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亞東
【摘要】隨著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不斷滲透,青少年體育能力的提升不僅僅來源于課堂教學,也不可忽視社區體育活動的影響。因此,作為中職體育教師,更應充分發揮社區體育文化的輻射作用,以此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提升。本文從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社區體育文化建設內涵剖析、與學校體育教學關系和學生體育能力水平提升策略幾方面展開思考,旨在探究有效提升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途徑,拋磚引玉,但愿給同仁們一些啟發。
【關鍵詞】新公共服務理論;體育文化建設;青少年;體育能力
新公共服務理論下社區體育文化氛圍的營造必定吸引著社區內學生的運動欲望,必將影響著眾多的青少年學生參與到社區體育運動項目鍛煉中去。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運動水平的提升,增進了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增強了體質,從而也間接地彌補了由于學業負擔重缺少鍛煉的過失。更好地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從調查研究中發現新公共服務理論下社區體育文化建設與青少年體育健身鍛煉體質增強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提升社區為全民健身服務的質量。
一、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社區體育文化建設內涵剖析
(一)新公共服務理論下的社區體育文化的內涵剖析
新公共服務理論要求工作人員要站在服務的角度,而不是領導別人的一種公共服務機制;是一種有目標的達到一定指向的,而非業余的;必須要有戰略的眼光,民主的行動,是為公民服務,要知道公民不是顧客;作為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重視服務的人的自尊,而不是去使用的效率,公民權利和公共服務的質量高于一切。基于這些理論,新公共服務理論下的體育文化建設理論體系的構建和實施就得要從服務的公民入手,加強服務。必須要在遵守各種政策的基礎之上,能夠團結協作的貫徹實施,能夠動員公民積極參與,能夠充分發揮公民中的黨員示范作用,從而帶動更多的公民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與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關系分析
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是社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社區體育活動效果的前提和條件,只要充分構建好社區體育文化建設,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服務效果。
1.營造體育文化建設氛圍
在醒目的地方懸掛體育健身標語,規劃社區專門的體育運動場所,安排專人負責培訓社區體育文化方面的內容,讓社區公民了解社區體育文化的組成;知道社區體育文化的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培養社會體育文化意識,讓社區的每一位業主都能被整個體育文化氛圍所熏陶感染,成為社區體育健身活動的一員。能夠定期舉行一些聯誼體育活動并拉動一些運動品牌贊助,以活動的形式帶動居民的參與度,從而營造一種濃烈的體育運動氛圍。
2.全面關心社區公民健康
社區要有新公共服務下體育文化的理念意識,社區所有人的快樂與幸福與社區服務質量分不開的,健康是其中之一。因此,社區要采用多樣化的體育健身手段,培養社區全體公民健身的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特別是號召社區的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到社區強身健體活動中去。亦或是安排一些公益的健身指導,可以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以有氧訓練為主,讓居民不僅要鍛煉更主要的是要習得科學的鍛煉方法,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從而帶動整個家庭和社區都熱愛運動。
3.吸引青少年學生參與,發揮1+2的家庭效應
青少年占據社區總人數一定比重,每一個社區都有適合青少年學生健身場所,在體育設施的配備上可以先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青少年群體喜歡何種運動項目,從而有針對性的購置,進而發揮1+2的家庭效應。例如:籃球場、乒乓球臺,這些集體項目可以多些考慮。社區健身指導者要大力宣傳青少年學生健身的優勢,積極主動與社區的青少年加強交流與溝通,增進友誼,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社區的體育健身活動中來,培養興趣愛好,挖掘運動潛能,從而不斷增進社區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增強體質。
二、新公共服務理論下社區體育文化與學校體育教學關系分析
新公共服務理論有效地促進社區體育與中職學校體育的相互聯動,隨著中職學校多技能專業質量的發展,對學生在管理、服務、健身指導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無形中促進了社區體育管理人員水平的提升,兩者加強互動,共同提高,相輔相成,也是中職學校和社區體育協同發展的關鍵。首先,中職學校可以派出學生到社區,進行體育方面的交流,從而更好地加強學生社區服務意識,有助于社區體育文化的發展,增強學生社區體育工作的經驗,拓寬視野,為社區體育增添了活力。同時,社區也能了解到學生存在的不足,在哪些方面還需要進行深度學習,和學校進行溝通,從而促使中職學校體育教學進行變革,以適應社區體育文化的需求。其次,學校體育教師擔任社區體育指導員,共同為社區的體育活動質量鋪墊扎實的基礎。再次,營造民主和諧的體育文化活動氛圍,形成社區、學校、居民共治的融合共進的體育文化新局面。
三、社區體育文化建設促進學生體育能力水平提升教學策略
(一)提高學生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是學生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從而習得的,它是身體動態的外顯表達,不同于認知。改善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可以使其更加科學規律的運動,在心理上也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比如:社區籃球場的設置,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進行籃球比賽,學生的籃球技術經歷著從泛化、分化再到自動化的轉變,學生有不懂之處返回學校請教體育教師,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因此,通過學生以賽促練,久而久之運動技能自然在無形中提升,這樣的良性循環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參與體育運動。
(二)培養學生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是新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能讓青少年富有愛心,樂于助人,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如:教師在體育課中,幫助老師收還器械,幫助同伴完成動作,就是明顯的例證,這樣有愛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夠加強他們的服務意識,避免自私自利的心理出現。
(三)擴大學生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新時代青少年必備的能力之一,是衡量其是否能夠適應社會各種關系和需求的基本要素,社區體育文化的建設可以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加強情感建設。比如:在社區體育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社區工作人員可以定期舉行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譬如馬拉松長跑、籃球友誼賽、乒乓賽等等。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還能夠增強學生間的社交,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四)加強學生團隊合作
“獨行快,眾行遠”,團隊的力量無窮。團隊合作指的是學生之間通過共同合作、齊心協力為了共同愿景而去努力完成的目標。例如:在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在學校運動會上,進行長跑比賽,一旦達到終點,同伴的互幫互助就是最好的例證。此時就可以發動廣大青少年志愿者加入到隊伍中,這樣一方面可以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同時也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
(五)提升學生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指的是學生的自理能力,是學生賴以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讓學生學會獨立生活,能夠獨擋一面。例如:在平日里不能過于溺愛孩子,要讓學生學會獨立的做飯、洗衣、買菜這些基本的技能將是學生一生的需求,這些能力學校、社區、家庭要三位一體聯合起來幫助學生逐漸養成。
總之,中職體育課要安排多與學生專業技能相關的課程內容,讓學生理解吃透新公共服務理論下社區體育文化的價值,加強與社區的溝通與交流,形成學校與社區體育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構建校本課程,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對學生的未來負責。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與學生職業趨向的理論學習,在新公共服務理論指導下,挖掘社區體育文化的內在本質,從學生未來職業的角度,結合社區服務在各個方面人才的需求技能,在課堂中學會并掌握這些技能,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奮斗。
(本文系南通市社科基金項目,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南通市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8CNT054。)
(江蘇省如皋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通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