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A.哈塞爾汀
最近,我震驚地得知,為了評估潛在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有關方面正在認真考慮用新冠病毒故意感染人類志愿者。這種“人類挑戰試驗”的倡導者,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疫苗研究人員和醫學倫理學家,甚至包括世界衛生組織。
據我所知,他們的主要論點是,等待自然發生的感染的答案將花費很長時間。新冠病毒已經在全世界感染了超過700萬人。在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和治療的情況下,旨在控制病毒傳播的措施正在破壞世界各地的經濟。世衛組織最近關于使用人類受試者進行疫苗研究的白皮書清楚地表明,此類試驗是絕望下的最后手段。
疫苗確實是我們擁有的最有效的藥物。有些疫苗對小兒麻痹癥、傷寒、白喉和破傷風等具有長期免疫力。但是,也有許多疾病沒有真正有效的疫苗存在,包括艾滋病、瘧疾和結核病。正如開發登革熱疫苗的嘗試所證明的那樣,某些疫苗弊大于利。
盡管急于開發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者,已經篩選出了100多種候選疫苗,但刻意用新冠病毒感染志愿者以測試候選疫苗的功效是不必要的、缺乏信息量的和不道德的。
為什么沒有必要?到目前為止,在沒有高效藥物或疫苗的情況下,許多東亞國家以及北歐一些州,還有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已經成功控制了這種病毒。武漢現在除了零散的、可控制的病例外,基本上沒有新冠疫情。
在每種情況下,有關當局都執行了眾所周知的、經過實踐檢驗的公共衛生措施:清晰的消息傳遞,強大的居家令,廣泛的疾病檢測、接觸者追蹤,以及對所有受病毒感染者的強制監督隔離。
盡管并非每個國家都有能力實施有效的方法,但所有國家都應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盡力控制這種流行病,而不是將希望寄托在一種疫苗上—這種疫苗要么生產緩慢,要么根本無法奏效。此外,醫學倫理學家應考慮政府的道德義務,即通過適當使用公共衛生措施來保護公民,而不是打開潘多拉魔盒進行不必要的人體試驗。
“人類挑戰試驗”也缺乏信息量。目前所有的疫苗試驗方案都只考慮健康的年輕人。從招募的角度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新冠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患有多種潛在慢性病的老年人中最高。
許多研究表明,在年輕人中有效的疫苗可能會在老年人口中失效,有時甚至會完全失效。我們的身體對大多數(即使不是全部)疫苗的反應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下降。當今的新冠疫苗開發商,是否在認真對待在這種脆弱人群中使用活病毒進行試驗的想法?
此外,使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初步研究已經表明,潛在的疫苗可能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面對這種病毒,接種疫苗的動物免遭嚴重的肺部感染,而不是鼻腔的嚴重感染。以前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開發的多種候選疫苗,也是如此。
最后,“人類挑戰試驗”是不道德的。新冠病毒在大約20%的受感染者中引起多系統疾病,并且由于可能使用大劑量病毒,因此挑戰試驗中的發病率甚至更高。不論老幼,感染者都可能永久損害心臟、肺、大腦和腎臟。而且,一旦有人被感染,就沒有已知的藥物可以完全治愈甚至改善新冠疾病,更不用說可以逆轉嚴重地傷害了。由于所有候選疫苗都不可能在所有試驗中都起作用,許多志愿者將受到永久性傷害。
我擔心,急于尋找一個“醫學奇跡”以結束大流疫對人類生命造成的破壞,我們將危及幾百年來無害的道德要求,可能會破壞子孫后代對于科學和醫學的信任。在那種情況下,我們面臨的損失將更大。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南風窗》獨家刊發中文版。威廉·A. 哈塞爾汀是生物技術企業家和傳染病專家,是全球健康智囊機構ACCESS Health International的主席兼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