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秀麗
(湖北省紅安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湖北 黃岡 438400)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疾病的一種,其患病的原因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飲食之后的脹氣、胃部反酸、胃部疼痛,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會出現上消化系統出血現象,甚至休克。因此,胃潰瘍的治療應當在患病初期開始,有效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受過多影響[1]。
選取某醫(yī)院中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胃潰瘍出血患者100例,隨機劃分為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例。研究組患者50例,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為32/18,平均年齡(56.42±5.72)歲。對照組患者50例,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為34/16,平均年齡(55.92±5.91)歲.以上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情況等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均采用西藥四聯療法,使用蘭索拉唑(汕頭經濟特區(qū)鮀濱制藥廠,H10980136)每日2次,每次15 mg。阿莫西林(哈藥集團制藥總廠,H23020932)每日2次,每次1000 mg。左氧氟沙星(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56467)每日2次,每次200 mg。枸櫞酸鉍鉀(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H10900084)每日2次,每次220 mg。在手術之后沒有出血現象的患者可在手術后一天內食用流食,二天之后食用半流食,七天之后正常進食。
研究組在以上診療方式之外進行消化內鏡治療,對患者出血部分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套環(huán)套扎幫助出血點止血。同時根據患者病情也可以使用每次1mL左右的1:10000的腎上腺素注射止血。手術后患者需禁食24小時。
Hp根除標準:在患者治療前后進行測試,陽性即為感染,陰性即為根除。
胃鏡鏡下標準:潰瘍部分完全消失為治愈;潰瘍部分有明顯縮小,并且面積超過50%為有效;其余情況為無效。
不良反應標準:患者診療過程中是否出現便秘、腹瀉、皮疹等現象。
在研究中使用的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且將相關數據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將數據進行t檢驗。數據分析中主要使用SPSS 16.0軟件進行相關處理。所有計算所得的數據P<0.05可證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為6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治療有效比較[n(%)]
對兩組患者進行連續(xù)兩次進行呼氣檢驗,保證患者的Hp根除。治療組患者清除48例,清除率為96.0%;對照組清除33例,清除率為6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再出血發(fā)生率進行比較,治療組發(fā)生6例(12.0%),對照組發(fā)生15例(30.0%)。將再出血患者21例(21.0%)設為A組,其余患者79例(79.0%)設為B組,研究數據見表2。
表2 影響胃潰瘍患者再出血因素分析(±s)
表2 影響胃潰瘍患者再出血因素分析(±s)
?
根據其中的分析可知,A組患者A1期出血率高于B組,血紅蛋白、血小板、內鏡治療患者小于B組。
在診療過程中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診療效果、Hp根除標準,再出血情況。其中研究組治療有效率為94.0%,對照組有效率為6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尿素呼氣試驗陰性確定Hp根除,研究組清除率為96.0%,對照組清除率為6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影響再出血的因素研究中發(fā)現,主要包括內鏡治療血紅蛋白低,潰瘍A1期。
由此可見,消化內鏡聯合四聯方案治療胃潰瘍出血的效臨床療效較好,適宜在臨床治療中防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