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巴西、英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李曉驍 強薇 辛斌
繼北京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多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后,22日0—24時,北京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3例,保持低速增長。不過,23日公布的確診病例中有一名外賣騎手,其“日均接50單”的消息又增添了人們的擔憂。正如22日下午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所說,北京成功在最短時間摸清了疫情傳播的底數和重要風險點,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勢頭,但首都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北京的快速反應將取得回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3日稱,北京的官員們一邊展現出“確診病例將快速下降”的信心,一邊敦促人們為與該病毒長期共存做好準備。當中國人為每日新增病例是兩位數還是個位數而敏感糾結之時,全球感染人數已經暴增到令人麻木的程度。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22日宣布,僅21日一天,全球上報了超過18.3萬例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是疫情暴發以來最多的一天。同天他警告說,新冠病毒對人類的影響“或將持續數十年”。
北京疫情帶給世界啟示
22日報告的北京21日新增確診病例降為9例。“新增病例降至個位數,北京疫情進入平穩期”,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稱,這是過去8天來,北京市新增病例首次降到個位數。北京市疫情防控進入一個平穩期,“平穩期也就是控制期”。報道引用中國疾控專家張文宏的話稱,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出現某個地方的散發性病例,甚至在局部條件下面臨一些疫情反彈,這都是預料之中的事。
美國彭博新聞社23日稱,中國首都北京已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預計幾天之內確診病例還將持續下降。即使如此,新病例仍會繼續出現。報道稱,北京沒有采取像武漢疫情防控時那樣的全市封鎖措施,而是限制已確定風險地區居民的流動——這一做法旨在阻止傳播,同時在中國首都造成最小的經濟干擾。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高本恩說:“在中國,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策略,將新冠病例降至零,并盡可能保持為零。”路透社23日引用北京一名衛生官員的話表示,北京對新冠病毒的大規模檢測即將進入“快速通道”,“這表明對感染者的篩查將加快步伐,以遏制最新的暴發”。
“北京疫情的再度暴發給那些似乎已經切斷了傳播鏈的國家敲響了警鐘”,《日本時報》23日評論稱,目前北京已有200多人核酸檢測呈陽性,學校重新停課,數千個國內航班被取消。北京的情況顯示,病毒在很大一部分人身上很少或沒有癥狀,使它能夠悄無聲息地傳播數周,甚至數月,從而形成病毒宿主,直到有人病得足夠嚴重而被發現。“北京此次疫情暴發也證明,在未有有效疫苗的情況下,要消除這種潛在的傳染是困難的”。
拉美死亡病例已占全球四成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3日23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913萬例,死亡超47萬例。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在俄克拉何馬州舉行競選集會,其競選團隊中爆出8名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美國財經網站CNBC22日稱,上周全美平均日新增病例比前一周增加24%。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3日報道稱,達美航空公司稱其在全球的9萬名員工中已有500例新冠肺炎感染者。“美國還在第一波”,美國全國廣播公司22日肯定地說,“當你每天有超過2萬人感染,你怎么能說第二波來了呢?”報道稱,人們擔心今年秋天或冬天可能會出現第二波新冠病毒——學校開學后,天氣變得更冷,人們更多地擠在室內。這將遵循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季節性模式,而這樣的秋冬疫情可能會非常嚴重。
而據華盛頓大學衛生計量和評估研究所估計,巴西可能在7月底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22日強調,新冠病毒在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出現“令人擔憂的增加”。根據巴西衛生部當地時間22日公布的數據,該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21432例,累計確診超過110萬例,新增死亡病例654例,累計超過5.1萬例。據CNN報道,墨西哥22日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高達759例,已經連續第二天超過巴西。另據英國《金融時報》23日報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占全球新增死亡人數的四成以上。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22日再次批評世衛組織“犯了錯誤”,稱該組織應對疫情的行動是“夸大其詞”,并再次呼吁開放商業、恢復社會秩序。
《環球時報》記者所在的里約熱內盧州是巴西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確診病例累計已經突破5萬例。盡管疫情十分嚴重,但里約市逐步恢復了商業運行,路上已經開始車水馬龍,海灘游人如織,大型商場門口甚至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如果不是人們佩戴口罩,幾乎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里約市自4月23日起強制人們佩戴口罩,但直至6月4日里約州州長才簽署法令。本報記者此前佩戴口罩出門采購生活用品,一度被視為“異類”。各大超市、藥店等目前都有口罩出售,但基本都是棉質、無紡布等材質,不免讓人擔心這些口罩的防疫效果。
英國宣布放松限制措施
還有一些已經初步控制住疫情的國家,近日也出現反復的情況。韓國23日報告新增46例確診病例中,有30例為境外輸入,其中包括停靠釜山市甘川港的俄羅斯冷藏運輸船的16名船員。英國《衛報》稱,新暴發的疫情再次突出表明,即使在被認為最初應對該大流行病方面具有榜樣作用的國家,也很難完全根除該病毒。
23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了進一步放寬疫情限制的措施。從7月4日起,英格蘭地區的酒吧、餐廳和美發店等場所可以在遵循安全準則的前提下恢復營業。不同家庭的人可以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相聚。有條件的室外和室內文化娛樂場所可以開放,包括露天健身房和游樂場、電影院、博物館等。約翰遜還提出了“1米+”的社交距離概念,用以替換此前的2米社交距離。但一些科學家認為,盡管近來英國的新增和死亡病例都在平穩下降,政府的步伐仍然“過快”。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騎車路過倫敦一條“高街”,并非周末,路上仍車水馬龍,但幾乎看不到戴口罩的人。進一步開放的消息令部分英國民眾十分興奮,但也有人表示懷疑。《每日電訊報》的一名讀者表示,人們去酒吧喝酒就是為了享受交流,然而社交距離讓去酒吧的體驗“變味”了。針對英國可能出臺進酒吧須登記的要求,一名英國人表示,我絕不會為了一杯酒交出我的個人信息。一名咖啡店老板稱,目前他的店鋪只開放了外賣,并且短期內不考慮全面開放。
與此同時,不少國家則加強了對疫情的控制措施。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病例數激增后,23日衛生官員警告可能在該州一些地區重新“封城”。新西蘭上周任命了一名軍方領導人,監管從國外返回的公民并進行隔離。新加坡《新明日報》23日稱,新加坡19日已進入疫情“解封”的第二階段,人們能夠到餐飲場所堂食、到商場購物等。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警告,接下來幾周可能會出現更多社區病例。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表示,至今仍未完全摸透這種病毒,需要邊摸索邊調整,“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就算已過了三四個月,我們還是沒能跑在它前面”。▲
環球時報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