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智能理論的涵義與特征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人類潛能的本質及其開發奠定了基礎,其認為原有的智能評價體系(以標準智力測驗分數界定人類聰明程度的體系)對智力的定義過于狹窄,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加德納定義智能是人在特定情境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造的能力,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認為每個人都擁有至少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兒童繪畫創作引導中的積極意義
兒童繪畫是指在孩童時期,兒童用畫筆等工具表現他們所觀察到的世界、想象的世界以及思想感情的特殊視覺語言,它伴隨兒童的成長。現如今,各種美術培訓機構甚至美術課堂急于求成,為了吸引他人眼球、獲得家長和大人的認可,讓兒童大量臨摹所謂“范畫”的圖樣,一旦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生就不敢下筆或者開始質疑自己繪畫能力。如此一來,其不僅限制了兒童的藝術創作,阻礙了兒童繪畫的發展,甚至對兒童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狀態也毫無積極性可言。
多元智能理論給美術教育帶來良好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繪畫方面有重要意義。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發展心理學為基礎,學者把兒童繪畫發展與智力水平、心理狀態聯系起來一起研究,認為繪畫反映了兒童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狀態。而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與發展,更加表明了兒童創作繪畫藝術作品可以得到智能方面的肯定。繪畫藝術的呈現需要有構圖、空間、形狀、色彩等多種內容組成。這些元素在提升美感的同時,教師在進行繪畫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物體造型、色彩、構圖等方式,還能使學生的空間智能、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對于兒童智能提升以及生理心理方面產生積極變化。
三、教師如何引導兒童繪畫創作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
加德納認為,由于人的智能特點不同,應開發兒童的多元智能,使具有特點的孩子盡早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對于新時代美術教師而言,其引導兒童畫創作過程中,更應該認識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局限性,并改變自己的傳統觀念。
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傳統教學更注重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教師應不僅僅是知識的講解者與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智能的挖掘者和能力構建的促進者。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提出要重視兒童的學習,他發現兒童由于心智的原因,本身就有較強的內驅力和創造力,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去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去進行一些活動。特別是低齡段的學生,他們喜歡用畫筆等工具進行自我表達,他們的繪畫創作活動是自發的,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引發他們的想象力與認知建構,尊重兒童繪畫作品的獨創性和自由性。
(二)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挖掘兒童自身潛能
霍華德·加德納通過大量的兒童繪畫作品,研究得出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征,兒童繪畫教育應該遵循兒童生理和心理成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不應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長”地讓兒童通過畫作表現出卓越的繪畫技能,對于物體造型更不應該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兒童。首先,兒童骨骼發育不完善,他們繪制的線條與造型往往呈現出意外、夸張的效果,哪怕是用鉛筆勾勒好的輪廓再用勾線筆等工具復勾時也會出現夸張與變形的情形。其次,兒童對事物的認知還不夠精準,他們對類似的形狀只會用同一種表現方法。再次,兒童感官知覺敏銳,但對形體大小、形態邏輯關系把握欠缺,因此會在畫面中突出一些大人忽略的小細節。這些所謂的繪畫技能的不足,也恰恰是兒童繪畫語言的展現與豐富的繪畫心理的表達,他們的藝術創造力有時甚至是令人驚嘆的。教師應該遵循兒童年齡特點,充分發揮兒童繪畫的自主性及創造性。
從多元智能理論來看,由于智力包含多種智力形式,雖然兒童的繪畫造型不精準,往往在畫面中強調一些在大人眼中看來無關緊要的小細節,但是兒童卻有敏銳的觀察力。教師應多鼓勵兒童把所觀察到的事物用畫筆表現出來,這可以培養兒童的自然觀察智能。教師在引導兒童繪畫創作時,可以讓兒童展開小組合作,在交流學習中鍛煉兒童的人際關系能力,讓兒童有效地理解別人、與人交往。教師指導學生繪畫創作并不是使每個兒童成為畫家,而是通過繪畫過程,使其在認知、情緒等生理、心理各方面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挖掘兒童自身的人際交往、自我認識、邏輯等豐富的潛能,幫助兒童在培養個性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多元化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表明一個人的才能或智力可以在多方面表現出來,智力是通過多元化相互交織而呈現的,這就說明所有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擁有這些智能,但每個學生擁有的智能呈現會有一定的差異性。那么教師在承認每個學生有潛在的差異性的同時,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應多元化。傳統評價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創作過程,只針對作品呈現的結果進行標準化衡量,這種模式對于每個智能結構并不相同的學生來說有許多的局限性。兒童繪畫的過程就是對事物的認知、情緒表達的體現。因此,教師除了對作品呈現評價之外,更多的應從學生創作過程、創意、學習態度、情感表達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兒童自身而言,無論是繪畫過程中還是作品陳述,教師都應鼓勵兒童對自己的繪畫作品暢談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自己的作品旁邊寫一段對作品的想法與介紹;對于年齡段較小的兒童,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口頭交流,提升表達能力,開發他們的語言智能。
四、結語
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對兒童繪畫創作的引導有重要意義,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下兒童繪畫創作的引導能夠使兒童個性及潛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揮。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兒童的藝術潛能,更新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對兒童繪畫創作進行專業的引導與評價,重視并挖掘兒童潛能。
(四川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李麗莎(1996-),女,四川成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美術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