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珊珊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具體提出了小學三個學段的相應目標。第一學段:寫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學段“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第三學段“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并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因此,在指導中年級學生習作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關鍵詞】文本;想象;表象;快樂習作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創造性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所以,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題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創設生活情境中的想象之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想象,養成想象習慣,從而提高寫想象作文的水平。
一、立足文本,激發想象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文本閱讀是指導學生進行想象的最好的例子,是進行想象作文就地取材的源泉。在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基于真實生活的基礎上把握分寸,大膽想象,放飛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地自由馳騁,進行小練筆,對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智力大有裨益。
筆者主要采用的是在記敘文章的空白處、作者欲言還止的地方、一筆帶過卻蘊含無限意境等地方,認真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指導學生對作者沒有具體描寫的地方展開合理的想象。如《田忌賽馬》中,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的過程,教學后,引導學生想象齊威王和田忌再一次賽馬會是怎樣的,或者想象齊威王輸了比賽后,心情如何,他會說些什么……在口頭表達的基礎上,以《齊威王賽馬》為題,進行練筆;學習一些敘事性較強的古詩,如《贈汪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在引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感情、領悟意境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把古詩改編成小故事。這樣,既能深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訓練學生的想象思維,一舉兩得。
二、表象積累,豐富想象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蓋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這種新形象是通過對已有表象的分析、綜合加工過程實現的。小學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結果,作文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已有表象借助文字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可見,小學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有豐富的表象儲備。為此,教師要創造條件,采用多種手段,豐富學生的表象。豐富小學生表象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在接觸自然、社會的過程中積累表象
生活環境、周圍的事物,是學生表象的重要來源。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留心周圍事物,使其勤于觀察思考,逐步積累豐富的表象。
(二)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表象
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師要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看展覽、游覽、看電影、看電視等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獲得豐富多彩的表象。
(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累表象
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是豐富學生表象的有效途徑。漢語拼音中的字形教學,識字中字形、字義教學,經常利用關圖、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語交際訓練中的看圖、觀察事物、實驗制作和聽故事等形式,都能有效幫助小學生豐富表象積累。
(四)在積累言語的同時積累表象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語的形式(語音、文字)加以表現,發展兒童的言語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兒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在積累詞匯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時,使學生間接地看到許多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從而豐富表象積累。
三、落實訓練,想象開花
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形成,光有豐富的表象儲備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對想象的材料(表象)進行分析、綜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創造想象訓練條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間;教給學生想象的方法,通過寫想象作文的方式讓學生的想象落地開花。
想象作文的指導,功在平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表象積累和想象訓練。想象作文動筆前的指導,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誘導,指引學生想象的路徑和角度。生動形象的描述,引人思考的問題,直觀具體的情境,聲像結合、視聽組合的動畫、視頻,埋設的懸念等,都有利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想象。指導學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說后寫,從述到作,適當采用“成對活動”到“小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相互啟發,自由表達。
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講評,是教師指導的繼續。由于兒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間的差別較大,教師要肯定學生新穎獨特、別出心裁的想象,鼓勵學生大膽虛構、積極幻想,甚至是天馬行空。
綜上所述,指導中年級學生進行想象,可經由三個步驟:立足文本訓練想象──是保障;表象積累,豐富想象──是保證;想象作文訓練──是結果。當然,引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多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特色且合理的文章。教師要具備開放的現代教育理念,教學民主,情感和諧,寬容學生的失誤,給學生減壓、松綁,引導學生放開束縛,大膽想象,快樂習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莊紅娥.如何進行小學想象作文教學[J].教書育人,2007(S3)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五埭小學,福建泉州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