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易靈
【摘要】戶外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教育生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打造戶外活動環(huán)境,將閑置的資源巧妙變身,“對話”兒童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戶外游戲世界?成為了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戶外活動環(huán)境、兒童游戲、自我反思
一、“對話”環(huán)境———“挖”出資源,創(chuàng)出特色
(一)盤點
為了有效開發(fā)和利用戶外潛在的教育資源,我們組織教師對園區(qū)戶外資源的存在形式、表現形式、分布情況進行了勘察。經過盤點,我們的操場、玩沙玩水池、植物園、大型玩具、攀爬架等部分資源已經被利用了起來,形成了以下6個區(qū):
1.騎行區(qū):國旗站臺(東西向);
2.鉆爬區(qū):南邊草坪爬籠、
3.拓展區(qū):玩具設置塑膠跑道、操場中央玩具設置;
4.跑跳區(qū):操場中央;
5.技能區(qū):停車場邊空;
6.綜合區(qū):操場中央。
但仍有許多資源是閑置的,如綠草坪、大樹及樹叢……
(二)開發(fā)
根據園內各類資源的特征,結合戶外自主游戲的要求,我們對戶外場地進行合理有效的開發(fā),讓這些隱性的教育資源轉化為顯性的兒童戶外游戲的一部分。
1.改造“景觀”場地資源
有這樣兩塊草坪,在幼兒園不同的角落默默守望:一塊位于操場的東南角,戶外游戲時孩子們會經過,因為雜草叢生,孩子們都沒想要踏入過。另一塊在操場的西南角,因為地處大型玩具隔壁,已經被踏出一條光滑的小路。
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商量、討論、考察、繪制,最終決定將東南角草坪打造成一片既有特色又有挑戰(zhàn)的軍事野戰(zhàn)區(qū)。你瞧,門衛(wèi)爺爺負責挖洞,孩子負責運竿。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竹竿矗立在草坪上,用網兜連接,簡簡單單,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野戰(zhàn)堡壘。一個個廢舊的輪胎堆積,又變成了偵訊的陣營。另一側,每班教師借助家長資源,發(fā)動家長收集了磚塊,家庭閑置的缸、鍋子、勺子,循著孩子們踏出的小路,利用這些資源,創(chuàng)設出了一處供孩子建構角色的“二橋里民宿”。
一旦開啟集體智慧,很多閑置在操場、無人問津的資源便被激活了。例如:一個孩子從來不玩的不銹鋼攀爬架變成了必經、必玩叢林野戰(zhàn)蕩橋,一個個油桶圍城了戰(zhàn)溝,變成了戰(zhàn)壕,就連最常見的零零碎碎的樹葉也被利用起來,變成了民宿里烹飪的野菜……無疑,師幼的互動打破了對戶外資源的固有思維,看到的戶外區(qū)域也變得靈動而豐富,孩子們的戶外游戲也更為自由和歡暢。
2.豐富已用場地資源
操場的游戲布局是師幼最早形成的。對此我們進行了豐富:
訓練營:輪胎與竹竿爬架的結合,增強攀爬的難度。
環(huán)園騎行:真實的馬路情形與標志筒的結合,增強了騎行的樂趣。
戶外建構:設計主題與紙筒、紙盒、木板的碰撞,建構有目的、有針對的訓練。
種植區(qū):添加了大棚,這邊外來人口子女上學的較多,一小部分家長是種植蔬菜大棚的,于是利用家長資源,我們改造了一個草莓大棚,可以在大棚里種植,這一種難忘的體驗。
通過改造“景觀”場地資源和豐富已用操場場地資源,戶外游戲場可謂舊貌換新顏,孩子們的游戲激情也再一次被點燃了。
二、“對話”兒童———探出樂趣,玩出精彩
將設計稿變?yōu)楝F實,是讓孩子們興奮的事。當然比這件事更興奮的是在自己設計的游戲項目里游戲。
(一)軍事基地,野戰(zhàn)偵訊
孩子們?yōu)榱斯コ锹缘兀層螒蚋猛妫约涸O計游戲項目。例如:匍匐前進———穿越火線、摸爬滾打———過蕩橋、助跑跨跳———炸碉堡等,在遭遇攻擊時,會狂奔、躲閃,在對戰(zhàn)時會沖鋒、投擲。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快樂。
看似簡單的對陣,也包含著孩子們的“良苦用心”。他們在游戲之初就要相互討論,分配角色和任務,然后大家一起規(guī)劃方案,制訂計劃,最后才能順利開展游戲。孩子自主創(chuàng)設游戲情節(jié),在創(chuàng)設情節(jié)的同時也會討論游戲規(guī)則,達成共識后他們在游戲中也會自發(fā)地進行規(guī)則約束。這時,孩子的游戲質量也變得更髙。
