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偉
摘 要: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小組合作能力的教學,文章對PBL教學法概念進行了解析,構建了以自主學習為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模式,PBL教學模式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中職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弊端,可顯著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PBL教學模式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必將成為一種常態。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 中職 信息技術教學
一、PBL教學模式概念解析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培養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主線,教師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協助學生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的問題,建構寬廣而靈活的知識基礎,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展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PBL教學模式優勢
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多的教學優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并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工具貫穿于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PBL教學過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2.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對教師而言,PBL教學模式的變革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素養,教師在教育新發展的新形勢下,將通過自主學習和培訓來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推進中職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PBL教學模式正朝著學習的定制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學生學習以學習需求和興趣為導向,學生真正有條件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1]
三、PBL教學模式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設計
1.問題情境設計
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應用PBL教學模式時,應從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開始,再從中梳理出知識點并設計問題。這個問題情境要緊緊聯系學習者的經驗世界,是真實具體的,學習者通過探究真實生活中的問題獲取知識。
2.學習內容設計
PBL教學模式最初并不是專門為信息技術課程而開發,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既有理論性的知識,又有實踐性的知識,所以應用此模式時要考慮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類型來選擇適合應用PBL教學模式的知識內容。
3.問題設計
教學模式中問題設計是核心,好的問題設計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設計的問題要基于真實的情境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結合中職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知識背景、學習需求,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
4.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并準備問題,學生劃分小組進入問題情境,分析要解決問題已經具備的信息資源收集并共享信息,設計解決間題的方案并選擇最佳方案,最后陳述最佳方案(學習評估)并進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為導向,學生是主體,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開展教學。
5.教學評價設計
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評價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兩種即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6.實驗教學設計方案
以《計算機應用技術》某一章節為例,進行傳統模式教學設計方案和基于PBL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內容相同,教學方法不同。
四、PBL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實驗
1.實驗對象
參加本次教學實驗的是本校2018級醫學影像專業平行班級3班和4班的學生,這兩個班級的學生類型、層次、學習水平基本相近,人數相同,他們尚且還不具備信息技術學習基礎,對實驗知識內容陌生但又非常感興趣,愿意更深層次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2.實驗準備工作
(1)具體通過問卷和訪談調查形式,了解并分析目前中職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教學狀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需求,以及當前中職信息技術特征、中職學生的特征分析,進而尋找PBL教學模式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優勢,分析PBL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可實施性,為下一步在中職信息技術課程中應用PBL模式提供依據。[2]
(2)根據實驗過程的需求,設計兩套調查問卷,第一套是用于對照班和實驗班“中職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對兩個班級在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第二套是用于實驗班的后測問卷“PBL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應用反饋調查問卷”。
(3)根據教學實驗的需要,設計傳統教學設計方案和基于PBL模式的教學設計方案,做好實驗前的分組、預習等工作,同時讓實驗班的學生初步了解PBL教學模式,為進一步教學做好準備。
(4)在實驗班建立藍墨云班課,下發學案、課前小測等,通過課前小測反映出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一步修改已經設計好的基于PBL模式的教學設計方案。
(5)確立多元評價的具體內容,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通過這三種評價進一步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準備一套針對實驗知識內容難度適中的測試題,用于檢測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學習效果。
3.實驗方法
本文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選取內容適合的第一章節進行教學設計,并在兩個班級進行對照實驗,在實驗班給學生授課使用PBL教學模式,在對照班給學生授課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兩個班級的教師為同一人,時間為2課時。授課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學生學習情況后測的調查,另外再在實驗班發放問卷進行PBL教學模式應用反饋的調查。實驗完成后整理好實驗數據,并統計分析,檢驗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下學習結果有沒有顯著差異,再結合課堂觀察和與學生交流的結果,得出研究結論。
五、問題和展望
實踐表明,PBL教學模式下的中職信息技術教學可顯著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有利于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傳統課堂上教師主要使用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固定,教學程序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不能如期地完成教學目標。中職信息技術課程與大時代緊密聯系,知識內容不固定,靈活多變,需要學生主動辨析問題、解決問題。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逐漸適合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潘凌云.PBL教學法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9).
[2]王斌,鄭亞安.淺談PBL教學模式下問題的設計[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