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作為日本后現代主義作家,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具有大眾性和通俗性。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立意新穎獨特,寓意縹緲不定,語言細膩但晦澀難懂,小說耐人尋味。《尋羊冒險記》是村上春樹“青春三部曲”中的壓軸之作,正是因為這部小說的成功,他才堅定地走上了職業作家的道路。在《尋羊冒險記》中,村上春樹將“尋找”作為核心內容。基于此,本文以村上春樹“青春三部曲”中的《尋羊冒險記》作為研究對象,對作者隱藏在該作品中的尋找意識進行探尋,以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一、《尋羊冒險記》故事簡介
《尋羊冒險記》是日本知名后現代主義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其與《且聽風吟》和《1973年的彈子球》合稱為“青春三部曲”。《尋羊冒險記》于1982年在《群像》雜志上發表,當年10月,小說的單行本由講談社出版發行,并獲得日本第四界“野間新人文藝獎”,從而奠定了作者村上春樹在文壇中的地位。
《尋羊冒險記》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以下簡稱“我”)與大學時代的友人合伙經營一家廣告公司,“我”與妻子離婚之后,和一個兼職做耳朵模特的出版社校對員女孩同居。“我”的這個同居女友預言,“我”將會為了尋找自身的另一半而踏上冒險之旅。果然在不久后,“先生”(右翼大頭目)的秘書光臨“我”的廣告公司,限“我”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找到一只背部帶有星紋的“羊”。此次事件的起因是“我”曾經在一個廣告中使用過朋友“鼠”寄來的一張羊群照片,在這張照片中,有一只背部帶有星紋的“羊”,這只“羊”與“先生”的性命息息相關。這是一頭具有超能力的“羊”,它以“先生”的身體作為宿主,暗中操控著整個日本。由于“羊”離開了“先生”的身體,使得“先生”命在旦夕,如果“先生”死了,那么他構筑的組織也將隨之瓦解。自此,“我”便踏上了尋“羊”的冒險之旅。在女友的引領下,“我”找到了曾在侵華戰爭中任偽滿洲國農林省高級業務官僚的羊博士。那只具有超能力的“羊”當時寄宿在羊博士的體內,當羊博士回到日本后,“羊”放棄了他的身體,進入“先生”體內,“我”在羊博士的指點下,和女友一起找到了“羊”曾經出現過的牧場。這個牧場位于十二瀑鎮——“我”的好友“鼠”父親別墅的所在地。前往牧場尋找“羊”的途中,“我”仔細閱讀了有關的歷史書,了解到牧場所在地十二瀑鎮的歷史。“我”和女友抵達“鼠”父親的別墅后,女友突然消失,“羊男”卻隨之現身。后來,“我”知道,這是“鼠”的靈魂借著“羊男”的身體告訴“我”他把“羊”吞了,并趁著“羊”不注意的時候自殺,以免受到操控。“我”按照“鼠”的意思,引爆了炸彈,“先生”的秘書與別墅在爆炸聲中化為灰燼,最終“我”又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
二、《尋羊冒險記》中尋找意識的探尋
村上春樹的大部分作品都存在這樣一種模式,即迷失、尋找、迷失,在《尋羊冒險記》中,該模式更加清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試圖通過這種模式,為人們提供一種沖破困境、尋找新生存方式的途徑。《尋羊冒險記》中的尋找意識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尋找的目的
在《尋羊冒險記》中,“我”雖然對資本主義社會深感絕望,卻懷著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在物欲橫流的都市生活中穿梭,試圖從中尋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無邊無際的虛無中,找尋到一點點的存在感。作為《尋羊冒險記》中的主人公,其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品質是對現代社會的疏離,是靈魂的缺失,其試圖在喧鬧的都市尋找到生活的意義。在尋羊之旅開啟之前,“我”的生活是無所事事,盡管尋羊將“我”漂浮的靈魂推向了現實人生,但這并非“我”的本意,而是因為受到逼迫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整個事件并沒有任何激情可言。