記得課程游戲化視導那天,視導專家陸圣紅、陸特情不自禁地走進軍事基地,說:“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游戲熱情,雖然我是一個大人,但是我也忍不住想體驗一把!每個孩子都是投入的、快樂的。”
兒童游戲專家佩勒研究發(fā)現,熱愛、敬佩且熟悉的成人是兒童最喜歡模仿的一類人。軍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對象,軍事游戲更是他們喜歡的游戲。軍事游戲的開展,能幫助孩子們“實現”像軍人一樣優(yōu)秀的愿望,能有效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在游戲的同時收獲健康、快樂、陽光,并受益終生。
(二)二橋里民宿
這個名字很特別,為什么取這個名字,有個小故事。起初,我們面向孩子征集了戶外角色區(qū)的名字,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后來大一班的孩子告訴老師:國強還有一個名字叫“二橋”,“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們最后藝術加工確定了“二橋里民宿”這個比較“時尚”的名字。
民宿是什么樣的?有的孩子見過、住過。對大多數農村的孩子來說,民宿就是他們的家。“二橋里民宿”就是孩子們向往的生活。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自己搭灶臺、烹飪……那么,什么是灶臺?這對農村孩子來說,最熟悉不過了。當孩子們把視角從理想轉為行動,真正的學習和探索開始了……他們根據設計圖紙,用磚塊搭建自己理想中的灶臺。后來發(fā)現只是磚塊堆積的灶臺并不穩(wěn)固,如何讓灶臺更穩(wěn)固呢?孩子們經過各種嘗試之后,確定用泥土來加固。于是,他們商討如何分工合作齊心協(xié)力共同搭建。經過設計與反復探索,孩子們的灶臺終于搭建成功!
有了灶臺,就會有烹飪,就會有炊煙,接下來二橋里民宿會與孩子們碰撞出什么火花,我們期待……
(三)青青種植園
為了使種植園真正成為兒童自主探究的場所,我們讓孩子全程參與種植園的布局、選種、翻土、養(yǎng)護及最后的收獲及品嘗。在這過程中,他們可以了解各類植物的生長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懂得種植的艱辛,體驗成功與失敗。我們的種植園里的蔬菜品種也十分豐富,我想,當孩子們種下的萵苣、蘿卜、豌豆、西紅柿等成熟時,孩子會不會聯合民宿生成新游戲,我也滿懷期待。
兒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研究出花樣,探究出樂趣,玩出了精彩。
三、“對話”反思———調整理念,獲取經驗
課程游戲化項目開展一年多來,國幼的教師們不斷調整教育觀、課程觀、兒童觀,也從中收獲了寶貴的經驗。
首先,課程游戲化項目要求教師帶兒童進入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開展活動。我們就討論基于幼兒園的自然場域,開展適合孩子們的戶外活動,關注兒童“在場”的體驗。
其次,項目要求教師在原有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努力以兒童的視角重新認識環(huán)境,因此,我們根據兒童的游戲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又給兒童留有表達和發(fā)揮的余地,讓他們參與到環(huán)境建設中。
第三,項目活動要求教師基于兒童視角,努力把活動還給兒童。我們?yōu)閮和瘎?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讓兒童自己決定到哪里去玩,怎么玩。對他們來說,這是“乘物以游心”,是一種更快樂、更有意義的學習。
四、結束語
日本學者佐藤學認為:快樂的學習、游戲是走向“對話”。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一年多來,我們一直與兒童“對話”,與自己“對話”。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實踐,帶給孩子們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游戲環(huán)境與氛圍。
【參考文獻】
[1]陸玲.從“景觀”到“樂園”[J].幼兒教育,2018(Z4)
[2]鄭秀鳳.在野趣活動中體驗回歸自然的樂趣[J].幼兒教育,2018(Z4)
[3]顧志芳.挖掘園區(qū)資源.打造開放式戶外運動樂園[J].早期教育,2016(9)
(海門市國強幼兒園,江蘇南通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