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的談判,這是22日中歐視頻峰會傳遞出的最重要內容,它也是進一步打開中歐關系發展大門的鑰匙。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時令色彩,是一些面子上的東西,而非里子。
中歐合作肯定會是一個不斷擴大的態勢,這是由雙方的根本利益決定的。中國把全面對外開放立為基本國策,歐盟又不像美國那樣著迷于全球霸權,這的確決定了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雙方合作的空間里沒有太多戰略性障礙。
然而世界在變化調整,新冠疫情沖擊造成了巨大不確定性,歐盟不是中美之間被動的中間力量,它希望更積極地參與塑造未來世界格局,無論對美國和對中國都表現出自己更強的“獨立性”。或許這是世界多極化更真切的情形,國際關系的復雜性在與日俱增。
中歐的共同利益和分歧可能都會變得愈發明顯,結果或許能夠做出評判,如果中歐能在綠色經濟、數字經濟領域加大合作力度,在氣候變化、疫苗研發、世貿組織改革等諸方面都能夠做到立場或者措施上的協調,那么就可以認為雙方的共同利益是主流,其產生的推力大于分歧帶來的阻力。
中歐價值觀存在差異,歐洲的價值觀不可談判,中國的價值觀同樣不可談判。但是雙方如何避免價值觀的激烈沖突,不讓它影響雙方共同利益的釋放,而是做到共存,彼此包容,卻是值得倡導的。
當這個世界存在不同政治制度的時候,當不同宗教不僅擁有各自的中心地區、而且各種宗教場所已經在很多大城市里比鄰而立的時候,價值多元已是所有國家必須接受、尊重的現實。中國愿意在推動擴大國際合作的過程中促進人類在價值層面的相互包容。
中歐之間有很多問題,差別這么大的社會,沒有問題很奇怪,但如果有哪個問題能夠嚴重拖累雙方在全球化時代相互靠近,是更奇怪的事情。所以中歐分歧用不著隱瞞,但是在哪個環境里它們被突出拿出來曬,壓過了雙方需要合作的主流,那就說明那個環境是畸形的,出了問題。
美國毫無疑問做不到將歐盟打造成像當年共同對付蘇聯一樣一起對抗中國的盟友,中國也肯定做不到拆散美歐的緊密關系,搞出一個“反美統一戰線”。隨著中美對立加劇,歐盟會更直言不諱地在世界上表達他們自己的訴求,美國會怎樣對待歐盟不清楚,但北京會致力于建立不拷貝任何其他模板、對雙方都有吸引力的中歐共贏關系。
國際關系說難就難,說簡單也很簡單。中國不追求極限的利益,不苛求某個雙邊關系的完美,愿意求同存異,做不了朋友就盡量避免成為敵人,對外關系出問題了則強調做好自己內部的事情,以這樣的心態和原則對外交往,我們坦坦蕩蕩,對外關系的大格局總會是積極可控的,我們用不著很糾結什么。
由此可見,中歐關系是很值得樂觀的一個方向,它基本是沃野,收獲可期。這個大判斷錯不了。▲
環球時報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