名人傳記、圖冊等作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不知不覺中對利用者實現了檔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二、高校檔案館文化功能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制約因素
檔案館文化功能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存在整體水平不高的問題,是因為高校檔案館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思想障礙、經濟障礙、管理難度等諸多的制約因素。
1.思想障礙。有檔案部門和社會大眾兩方面因素。高校檔案館開放時間不長,長久以來形成的慣性思維;行政性遠大于文化性,以行政機關為主要服務對象,尚未脫離傳統的機要保密思想,一下子轉變到服務社會、回歸文化還不切實際。部分高校領導和群眾對檔案館還停留在收集資料,查檔利用的陳舊思維模式中,并未意識到高校檔案是高校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傳承者。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來看,社會文化環境制約著檔案館文化功能的有效發揮。普通大眾對歷史文化、檔案資料的認知水平決定了檔案館文化功能的市場需求。多數公眾熟知從歷史博物館、圖書館獲得文化知識,卻缺乏對檔案文化價值的認識,不熟悉從檔案館獲得文化服務的途徑。
2.經濟障礙。高校檔案館不屬于學校科研、后勤經濟部門,不直接參與經濟建設。在檔案館文化功能的發揮過程中,社會效益是主要的考慮因素,經濟效益是次要因素。傳統“985”“211”高校一般歷史悠久、教育行業特色鮮明,具有強大的品牌效應。由于有教育部、地方政府等部門和社會捐贈等經濟上的大力支持,在檔案館文化建設上舍得投入,工作卓有成效;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各種原因經濟實力薄弱,檔案文化建設工作相對來說捉襟見肘。如長安大學雖屬于教育部部屬“211”高校,相較于一般的西北地區省屬高校建設經費比較寬裕;但由于仍處在西北經濟不發達地區,學校每年給予檔案館的經費有限,除了維持日常的業務和學習經費,很難再拿出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檔案文化開發工作。
3.管理難度。檔案館文化功能的建設工作,涉及環節多、涵蓋了檔案館工作的各方面,是覆蓋面廣的系統工程。檔案的保密范圍過寬、檢索困難、價值鑒定滯后、收集保護工作落后等諸多因素造成檔案文化功能開發,很難一蹴而就。檔案館文化功能的建設工作最核心的問題在于檔案館館藏的文化含量,如果文化內容流于表面,既不能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不能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么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宣傳都是華而不實的。
三、高校檔案文化功能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檔案館學習習總書記講話精神,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檔案利用,充分發揮了檔案的文化功能,但還存在不足之處。
1. 缺乏系統的規劃,文化功能建設工作散亂,沒有形成統一的風格。進度不一,總體比較落后。部分高校檔案館重視檔案的文化服務功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和文化效益。但從全國整體來看,仍有高校缺乏整體思路和大局意識,有碎片化傾向,常常是抓住編纂研究、史料公布等獨立的點去做,造成了資源浪費;沒有充分發揮服務社會、文化生活的作用。值得借鑒的是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緊抓習總書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觀念,充分發掘整理館藏檔案,收集了50年代上海交通大學告別上海,奔赴西安辦學的“西遷歷史”史料,建立了西遷博物館,樹立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有影響力的“高校品牌”。
2.基礎不同,開發水平不均衡。國家財政投入和學校的支持力度都直接影響著高校檔案館文化功能的開發工作。從全國范圍來看,經濟發達地區,高校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思想意識能緊跟時代需求,檔案館文化功能的開發較好,很多做法和措施走在全國前列。相反,經濟實力落后的地區,思想相對保守,部分檔案館仍停留在收集檔案、檔案數字化、查檔利用的基礎性業務上,檔案文化功能的開發水平相對較低。
四、強化高校檔案文化功能的途徑
1.進一步提高檔案的文化含金量,明確檔案文化建設目標。檔案是高校檔案文化的根本。在強化檔案館的文化功能的同時,必須強調檔案收集是我們的基礎工作內容。館藏具有文化價值,那么檔案館的文化功能建設才不是無源之水,否則一切都是海市蜃樓。
大力加強檔案館藏的建設,高校檔案館應持續豐富檔案的文化內涵,提高文化含金量。檔案收集工作,要有文化功能建設的大格局,要能夠體現層次,既要有廣度和深度,還要特別收集能夠體現本校特色的館藏檔案。我們以前不重視、不收集的一些實物、聲像檔案,但它卻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學校的風貌歷史特性,是老百姓最感興趣的部分。最近幾年盛行的“口述歷史”檔案,充分反映了普通群眾通過檔案了解歷史的熱情。
在檔案歸檔的過程中,為了適應檔案館文化功能的發揮,必須改變以往重點收集文書類及教學、科研檔案的傳統,有針對性地開展收集工作。歸檔過程中,要選擇最能反映立檔單位主要職能活動的檔案,要有選擇性地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立檔;要關注生動的檔案事件,注意收集帶有典型性的檔案。總而言之,要增加具有時代特色、富有高校特色的檔案,不斷提高館藏檔案的文化品位。
檔案館形象設計對檔案文化功能發揮起重要作用。檔案館舍的建設要充分體現文化性。檔案館館舍建設應符合建筑設計規范,除了滿足檔案的安全保存、方便使用等基本服務功能之外,其建筑外觀應充分體現檔案的文化特征,促使公眾對檔案館產生新的認知及認同感。高校檔案館館舍建設應符合學校整體文化氛圍,建筑內飾可采用各種形式,盡可能體現歷史文化性,弘揚檔案文化;館舍基礎設施充分滿足各類人群需要,對于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特殊服務,充分體現學校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思想,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現在國內一些有條件的檔案館為視力障礙者提供放大屏幕或者音頻文件、盲人計算機;為殘疾人修建無障礙通道、專用盥洗室等,更有益于檔案文化功能的發揮。