在尋找星紋“羊”的過程中,“我”付諸了一些實際行動,在“鼠”的靈魂沒有出現之前,“我”認真做著每一件事,這樣,“我”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活著的。法國著名哲學家加布里埃爾·馬塞爾提出的存在主義認為:人的本質需要在生存的行動中方能形成和實現。“鼠”在“我”沒來之前將房子布置得一絲不茍,可見,“鼠”也試圖通過這種行為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保存自己的懦弱本質,“鼠”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而“我”最終在與“鼠”的靈魂進行交談中找到了人生的信仰,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并實現了自我超越。
(二)尋找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城市化進程隨之不斷加快,使得日本人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發生了改變,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和物質產品的日益豐富,使當時的日本人生活得到了巨大改觀。他們不再為了溫飽而發愁,休閑娛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生活方式。但是,身處其中的日本人沒有想象中的快樂,雖然物質生活日益富足,但精神世界的空虛和失落使很多日本人感受到孤獨和苦悶。在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似乎很難擺脫這種情緒,更難以走出這種困境。
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言,追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意義,如果人類停止追尋的腳步,則會止步不前,那么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將會成為空談。正是因為人類對自身所處現狀的不滿,才會堅持不懈地對更加美好的生活進行追尋。受自然規律的影響,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會經歷生、老、病、死,這是人類無法逃避的現實,為了擺脫各種不好的事物,人們會通過想象構筑起一個較為理想的境域,并將之視作為希望來追尋。生命的價值在于不斷地創造以及對理想中事物的追尋,從本質的角度上講,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最終追尋到的結果,而在于追尋和創造的過程。
正如村上春樹在《尋羊冒險記》中所描寫的,“我”已喪失了獨立的個性,做的事情并不是“我”愿意做的,而是必須去做的事情。作者在小說中用細膩的筆觸,向讀者展示了生活在后工業社會時期人們的迷失與追尋。出于現實的原因,“我”不得不從迷失中走出來,去非現實的世界中尋找那只背上有著星紋的“羊”。雖然尋找“羊”并非“我”的本意,完全是被逼迫的,但也是因為內心深處仍然對生活懷有一定的期望,“我”才會踏上這次尋“羊”之旅。人們每天從事的各種求索都是為了掙脫困境或是免于陷入困境而做的努力,人之所會去追尋,多數原因是對當前生活的不滿,希望通過追尋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也是村上春樹試圖通過《尋羊冒險記》來向人們表達尋找的真正原因。
(三)尋找的結果
在《尋羊冒險記》中,“我”和羊博士有如下一節對話。
“一切休矣。”羊博士說,“一切都結束了。”
“結束了。”我說。
“必須感謝你才是。”
“我失去了很多。”
”不,”羊博士搖頭道,“你不是剛剛活過來嘛!”
“那也是呀!”
《尋羊冒險記》最終的結局是并沒有找到傳說中背上有星紋的“羊”,但“我”的好友“鼠”自殺死了,“我”又回到了現實社會。乍看之下,“我”似乎并未在尋“羊”之旅中找到什么,但如果對小說進行細細品味可以發現,“我”并非一無所獲,因為有些東西回歸了。
通過對主人公這次尋“羊”之旅進行品讀后,人們可以發現,在尋找的過程中,存在本身便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人們卻非要賦予它某一種實際意義,充分說明了現代人生存的困境。尋“羊”之旅結束后,“我”從非現實的世界中回歸到現實世界,這雖然是一個平庸的世界,但畢竟是“我”的世界。《尋羊冒險記》帶給人們這樣一種啟示,當努力無法改變生活的本質時,不如回歸自身,對于外部世界,盡可能做到泰然處之,從現有的生活中尋找生存的樂趣和意義,尋找生命的充實感,活在當下、活出自我。
三、結語
村上春樹在《尋羊冒險記》中以“羊”作為意象核心,對戰爭的真相進行揭示,借此對戰爭背后的體制進行控訴。村上春樹給《尋羊冒險記》中的人物賦予了相應的社會責任,即在對日本近代歷史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尋找背上有星紋的“羊”。而“尋找”作為該作品的主題,其中所融入的內涵更加耐人尋味。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鄭佳(1981-),女,江蘇南通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