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飛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意合作中,意大利的優勢在于技術密集型產品,中國的特長是勞動密集型產品,雙方之間互為依賴且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巨大。開展中意合作應夯實重點行業,開拓潛在領域,引入中小企業,開展文化交流,推動民心相通。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意合作;民心相通;債務風險
2019年中國與意大利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利成為第一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七國集團成員。借力“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連接平臺,推動中意民心相通,提升兩國的彼此了解對中意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有著重要意義。
一、“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意合作機遇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意大利經濟一直疲軟,政府負債率高,就業形勢不理想。“一帶一路”旨在通過有形和無形網絡,更好地連接歐洲和亞洲。兩國公司簽署了多項能源、鋼鐵和天然氣管道領域的合作項目,意大利經濟部長稱這些項目價值25億歐元,潛在價值可能高達200億歐元。中國與意大利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制造業、設計、電商、金融、科技等領域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一帶一路”倡議會給意大利帶來更多的投資,推動意大利實體經濟的發展。在基建領域,中國基建方面的優勢可以助力意大利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亞歐基礎設施的對接也是“一帶一路”的核心訴求。意大利毗鄰地中海,擁有以瓦多港為代表的地理優勢突出的港口。意大利因其在“一帶一路”中的節點地位,其港口、物流和海運會得到大量的機會。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意大利雙邊貿易額為549億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中國對意出口334.9億美元,同比增長1%;自意進口214.1億美元,同比增長1.7%。從進出口商品分類來看,機電產品、化工產品、運輸設備是意大利出口中國的主要商品,而機電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是中國主要出口意大利產品。顯然意大利的優勢是技術密集型產品,中國的特長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時尚設計和高端制造是意大利的比較優勢,規模化生產和高效率組裝是中國制造的特點,中意之間貿易存在互補效應,合作空間巨大。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意合作面臨的挑戰
中意合作雙方都存在強烈的主觀意愿和客觀的可行性。但意大利是歐盟重要成員國,自然會受到來自歐盟對華政策的影響,制約中意合作的快速展開。中國是意大利的第八大出口市場,僅占意大利出口總額的2.7%,大約價值110億歐元,落后于其他歐洲大國,特別是法國和德國。以上因素會在某種程度上制約意大利全面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意大利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49%,說明其貿易發展非常依賴國際市場,就其進出口貿易額巨大的差異可看出,意大利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高于中國對意大利的依賴性。從中意貿易數據來看,2019年上半年,意大利與中國的雙邊貨物貿易額為250.3億美元,意方貿易逆差103.7億美元,同比增長3.9%,中國處于貿易順差地位。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長期的貿易逆差容易催生意大利國內的貿易保護措施,導致技術壁壘的出現、反傾銷審查和嚴苛的知識產權保護。這既不利于中意經貿合作伙伴關系的長期發展,又會阻礙“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開展。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意合作促進策略
(一)夯實重點行業,開拓潛在領域
中意在很多領域具備深度開發與合作的可能。以制造業為例,意大利的制造業世界聞名,中國與意大利在制造業存在巨大的合作前景。意大利在高新技術、航空航天、專用機械設備、機床和機器人、以菲亞特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制造領域均有著全球知名的品牌和領先的行業技術優勢。中國擁有大量的制造企業和完整的產業鏈,且中國制造正向中國智造轉換,中意雙方存在進行產業整合、企業深度合作的無限空間。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高端的工業設備有巨大的需求,這正是意大利企業潛在的巨大市場。中意雙方政府應主動搭建企業合作平臺,組織行業領軍企業互訪,實現企業間信息的互通和整合。雙方還應加大海關開放力度,出臺配套政策鼓勵雙方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市場開發、上下游產業鏈銜接,實現中意制造的共贏。下一步中意應圍繞核心行業深度展開合作,如設計、醫藥、環保等潛在領域。
(二)引入中小企業,全面展開合作
中意雙方在重點企業和重要行業的合作落實之后,應進行合作的細節刻畫,全面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分享“一帶一路”紅利。意大利是一個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經濟體。意大利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意大利全國的企業員工中有45.3%服務于微型企業。微型企業(雇員在9人以下)高達418萬家,占意大利全部企業的95.2%。這些中小企業服務于高端定制,具備一定的行業比較優勢。但是其參與中意合作需要借助“一帶一路”平臺,對中國有更深入的了解。中意雙方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中小企業開展經貿合作對接會,鎖定重點行業,為中意企業跨國發展提供金融服務、跨國落地的政策及法律介紹等支持與服務。同時鼓勵中國具備一定實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國門,加大對意大利的投資,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投資和合作。
(三)開展文化交流,推動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于民心相通,中意合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雙方的文化交流和民心互通。“一帶一路”的五通工程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元文化交流對話的關鍵環節。中意之間的民間交流從古絲綢之路開始,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就。打造中意之間的文化絲綢之路,推動中意之間文化的深度交流,就要加強對意大利的研究,了解意大利的禮儀、文化、習俗,以聯合培養、交換學者等靈活方式派遣中國學者赴意大利開展民族志研究。加強中意之間的傳媒交流,邀請意大利具備影響力的媒體記者采訪并報道雙方的合作進程。大力推動中意雙方公民跨境旅游,以旅游帶動文化的交流,公民的直接接觸將深化彼此之間的了解。使用好社交媒體平臺,設計傳播力強的社交媒體內容,借助社交媒體中輿論領袖的影響力,以互動的形式推動兩國之間的網上交流。
參考文獻:
[1]田野,王曉彤,譙嬌,王強. “一帶一路”:六年歷程全新篇章[J].文化月刊,2019(4):7.
[2]曹筱凡,馬崢,王璐.意經濟與財政部長:參與一帶一路將為意大利帶來機遇[EB/OL].http://ydyl.people.com.cn/n1/2019/0328/c411837-31000027.html,2019-03-28,2020-03-10.
[3]新華網.專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意大利帶來多重發展機遇——訪意經濟與財政部長特里[EB/OL].https://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90328/35528487_all.html. 2019-03-28,2020-03-11.
[4]曾浩,徐雨婷,李亞男.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意經貿合作現狀、機遇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9,No.366(7): 21-24.
[5]澎湃.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后的中意經貿合作[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177518,2019-08-16,2020-02-10.
【本文系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市高校國際化人文特色建設項目 “歐盟主要國家媒體‘一帶一路報道的框架研究團隊” (非通用語科研團隊21號)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