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華 于建平 蘇寧 曾曉芃
衛生健康標準化工作是國家和首都標準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衛生健康工作科學規范和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是建設健康中國和健康北京的重要技術支撐。本研究為掌握我國衛生健康相關標準現況,對我國現行衛生健康相關標準進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以便為進一步制定衛生健康標準相關政策提供數據支持。
1.1 資料來源 衛生健康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數據均來源于“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采用平臺高級檢索工具,其中國家標準檢索關鍵詞包括“標準性質”和“標準類別”,標準狀態為“現行”,主管部門為“衛生部”;行業標準在行業類別中選“衛生”;地方標準歸口單位為“衛生”,按實施日期統計;團體標準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衛生統計。不同專業衛生標準數據來源于“衛生健康標準網”,分別統計不同專業、不同性質和不同實施日期標準的數量。
1.2 研究內容 主要包括我國衛生健康領域現行的數量、性質、實施日期、類別和地區分布情況等。
2.1 不同制定主體標準情況 截至2019年5月31日,我國現行衛生健康相關國家標準459項、行業標準701項、地方標準141項、團體標準341項,分別占不同制定主體標準的1.3%、1.1%、0.3%和4.2%。
2.2 不同性質標準構成 推薦性國家標準373項(81.3%)、強制性國家標準84項(18.3%)、指導性技術文件2項(0.4%);推薦性行業標準 491項(70.0%)、強制性行業標準210項(30.0%);推薦性地方標準135項(95.7%)、強制性地方標準 6項(4.3%,圖 1)。

圖1 我國現行衛生健康相關標準不同性質標準構成
2.3 不同實施時間標準情況 2010年之前實施的國家標準299項(65.2%)、行業標準297項(42.4%)、地方標準29項(20.6%);其中國家標準2000-2004年實施的數量最多,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均為2015年及以后實施的數量最多,團體標準均為2015年以后實施(表1)。

表1 我國現行衛生健康標準不同實施時間構成
2.4 不同類別國家標準 我國現行衛生健康國家標準居于前三位的依次為方法類245項(53.4%)、衛生類201項(43.8%)和管理類6項(1.3%)。
2.5 地方標準情況 我國地方標準中歸口單位為衛生的有141項,占0.3%;居于前三位的依次為廣西47項(33.3%)、天津 31項(22.0%)和北京 30項(21.3%),其中北京市衛生健康地方標準公共衛生類標準13項(43.3%),醫療衛生類11項(36.7%),衛生信息類6項(20.0%)。
2.6 團體標準情況 我國與衛生健康相關的團體標準有360項,占團體標準4.2%。居于前三位的團體依次為中華中醫藥學會193項(53.6%)、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72項(20.0%)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22項(6.1%)。
2.7 不同專業標準情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衛生健康標準1 171項,其中公共衛生類標準979項(83.6%)、醫療衛生類166項(14.2%)、衛生信息類15項(1.3%)。居于前三位的專業依次為職業衛生431項(36.8%)、放射衛生159項(13.6%)和臨床檢驗110項(9.4%,表2)。

表2 我國衛生健康標準不同專業情況
3.1 我國標準按制定主體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1]。目前我國現行衛生健康標準在我國標準體系中所占的比重較低。建議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三定方案,進一步提高衛生健康標準的有效供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
3.2 我國標準按實施效力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其中強制性標準僅有國家標準一級;推薦性標準包括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目前在衛生健康領域尚存在與國家要求不符的標準,建議根據新標準化法和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的任務要求,結合本行業特點,進一步整合精簡和優化完善。
3.3 近年來,衛生標準管理機構加大了衛生健康標準的清理、復審和修訂工作[2],初步解決了標準老化、缺失、滯后問題。目前,衛生健康領域尚存在標齡過長的問題,建議根據現時衛生健康工作的需要,加強衛生健康標準復審修訂,及時更新,以保證衛生標準的時效性,以及時反映衛生健康時代特征和醫療機構改革特點[3]。
3.4 研究發現,目前在衛生健康領域國家標準的不同類別、地方標準的不同地區、團體標準的不同制定團體和不同專業標準間均存在不均衡問題。如我國現行衛生健康國家標準以方法類的標準為主,管理、基礎、安全等類別的標準相對缺乏;廣西、天津和北京等12個省、市、自治區制定了衛生健康相關的地方標準,其他19個尚未發布;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和臨床檢驗專業制定標準數量較多等。建議標準主管部門及各專業標委會以需求為導向,積極做好標準的研究和論證,以保證標準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