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偉偉
【摘要】產業集聚區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對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日漸凸顯。本文對全省產業集聚區現狀進行梳理,并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促進河南省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縣域經濟
產業集聚區作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改革創新的示范區,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走到了由“創建”向“創新發展”轉變、由粗放型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跨越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以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為抓手,激活發展新活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一、發展現狀
自2008年實施集聚區戰略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河南省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的主陣地,目前全省已形成了78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發揮產業集聚區在區域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各地涌現一批成功經驗。但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國內外需求總體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疊加情況下,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原有存在的部分問題更加凸顯:產業集聚區面臨的分化、低端、短板等問題突出;政府主導模式下,市場化氛圍不濃,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高,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不足;部分產業集聚區產業生態體系薄弱,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缺乏,產業鏈不完整,配套體系不完善,競爭力不強、品牌效應不突出。
二、破解之策
(一)以特色化為基本路徑,形成發展新格局
一是科學定位抓好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開展錯位競爭。重點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培育增大特色主導產業。比如,臨潁縣立足高效種養業,打造出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全產業鏈,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到全縣工業的2/3。二是強化分類指導,對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水平較高、創新要素支撐較強的產業集聚區,重點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培育集群品牌,引領帶動全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對產業基礎相對良好、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的產業集聚區,重點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做大集群規模,提升集群發展水平。對發展相對滯后的產業集聚區,重點明確主攻方向,完善基礎和配套設施條件,加快做大主導產業。
(二)瞄準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實施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行動,聚焦成長性最好、競爭性最強、關聯度最高的產業領域,限制發展并逐步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一般制造業。縣城二星級以上產業集聚區重點圍繞市域主導產業,謀劃實施擴鏈、補鏈、強鏈項目,打造特色鮮明的專精產業集群。縣域其他產業集聚區重點完善產業配套,謀劃實施現有企業轉型升級項目和承接有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主導產業集群量質齊升。推進產業集群商標品牌培育基地建設。二是推行專業化產業鏈集群式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引進具有較強產業整合能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專業機構,實行產業鏈招商項目競爭性外包,有針對性地吸引產業鏈、相關產品、相關品牌、配套企業集聚,落地建設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高起點建設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創新產業基金、產業地產、供應鏈融資等政策工具,完善研發、制造、營銷、人才等環節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龍頭企業和配套體系全產業鏈轉移。三是抓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潛力大的科技成果,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新建一批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開展產學研用基地建設行動,實施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關鍵技術攻關計劃,擇優納入“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予以支持。比如,新安縣健全政府投入機制,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11家,有力推動了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四是加快創新發展載體,積極優化縣域產業鏈空間布局,創新“園中園”發展模式,引導本地特色產業鏈環節集群發展,積極承接省外、鄭州及中心城市“飛地經濟”落地,支持龍頭企業牽頭聯合打造專業園區。
(三)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增強發展新動能
一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推動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制定出臺產業集聚區企業分類綜合評價細則,評出優先發展的A類企業、鼓勵提升的B類企業、倒逼轉型的C類企業,加速引導企業提檔升級、智能化改造。二是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大騰籠換鳥、清退存量低端產能的力度,將產業集聚區內閑置、低效用地有效盤活起來,為引進、培育優質產業及項目留足發展空間。按照“節約、集約、循環、生態”的發展理念,建立完善土地集約利用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三是開展低效用地整治提升行動,對停建緩建項目、停產半停產企業占用土地和批而未供、閑置土地進行清理處置,實行存量盤活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掛鉤機制,鼓勵采取租賃、回購、重組、“零地招商”等方式全面盤活存量低效用地。
(四)推進智能化改造,加速信息化進程
一是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全面開展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推廣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關鍵崗位“機器換人”、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二是推進企業建平臺用平臺,拓展“智能+”,依托產業集聚區龍頭企業,通過自建或與平臺服務商合作等方式,建成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三是建設智能化示范園區,實施“數字園區”工程,推進云計算數據庫建設,提高產業信息水平。
(五)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增強發展新活力
一是創新產業集聚區管理機制,創新投融資機制、用地保障機制、人才引進機制、招商引資機制、綠色發展機制。重點推進產業集聚區與鄉鎮行政區域管理套合,探索公司化開發運營機制,實行新增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年期制,發起設立和引進一批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創新專業化招商引資和利益分享機制,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提升產業配套功能。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聯審聯批制度和企業長效服務機制,率先在產業集聚區內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縮減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擴大“一站式”服務中心授權范圍,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郭林濤,朱松琳.河南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促發展 轉型提質增實力[J].決策探索(上),2019(9):12-19.
[2]谷進軍.縣域經濟發展與縣域城鎮化優化升級的對策[J].河北企業,2019(09):76-77.
[3]河南全面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斗爭中淬煉“縣域強音”[N].大河網,2020-04-30.
[4]楊建國.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清豐實踐”[N].人民網,2019-02-18.
[5]河南產業集聚區: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中堅力量[N].海外網,2019-08-15.
[6]楊建國.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需與回歸經濟深度融合[N].和訊網,2020-01-13.
(作者單位:河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