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
摘要:隨著高校教育工作的推進,油畫教育也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油畫緣起于西方繪畫藝術,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入我國以后,深受藝術類學生的喜愛。在推進油畫創作教學的過程中,深厚的文化積淀為藝術教育帶來發展優勢,同時也面臨著整體意識不足、繪畫技法生澀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上,不少學生都存在過于“刻畫細節”“注重局部”的問題,導致高校油畫教學面臨教育困境。因此,本文立足高校油畫創作現狀,圍繞學生整體意識的強化展開探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 ? 油畫創作 ? 大學生 ? 整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133-02
整體意識是一種辯證的思維形態,它注重整體感和全局感,存在于藝術創造的方方面面。在高校油畫教育創作中,教師要強調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繪畫整體意識,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學會從全局考慮,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特性,繼而實現對油畫創作的深入參悟。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整體意識,使學生對空間和實體的關系產生深刻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油畫創作水平。
一、高校油畫創作教學中整體意識的重要性
在高校油畫創作教學中,不管是基礎培訓還是美術創作,都離不開對學生整體意識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擺脫“呆板”“保守”的繪畫局限,從多個角度認識客觀世界的整體性,在推進藝術概括和藝術抽象的過程中,注重整體與局部的融合,進一步優化學生的藝術創作思維,加強學生對油畫創作的深化理解,使學生創造的繪畫作品有主題、有形式、有思想,讓學生能夠實現更加精湛的藝術創造;從另一方面來說,美術基礎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激發學生對物體或作品的審美感。為此,教師要結合整體意識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基本繪畫造型與技巧的訓練,不斷強化學生對油畫藝術語言、繪畫形式、造型規律的全面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油畫整體創作教學能力。
二、高校學生油畫創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造型能力不足
油畫和國畫、水粉等繪畫形式不同,因其繪畫材料的不同,所需要的創造技法、藝術技巧也有所區別。在高校油畫創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盡管油畫創作教學工作也在升級更迭,但是純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造型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油畫創作的規律分析上,學生難以進行全局性的掌握,現有的油畫練習模式缺乏規律研究,創造意識也存在一定不足。
(二)色調定位混淆
在油畫創作中,色彩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高校油畫創作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色彩表達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境,遵循油畫創作的規律,創作出更加多樣的藝術作品。但是高校學生對于色調的把握往往不夠嫻熟,一些學生在繪畫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油畫的整體色調,使畫面出現色調不統一,“臟”“亂”“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色調定位訓練,進一步提高畫面的顏色質感。
(三)整體意識缺乏
油畫教學需要教師給予全面的研究和探討,在創造藝術作品的同時,學生也應該保持全局觀念,注重推進畫面的整體構圖、整體顏色和整體造型。但是,一些學生因為缺乏對創造規律的認識,創造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不足,尤其是在創造教學之中始終處于松散的狀態之中,導致畫面細節處過于“搶眼”,未能夠進入整體深入和整體繪畫的態勢之中,難以取得應有的發展成效。
三、油畫創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整體意識
顧名思義,整體意識指的是事物的各內在要素相互聯系、相互組成。在高校油畫創作中,一幅油畫作品的整體感也是評價其好壞的依據。因此,教師要從繪畫的整體感上入手,通過多種培養措施,實現對學生優化創造技能的全面塑造。
(一)加強油畫臨摹
油畫藝術包含了具象表現和抽象表現兩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繪畫者從定稿、造型、明暗、空間等方面進行基礎的訓練,才能夠將整體意識融入其中,達到對油畫畫面的全新解構和深入研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從最基礎的臨摹做起,讓學生在模仿繪畫的過程中,把各個部分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認真揣摩畫面中造型、色調等,從組織、簡化、統一的過程中構建一個系統的主體。
