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峰
摘要:為進一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推進以人格教育為核心的德育建設,培養具有陽光心態、厚實學力、民族精神、尊重法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文章從班級文化建設、德育課程建設、學生自主培養、班主任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人格教育;德育建設;班級文化
蔡元培曾經說過,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無益也。育人就是育有德性的人,育人格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包括感性、理性、智力、情商、身體、心理、精神等,它包括獨立人格、敬畏人格、創造人格、耐受人格。教育對于人的培養,并不是僅僅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其結果,更重要的是指向學生的主體人格特質。所謂獨立人格,從根本上講就是構建完整的主體,把學生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主體是當代教育的終極目的;敬畏人格是指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律法、敬畏生命;耐受人格是指我們在面對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承擔失敗、挫折、屈辱、打擊等;創造人格是指人之發展的最高成效,可以超越已知,無限想象、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人格教育的要義是:教育通過知識培養人的認知能力,然后轉化為智,開發人的思維能力,形成創造性,最后化智為德,養成德性,使受教育者成為具有全面人格的人。其中,獨立思維能力和獨立人格一起構成了人之為人的根本,而敬畏人格帶來的規范尊重意識是文化人格的基本條件。
今天,學生的差異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態度、習慣、信仰的差異,是無法走向文化自覺的差異。重視學生的人格教育,學校應該使每名走出校門的學生成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教師要做到推進有靈魂的教育,培育有靈魂的學生。
一、班級文化建設是培育有文化人格的學生的核心
班級建設的核心在于文化建設。班級價值觀的建構,是全班學生共同的價值追求,通過班級環境文化、典章文化、精神文化和禮儀文化建設班級文化。
環境文化強調凈化、綠化、美化、教化,使教室賞心悅目,使學生對班級充滿依賴感和歸宿感,學生在這樣的環境里逐漸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從而起到教化的作用。
典章文化也稱為制度文化,一個群體是需要制度規范和約束的。在班級團隊文化建設中通過制度建設引領學生自覺發展,這種自覺正是學生的獨立人格和敬畏人格。教師要鼓勵學生討論制定班規、班紀,注重養成每周班會總結的習慣,對違反制度的學生形成班級的懲戒成長措施,通過班級體的力量和輿論促進對學生個體的教育。
精神文化是一個班級文化建設的隱性文化,也是最高境界,體現班級的核心價值觀、未來愿景和班級精神等。教師要做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引領者,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以班級精神價值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承載著一種責任和道義,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精神文化的建設需要通過讀書、勵志、心靈日記、團隊建設、制定愿景和規劃等,并不斷強化學生的自我反思來完善其人格,教師要真正成為班級的建設者而非管理者,是引領者而非監督者。
禮儀文化是班級精神文化最外顯的行為舉止。它彰顯的是行善、視善和言善。教師要讓每名學生習慣說“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見到同學和教師問候和微笑,每天主動幫助他人做一件事情,學會傾聽,尊重別人,誠實謙遜。班級可以制定文明禮儀的標準,涉及傳統、道德、習俗、言談舉止、規矩、典禮、待客之道、迎賓之禮等。禮儀文化的建設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并起到表率作用。
班級文化小組的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細胞,是加強學生自我約束意識、規則意識和團隊意識的最好單元。班主任是各個學科文化小組建設的創導者和推進者,各任課教師的小組建設也要從知識學習走到學生的生活活動中。合作學習是課堂的基本學習生態,通過班級小組建設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主合作、自我教育。每個班級小團隊形成組內“一幫一”學習生態,每周班會以班級小團隊形式呈現。其實真正的人格健全的學生是有著良好的思維品格,這種品格必將鑄就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二、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建構人格教育的實施途徑
德育課程是結合學校特點的多角度育人課程,除了思想政治課以外,還需要根據學生和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建設和研發,并形成系統框架。它包括以下幾類課程:班會課程、活動課程、家長會課程、懲戒成長課、自我規劃課、禮儀課程、團隊建設課、學校發展史課、公民素養課等,以德育課程建設完善人格教育的實施途徑。
不同年級要根據學生特點每月設置好家長會課程主題,根據情況集中或分散授課,發揮家長、社會、學生、學校教育的合力作用,使家長和學生一起成長,使教育從學校滲透到家庭,提升教育的實效性。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年級家長委員會、學校家長委員會,重大問題由學校和家長共同決策、商討,相互支持,每月以家長學校、家訪、家校通、導師制等家校溝通活動多種載體開展;建立家長建議反饋制度,政教處負責以短信和征求意見書等形式做到至少兩個月一次上報校務會,并及時給予反饋;繼續完善和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書香家庭活動、開展星級家長評比活動。家校合作使家長和學校、學生共同成長,家校合作是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標志。
各個班級做好每周一次的班級課程設計,形成特色。班會課程除了完成年級和學校工作之外,還要格外重視突出本班的建設,如團隊建設、文化建設、反思和改進等。班主任要重視班會的策劃及實施,盡量啟發學生小組合作去設計,切忌簡單的說教展示。各個年級要制定切入點,并重視設計活動的載體,不斷完善形成課程,如感恩教育活動、心靈日記活動、讀書勵志活動、時事教育活動、我要當明星活動,活動要貫穿始終,注重評價及與家長的溝通。
三、以班主任隊伍建設促學生自治,彰顯人格教育的有效性
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要能成為各個學科教師的協調者,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推進者和宣傳者。筆者所在學校通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設,輻射和引領教師的成長;通過人格教育課題研究,探索教育的智慧,加強青年教師和班主任隊伍的培養;通過有成效的班主任創新項目,推及優秀案例及成果做法。同時,全體教師要通過讀書和學習自我成長,成為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領導者。
學生自治管理委員會是學生在班級建設中自發組建的團隊,它以主動、自愿承擔班級管理的形式,以團隊精神和自我管理來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每名學生都有承擔班級事務的義務,要為班級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在班委會的行政管理中,在班主任的引導下,以自愿、競爭、輪換的方法把班級建設的方方面面分解到每名學生的自治行動中。班級自治管理委員會是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通過班級評定、自我評定和小組評定等分解班級各項工作,真正放手,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定的自由度,給學生一定的選擇、討論、明辨是非的機會和活動,在班級建設中通過過程建設促班級愿景的達成。學生自治工作還要加強學生干部的領導力培養及班級的民主氛圍,學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成長是人格教育的終極追求。
四、結束語
當前“五育”并舉,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真正更新教育理念,回歸教育本質,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敬畏人格、創造人格和耐受人格,以人格教育踐行立德樹人的德育體系,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基金項目:2019年河南省教科規劃一般課題——初中生涯發展規劃課程構建與實施的行動研究(JKGHYB-0637)。
參考文獻:
[1]張俊華.教育領導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