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卿
【摘要】口語交際課旨在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需要做到“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意圖隱蔽起來,不留痕跡”“以一種自然和諧的方式實施教育”,要創設無痕的交際環境,還要無痕組織課堂,進行無痕指導。
【關鍵詞】無痕交際環境;無痕組織課堂;無痕指導
口語交際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指向生活,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這就意味著教學要做到“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意圖隱蔽起來,不留痕跡”“以一種自然和諧的方式實施教育”,即通過潤物無聲的無痕指導,以達到讓交際在課堂中真實發生的目的。筆者在參加市優質課比賽的過程中,執教口語交際課《商量》,自始至終,都秉承著“無痕引導”這一理念。
一、創設無痕情境,讓交際真實發生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交際欲望
教育是為了解決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教育。因此,在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進行口語交際,能夠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營造主動表達的氛圍,讓交際在課堂中真實發生。
筆者在執教《商量》時,上課伊始,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老師要借助PPT給學生講故事,卻找不到翻頁筆了,讓學生幫忙找底下聽課的老師借翻頁筆。熱心的學生通過傾聽、比較與商量,推選出恰當的人選去找老師商量借筆。在這個傾聽與表達的過程中,學生自然知道了商量要“講禮貌,說清楚”。
(二)巧用故事情境,學會交際方法
人人都喜歡聽故事,小學生更是一聽故事就興奮。把故事引入口語交際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主動表達。當學生進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就會主動地傾聽與表達,積極地交流與應對。筆者在執教《商量》一課時,根據二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創設了小白兔過生日的童話情境:小白兔想過有意義的生日,需要跟媽媽商量,想要實現看電影的愿望需要與同學商量,商量遇到“不行”時,學會“不勉強”“我找別人再商量”。故事講完后,學生已經多次進行了交際實踐,學會了商量的方法。
童話故事一般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小朋友,如果是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口語交際中創設其他故事情境,比如,以某個同齡孩子為主角來創編故事,通過幫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解決問題,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在主動的交流與應對中,學生自然能夠習得口語交際的方法。
(三)借用真實情境,進行交際實踐
課堂中學會的口語交際方法,是為了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因此,口語交際課的最后,如果能夠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學以致用,把習得的方法加以實踐,運用到生活中,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會與人交往。這也是口語實際的終極目標。筆者在執教《商量》一課時,在課的最后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學生成功幫助小白兔解決了商量的大事,老師很高興,想唱歌作為禮物送給他們,但是,聽課的老師是否允許老師在語文課堂上唱歌呢,希望小朋友能夠幫忙找聽課的老師們商量商量。學生們高舉小手,主動要去找聽課老師商量,一番“競說”后,一個“講得最好”的男生得到了與聽課老師商量的機會,他說:“老師們好,你們能不能讓張老師給我們唱一首歌,她如果不唱歌就會……”孩子講得禮貌又清楚,不僅取得商量的成功,還獲得了聽課老師熱烈的掌聲。
二、教學無痕組織,讓交際潤物無聲
學生在課堂中是個性鮮明的主體,而口語交際課堂中常會出現意想不到情景,此時最考驗教師的智慧,因為組織課堂形式會直接影響口語交際的效果。筆者在執教《商量》一課時,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就小白兔怎么跟媽媽商量過一個有意思的生日與同桌討論。這時,有學生扯著嗓子告狀:“老師,他不說,他什么也不說。”我一看,喲,同桌兩張小臉不高興地各轉一邊。再從更多同學拘謹放不開的模樣看,沒放開膽子說的可不止他們呢。我說:“能有機會幫小白兔的忙,怎么會不想說呢,那是他還不知道怎么說。會說的同學先說,主動幫忙,教教別人,我相信他等下就會主動說了。誰都想幫小白兔的忙啊!”下一個討論環節,圍繞小白兔如何與同學商量交換值日時間時,同學間討論的氛圍明顯放松熱烈了很多。那個被告狀“不說”的同學果然說得很起勁。這種放松與起勁,一是因為習得方法后會說了,二是因為教師能夠做到無痕地組織課堂,潤物無聲。沒有讓學生產生過多的心理負擔,能夠如魚得水地置身于口語交際課堂,自然輕松地傾聽與表達,交流與應對。
何捷老師曾到一個縣城上課,在縣人民會堂里,師生在臺上上課,下面是黑壓壓的聽課人群,學生有些緊張是很正常的。可是在何捷老師的笑談間,不到十分鐘,學生就忘記了緊張是何物;何捷老師上完課,當地一位老師授課。同樣面對學生的緊張,那位老師循循善誘:“同學們,不用緊張,要勇敢一點。”結果學生并沒能聽話地做到不緊張,還是緊張得很,甚至更緊張了。可見,無痕地組織教學,才能讓口語交際自然地進行。
三、指導無痕推進,讓交際有效產生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不宜采用大量講授口語交際原則、要領的方式。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要教會二年級的孩子學會商量,如果正兒八經地告訴他們,要用商量的語氣,要講禮貌,當商量不成功時,不要勉強,還可以找別人再商量等規則,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學生不可能真正學會商量的方法假如在故事的推進中在與學生交流與應對的過程中,自然進行評價,指導商量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執教《商量》這一課時,善用評價語進行無痕指導,在與學生的交流應對時,循序漸進地滲透商量的規則。“你能用商量的語氣跟我說話,這么有禮貌,我當然答應了。”“你把事情說得這么清楚,我完全明白你的意思啦,我很樂意幫忙的。”“你們注意到了嗎?小豬沒辦法幫小白兔值日,說對不起了,小白兔是怎么回答的?說沒關系,我找別人商量去!多有禮貌,多懂事的小白兔呀!”有梯度的評價語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與人商量的關鍵。
課堂上還出現了這樣的插曲:師生合作表演時,小白兔打算找兔媽媽商量怎么過生日,扮演小白兔的孩子站在老師(兔媽媽)面前,不懂怎么開口說話,于是筆者(兔媽媽)一邊切著蘿卜,一邊說:“乖乖兔,你是肚子餓壞了嗎?怎么一起床就站在灶臺旁邊這樣一引導孩子自然就張口說話了效果比“不用緊張,想想怎么跟媽媽說”要好。
總之,在口語交際課中,要讓學生主動地交流與應對,成為口語交際的主角,教師不僅要創設無痕的交際環境,還要在組織課堂、進行指導時做到無痕。如此,才能讓口語交際真正進行,讓學生的學習在課堂中真實發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周健.追求教育無痕[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8)
(永春縣第三實驗小學,福建泉州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