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萱 盛純純 崔茜
【摘要】推行教師支教制度,選派城市優質教師到邊遠貧困地區支教,進行教學幫扶工作,是各地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薄弱學校教育質量、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教育以及支教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支教制度;問題與現狀;教育
一、農村教育的主要問題
在過去的30年中,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一直引人注目,有很多與之相關的研究。僅僅在中國期刊網上,就收錄了1400余篇以農村教師或農村師資為主題的文章,此外,還有很多文獻資料中都有該類研究報告。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筆者發現農村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問題:第一,農村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農村教育條件較差。由于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導致各種經費特別是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從而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師資力量在農村尤其欠缺,且教師待遇普遍偏低。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是農村學校的主要師資力量。學校給教師提供的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導致多數農村教師教學形式落后,很難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第三,農村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村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結構偏大、知識結構老化、創新意識缺乏等問題。因此,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二、支教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支教是緩解農村教育資源缺乏與教育質量落后的一種強有力的方法。在現有支教制度下,主要有長期支教與短期支教兩種方式,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短期支教成為了當前農村支教活動的主要力量。對教育來講,以長度來衡量“時間”這個變量不是天然有道理的,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某些人的一個接觸,或者一個對話,就可能改變某個學生的一生。而這些進行短期支教的老師們,或許能給農村的孩子們帶來更多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從公益專業性和教育發展的角度來說,長期支教或許并不能有效解決教育資源缺乏或不均衡地區的根本問題,也無法確保農村孩子接受規范有效或高質量的教學。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師素養有待提高。參與支教服務的志愿者通常來自剛畢業的大學生、留學生、自由職業者和極少數的體制內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公務員等,每個人的差異極大。雖然有規范的公益組織會提供一些崗前培訓,但是這種灌輸式的職業培訓,很難和志愿者的服務愿景及初衷結合,并且教學技能和素養并不是一朝可以養成的。教育部門雖然也有類似的支教安排,但效果不佳。第二,支教活動過于依賴道德要求,缺乏實質計劃。很多長期支教的公益活動或者項目有理想情懷,卻沒有制度設計和安排。即便是國家的支援項目,如“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等也沒有可持續性的設計,這導致支教活動難以持續實現支教目標,并難以和傳統的教育體系區分開來。所以,長期支教的社會價值很多時候都停留在志愿服務的層面,離專業性甚遠。
三、解決方法
筆者認為,解決以上問題發展農村教育的一個突破口,就是長期支教的職業化。長期支教最大的問題是持續性問題,無法形成有效的支持發展體系。很多支教者認為支教本身只是一種志愿服務行為,不具備責任意識。但實際上很多志愿者、生活老師、校醫、社工等工作都要求一定的專業性,沒有專業支持,支教基本上無法持續。長期支教職業化之后,支教人員會有職業思考,有目標設定、有教育技能,不會停留在自我實現的滿足,能直面教育的問題和壓力,有教學視野前瞻性,有改革教學的動能,有發展教育的初心使命。
總之,不同支教制度會帶來不同的問題,在支教過程中,最重要也最值得深思的問題就是什么是農村需要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什么樣的支教方式可以讓他們受益更多。歸根結底,支教的初心還是為了教育公平,在這條路上,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袁江山.頂崗實習對師范生專業素養發展影響研究——以河北師范大學為例[D].西南大學,2013.
[2]賈曉英,張玉翠.多層次立體化專業指導模式在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J]. 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6,(1).
[3]鞏俊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師范生培養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4.
[4]李思殿.扶貧頂崗支教:師范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好形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7,(10):36-37,54.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