2.建立館藏文化資源庫,充分發揮檔案文化傳播功能。重點發掘適合文化開發的方案,融入發揮文化功能的理念,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檔案工作中收集、整理與編研等各個環節,有意識地、下力氣收集、建設開發文化資源庫,如高校可建立名人檔案、名師講堂等專題檔案。檔案館蘊涵的文化能量應盡可能轉變為符合社會主席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實現文化的教育導向示范功能。長安大學是以培養公路交通等專業人才為辦學特色的大學。學校檔案館緊抓辦學特色,收集整理了一大批國家重大基建項目帶頭人的檔案資料。如杭州灣大橋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總工程師呂忠達、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青島海灣大橋總工程師邵新鵬、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周偉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等一批杰出校友的檔案資料,通過校史館每年向進校師生及校友展示、宣傳行業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愛國主義和愛校榮校的育人效果。
3.建立數字檔案館,利用科技提升檔案文化的影響力。建設數字檔案館是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既是加快國家信息化建設步伐的需要,也是檔案文化傳播發展的需要。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可以有效改善檔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通過計算機、網絡、通訊和多媒體技術等多種高新技術,最大程度地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和共享,改變檔案館的“封閉”狀態。互聯網的交互性、信息傳播的迅捷性充分滿足了檔案文化傳播的需求。通過建設檔案信息網站、數字檔案館盡可能地向社會大眾公開各類不涉密檔案,塑造檔案文化積極向上的形象,營造檔案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檔案文化的傳播功能,進一步提升、擴大檔案文化的影響力,促使檔案文化增值。
4.開發檔案文化新產品、建立網絡時代檔案文化新傳播體系。要對館藏進行全面的梳理,排列現有館藏開發為文化產品的可能性,按照開發后市場歡迎程度排序,組織人力和財力開發文化產品。分清主次,逐步打造由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文化產品構成的檔案文化體系。豐富文化產品的形式,可采用畫冊、郵政紀念品、音像制品、手信等多種新形式、新產品。充分挖掘各種優秀文化資源,不斷創新文化載體,并將這些文化資源和載體融于自己的教育實踐中。
建立新媒體時代的檔案文化傳播體系;拓寬檔案文化資源的傳播渠道。對檔案文化傳播方式進行優化整合。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成為各行各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檔案文化傳播除傳統的報紙、刊物、廣播、電視,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及電子產品,開發、宣傳檔案文化產品。如長安大學檔案館利用網站、QQ、微信公眾號、微博服務、VR體驗、網絡傳播等多種新媒體宣傳形式;以檔案展覽作為重要的切入點,組織開展“世界檔案日圖片展、檔案專題報告會、宣講會”等多種文化專題活動。活動期間,集中展現檔案文化產品,吸引師生積極參與檔案文化活動。
5.注重自身文化形象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打造檔案文化品牌。檔案文化功能的開發離不開檔案館自身文化形象的宣傳.檔案部門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制造輿論,多渠道加強檔案文化信息的傳播,提升檔案的社會影響力。例如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考察,勉勵師生發揚老教授的“西遷精神”;2020年5月延安大學檔案館征集史料建設了延安文藝紀念館宣傳“延安精神”;2020年5月長安大學學子助力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長安大學檔案館宣傳校友事跡彰顯長大精神。由此可見,高校檔案部門可結合最新文化熱點,增加檔案在各類媒體中的報道頻率,擴大檔案館的文化、社會影響力。
五、結束語
檔案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承擔著文化的傳承發展,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文化是一種世界性的社會生產力。新的歷史時期,檔案人應盡可能的使檔案工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更具體、更直接的作用,使檔案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創造更大的效益。
高校檔案館應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從實際出發,樹立科學、現代的指導思想指導高校檔案工作。檔案文化功能的根本在于我們要培養一批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檔案人才,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素質,不斷提升隊伍的整體文化素養。通過檔案人的素質提高,最終豐富檔案文化內涵,拓展高校檔案館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檔案的文化功能。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檔案實體分類法與高等學校檔案工作規范[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高 鵬,陳 聃.檔案的文化之“殤”——兼論檔案館的文化功能[J],檔案學通訊,2012
[3]王旭東.論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D].云南.云南大學,2013
[4]習近平.把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作[N].人民日報,2014
[5]王 楠.檔案館文化功能實現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8
[6]李 慧,王奕軒,楊金釗.“西遷精神”的文化淵源及新時代回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
[7]林 虎.檔案館文化功能研究[D].安徽.安徽大學,2013
[8]郝桂榮.高校文化育人研究[D].遼寧.遼寧大學,2017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