正像藝術大師道格拉斯指出的:“一幅畫的整體感來源于在視覺上的簡化,其色彩和形式都要單純,使不同的造型和色塊能夠融入整體之中”。這種整體化的臨摹推進模式,能夠避免學生深入細致的復制局部細節。在臨摹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省略復雜的局部,簡化畫面的各個部分,以整體的臨摹塑造實現對油畫作品的復制和再現。
如:在肖像油畫創作中,教師在基礎訓練時,可以讓學生臨摹人體骨骼的所有組織,讓學生通過模擬人體的骨骼、肌肉、皮膚、神態,循序漸進的完成整幅藝術作品,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整體繪畫觀念,從客觀、主觀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創造意識。
(二)培養協調意識
在油畫畫面中,要想達到對繪畫協調性的把握,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畫面的輪廓結構,通過鋪設大面積的畫面色彩,深入刻畫畫面主體,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達到從整體到局部的全面協調。
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離開畫面2m之外,瞇起眼睛觀察整個畫面的色彩強弱和造型均衡,從色彩、造型、明暗、空間的各種關系上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處理,以適當的局部弱化和強化,使油畫的整體畫面變得主次分明、虛實結合、錯落有序。讓學生在油畫創造中塑造相互呼應、相互映襯的畫面關系,以顏色的協調、構圖的協調和造型的協調實現對油畫藝術的整體塑造。
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加強對名師名作的觀察和研究,從中領會“大師作品”中的協調思維,感受油畫大師嫻熟的創造技藝和高超的畫面處理方法。例如,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在繪畫歷程中,特別強調對某一束特定光源下的整體效果。他的作品多以神話和宗教故事為題材,以《夜巡》為代表,繪畫風格十分質樸,在肖像畫風格人物的安排上,具有深刻的戲劇性,舞臺高光背景下的人物在陰暗的整體效果對比下,特別突出畫面人物,使藝術作品更具協調之美、藝術之美。通過組織學生分析這幅世界名畫,讓學生能夠從中找到創作靈感,認真探尋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深化畫面的整體感和藝術感。
(三)實施分步推進
在油畫創作中,要想提高畫面的整體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繪畫中加強積累和實踐,在構圖、鋪設、深入等油畫創作練習中,需要學生進行全面的搭配。為此,教師要結合油畫的創作步驟,分階段安排好油畫的推進層次,增加學生的繪畫整體感。在日常教育創造中讓學生養成整體觀察對象的習慣,如瞇起眼睛觀察油畫對象的模糊色彩,從中探尋對比強烈的創作對象。
在進行油畫繪畫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感受、多觀察,而不是機械的進行復制,要讓學生認真刻畫油畫對象的整體感受,以一種“畫骨不畫肉”的創造思想,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提高畫面的空間感和節奏感,這樣才能使高校學生在油畫創作中更加的得心應手。
(四)走出繪畫誤區
要想讓學生走出“局部刻畫”的誤區,教師要在繪畫基礎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油畫創作習慣,尤其是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繪畫觀念,讓學生自主感受客觀物體中凝聚的藝術之美。除了要引導學生多看、多思、多練,還要讓學生加強油畫創作的人文素養,對國內外油畫大師的創造風格、表現手法、創造背景進行深度了解。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媒體工具中的先進技術,利用翻轉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法,豐富學生的油畫創作視覺和聽覺,讓學生學會整體欣賞、整體分析和整體深入。加深學生在臨摹作業、寫生訓練之間的相互轉化,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他們能夠在油畫繪制中,掌握高超的藝術技藝,達到整體意識、基礎教學和創造思維的多元化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非常重要,通過探究空間整體和實體之間的關系,能夠使學生在油畫創作中樹立明確的發展思維,通過搭配點、線、面、體的繪畫元素,進一步優化色彩結構,使高校油畫創作教學能夠得到有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薛銘.如何在油畫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青年時代,2013,(20).
[2]白晉君.通過美展看教學――對本校基礎課與創作課教學的思考[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3]夏雨.淺析油畫教學中空間意識的培養[J].藝術科技,2017,(10).
[4]張超.試析基礎油畫教學中空間意識的培養[J].明日風尚,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