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斐
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提出源于內部審計理念的轉變,內部審計的目標由“監督和評價”轉變為“增值和改善”,審計的核心由監督轉變為增值。增值型內部審計是企業審計部門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企業價值鏈業務活動、風險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的適當性及有效性,揭示經營管理中的弊端和薄弱環節,提出優化價值鏈管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建議,其核心目標是提升內部審計的價值,進而實現增加企業價值。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沖突和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中國民機制造企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態勢,內部審計要找準自身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提升審計職能的價值,以內審功效最大化促進企業價值的增加。
對于民機制造企業而言,開展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價值表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第一,通過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給民機制造企業創造價值。作為內部審計的一種類型,增值型內部審計通過規范民機制造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由此間接為企業創造價值。這也是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最基本價值。
第二,通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為民機制造企業創造價值。增值型內部審計有助于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程序,保證公司治理程序科學有效。公司治理程序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審計的完善程度。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增值型內部審計積極開展改善內部治理結構和機制的服務活動,盡力改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增值型內部審計還有助于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切實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
第三,通過強化內部控制為民機制造企業創造價值。增值型內部審計通過及時改進內控的薄弱環節來健全內部控制,防范經營管理風險,增強內部控制評價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增加。
第四,通過強化風險管理為民機制造企業創造價值。增值型內部審計通過深入分析民機制造與服務價值鏈以及各個價值活動,有效地識別和評價風險,提出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優化風險管理的流程,從而有效預防了經營風險和損失,增加民機制造企業的價值。
當前,我國民機制造企業尚未建立系統的增值型內部審計體系,主要是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活動的部分項目審計來促進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改進風險管理、完善治理機制,以此達到推動企業價值增加的目的??偟膩砜?,民機制造企業在增值型內部審計方面存在以下多個問題有待改進:
第一,增值型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尚未發揮。卓越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是現代企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我國民機制造企業與波音、空客等世界名企在競爭中獲勝的決定因素之一。當前,民機制造企業的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服務范圍還未拓展到公司治理層面,沒有將董事會和管理層作為服務對象,限制了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服務范圍和增值作用發揮。
第二,增值型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有待加強。民機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崗位之間的職務內容缺乏獨立性。一些關鍵經營管理環節的內控人員沒有做到相互獨立,帶來內控崗位比較混亂、職權分離的現象,影響了審計人員對內部崗位職責的審查,不能有效消除隱含的風險。此外,增值型內部審計缺少對內部控制之的持續性評價,影響了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價值發揮。
第三,增值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亟需發揮。從風險管理的框架來看,受以下因素制約,我國民機制造企業的增值型內部審計作用沒有有效發揮。一是企業員工(包括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較為薄弱;二是企業內部風險管理體系由法務部門、審計部等多個部門構成,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風險管理信息的聯系有待加強,不利于增值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全面開展,降低了審計建議對各部門風險管理水平提升的價值。

分析民機制造企業增值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發現,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理念有待樹立,部門間的信息斷裂和協作缺乏,沒有明確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內容與重點,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夠健全,審計評價的標準和方法不合理等原因。
民機制造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增值型內部審計推動企業價值增值的路徑和機理,當前制約增值型內部審計價值發揮的因素。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加強公司高管和審計部門、法務等部門負責人的增值型內部審計培訓,培養其樹立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理念。另一方面,對公司各個層級的審計人員、風險管理人員進行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培訓,學習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方法,提高增值型內部審計的專業素養。
企業的風險點、推動公司效益提升的信息分散在企業各個地方,因此,必須加強信息集成,改變審計部門與其他各業務條線和職能部門的防范狀態。可以由企業審計或法務、風險管理職能的主管副總協調,讓各個部門或單位向企業內審部門輸送信息,并結合企業內部審計獲得的信息集,形成一個集中化的、有組織的、真實度較高的企業增值信息庫,為審計部門有效開展增值型內部審計提供有力支撐。
首先,確定價值鏈及各個價值活動的風險點。民機制造企業的審計部門應與公司戰略部門協作,明確企業的價值鏈、各個價值活動,分析其特點。其次,審計部門運用風險分析方法對價值鏈與主要價值活動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確定企業的價值鏈、各個價值活動以及各個主要型號的風險點。針對所識別出的主要風險設計一套相對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審計人員依據該體系中列舉的績效指標進行評價、打分,對經營管理過程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給予綜合評價,對風險給予適當揭示,并提出績效提升的管理建議。
按照民機制造企業的業務特點,建立包括研發、采購、生產制造、銷售和服務等五個環節的評價體系,每個部分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研發環節可以設計技術先進性、研發經費、研發周期、研發人員等指標;采購環節可以設計采購方式、采購計劃、供應商管理等指標;生產環節可以設計生產質量、安全生產、生產成本等指標;銷售環節可以設計收入、利潤、價格等指標;服務環境可以設計服務質量、服務成本、服務速度等指標。然后,根據這五個部分對公司整體經營績效的影響分配權重,可以將每部分權重確定為25%、15%、20%、20%、20%。評價結果可以分為五級,90分以上為五級,80~90分為四級,70~80分為三級,60~70分為二級,60分以下為一級。
民機制造企業可以參考波音、空客等公司的經驗,對企業價值鏈以及價值鏈上各個價值活動進行績效審計。依據審計標準執行抽樣、查閱、訪談、流程圖等審計程序,合理運用數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專題討論會、標桿法、調查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標成果法等審計方法對相關業務和職能活動進行績效審計,提出管理優化建議,充分發揮審計的增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