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
【摘要】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科學理論為引領、具有創新精神、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具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致力于人類進步事業的政黨,這些是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和帶領人民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勝利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貧困;扶貧;中國共產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對習近平扶貧論述進行梳理,可以探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內在邏輯,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和帶領人民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
一、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
以人民為中心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
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就是要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以更大決心、更精準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舉措,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從而縮小城鄉、區域差距,讓人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一切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樹立脫貧致富、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堅持苦干實干,就一定能改變面貌。”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就是要將貧困群眾視作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改變簡單給錢給物的做法,做好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工作,引導貧困群眾消除“等靠要”思想,樹立脫貧致富的志向,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注重精神扶貧,要求“豐富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加強貧困地區社會建設,提升貧困群眾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增強貧困群眾的發展能力。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主張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支持貧困群眾探索創新扶貧方式方法。
二、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黨堅持以科學理論為引領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脫貧攻堅的方法和舉措,這些方法和舉措以問題為導向,精準對接扶貧所需、百姓所盼,為脫貧工作提供了遵循,有助于“脫真貧、真脫貧”,體現了黨以科學理論為引領。
在工作方法上:強調“堅持黨的領導”,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關心和支持鄉親們發展生產、認真履行領導職責、創新思路方法、切實落實領導責任、抓好黨建促脫貧;強調“堅持精準方略”,要求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強調“堅持加大投入”,要求各項扶持政策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的體制機制、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提高扶貧資金分配和使用效率、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以及完善資金管理;強調“堅持社會動員”,要求“堅持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軍隊和武警部隊扶貧、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在工作作風上:提出要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并對如何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進行了深刻闡釋,如:加強督查問責、堅持科學態度、從嚴考核監督、開展督查巡察、不斷完善考核工作以及加強作風建設。這些有助于廣大黨員干部正黨風、轉作風、樹新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發揚釘釘子精神,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抓好扶貧工作。
三、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黨具有創新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我黨是具有創新精神的政黨,并將創新精神貫穿于扶貧工作之中。
一是探索扶貧激勵機制。如:設立扶貧日和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對扶貧開發作出杰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樹立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廣泛宣傳為脫貧攻堅作出突出貢獻的典型案例,為社會力量參與脫貧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創新扶貧理念。改變單純送錢送物的做法,提出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堅持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理念指導扶貧開發,提升貧困群眾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
三是創新扶貧方法。改變慈善式扶貧做法,抓好宣傳、教育工作,提升貧困群眾的志和智,激發內生動力,實現長期效應;推動制度創新,激活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四是創新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要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注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同時,要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向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領域合作拓展,東部地區要給予西部地區更多幫助。
四、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脫貧攻堅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要求脫貧結果必須真實,體現了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在貧困戶的識別上堅持實事求是。扶貧必先識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既不要遺漏真正的貧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貧困人口納入扶貧對象。通過建檔立卡工作,把貧困戶的情況統計清楚,從而做到“扶真貧”。
在扶貧措施上堅持實事求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根據貧困原因、致貧程度精準施策,要求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對扶貧政策進行科學分類,制定精準扶貧的具體操作辦法。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
在貧困戶退出上堅持實事求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縣、貧困戶的退出要實行嚴格評估,按照摘帽標準驗收。不能弄虛作假、蒙混過關,或者降低扶貧標準、為摘帽而摘帽。要嚴格脫貧驗收辦法,明確摘帽標準和程序,確保摘帽結果經得起檢驗。通過社會監督或第三方評估機制,增強脫貧工作績效的可信度。
對貧困戶的管理上堅持實事求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緊盯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應該退出的及時銷號,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定期開展“回頭看”活動。
五、習近平扶貧論述體現了黨具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
一是實施領導責任制。采取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機制。中央統籌,就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為地方創造條件,加強脫貧效果監管。省負總責,就是要做到承上啟下,把黨中央大政方針轉化為實施方案,促進工作落地。市縣抓落實,就是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二是注重工作的協同性。在幫扶理念上,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在幫扶措施上,既提供資金、政策,又注重能力培養;在扶貧領域上,既注重經濟建設,又注重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在區域協作上,要求“東部地區不僅要幫錢幫物,更要推動產業層面合作,推動東部地區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流動,實現雙方共贏”;在幫扶力量上,既注重發揮黨政機關、國企、軍隊和武警部隊的作用,也注重發揮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的作用,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攻堅格局。
三是強大的組織和動員能力。為保證脫貧攻堅取得成效,黨組織注重人才的選拔與使用,鼓勵和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愿意為群眾服務的優秀年輕干部、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到貧困村工作,落實好向貧困地區村黨組織書記選派第一書記舉措,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這些選人用人機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人才保證。
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黨致力于人類進步事業
在貧困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主張“攜手消除貧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義利觀,不僅致力于消除本國的貧困,還將消除貧困視為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主張通過發展消除沖突的根源,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共同營造人人免于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
中國共產黨謀求共同發展,主張互幫互助、互惠互利。中國積極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中國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支持聯合國、世界銀行等繼續在國際減貧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積極推進南北合作,主張加強南南合作;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籌建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國際減貧事業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11,131,137,107,35,100.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33.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
[5]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6]鄢一龍,白鋼,張永樂.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7]李磊.習近平的美好生活觀論析[J].社會主義研究,2018(01).
[8]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06).
(作者單位:中共方城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