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日漸激烈,生態環境問題成了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在此背景下,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關鍵性環節更是至關重要。本文通過探討環境監測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應用,為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監測;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099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o Benzhu
(Y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Jiangsu 22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at present.In this contex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s a key lin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even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provide its own streng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就環境保護而言,環境監測是這項工作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環境監測是保護環境的基礎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事實上,隨著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污染的治理和預防,環境監測在這幾年也有了極大發展。環境監測研究人員通過科學的手段進行對環境的實時監控,對污染物種類、來源、分布都進行了研究,達到了確定污染源和污染途徑,并且能夠合理預測污染的變化情況,不僅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的環境問題,還可以對潛在的污染進行預防,改善人類居住環境,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1]。
1 生態文明的內涵
生態文明是由自然生態環境衍生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文明,其中,既包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從影響力方面講,生態文明與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為實現生態文明,我們就不能一味地只是追求社會物質,在物質發展的同時爭取能夠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共同發展,而不是以破壞生態為代價實現經濟的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我們要不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過程,也是人類不斷修正錯誤、改善人與自然關系和完善自然的過程。生態文明是人類利用自然界的同時主動保護自然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關系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
2 環境監測的目的和過程
2.1 環境監測的目的
環境監測是以環境為對象,運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技術手段,對污染物及其有關的組成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和系統的綜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一大利器,對環境進行監測的目的主要是準確,及時而又全面地呈現給大家當前環境質量情況,合理預測其將來的發展變化趨勢,為環境保護部門進行下一步的控制污染源和環境規劃等環保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基礎[2]。
2.2 環境監測的過程
通常,環境監測是一個可以程序化的任務,通常需要我們按部就班的完成。首先需要接受環境監測的任務,比如監測xx小區在一個月內的環境變化,在明確任務內容后,為了做到心中有數,需要我們做足監測前的準備工作,常見的有現場考察,收集最近幾年的相關資料,規劃好監測的行動路線和監測計劃。下一步就是數據的采集,現場采集到的樣本的保存和管理。在帶回樣品后,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然后進行一系列理化分析,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且針對這些數據對樣品周圍環境狀況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適當的預測。可以在某環境內安裝在線監測設備,不間斷連續采集環境樣品并通過定期校準的儀器在線分析得出數據進行統計。
3 環境監測的作用
3.1 對于環境標準制定的作用
環境標準的要求是能夠以人類的健康,生態的完整,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的標準。通過對環境的監測得出的數據作為基礎,獲得生活環境的相關數據,確定關于適宜環境的相關數據,根據不同的環境功能,制定不同的環境標準,達成不同的功能和技術目的。
3.2 對于排污統計的作用
可以通過對特定區域和單位,例如某家化工廠或者某家造紙廠等污染比較高的產業,可以利用環境監測計算其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的排污情況,觀察其是否出現超標情況,如果有超標現象或者有超標的趨勢,則需要立即令其整改。另一方面,環保部門也可以根據工廠的排污狀況的實時統計排污量來核定工廠排污費的收取情況。
3.3 對于環境監督管理
主要是可以針對企業排放物(廢水,廢氣等)的排放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并且隨時對其進行監視,一旦發現不妥,要及時予以解決,進一步加強對當地環保法律法規已經規范性文件內容的實施程度。除此之外,環境監測還可以真實地將一個地區的環境狀況和污染變化趨勢具體情況進行公示,讓居民們對環保工作的理解更加透徹。
4 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
4.1 技術層面創新將成為發展的主流
科學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帶給環境監測的也有許多全新的技術和設備。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儀器系統等硬軟件在環境監測中的作用,需要操作人員的相關技能也要進一步提高,所以我們除了要及時采購新設備,還要定期對員工做出新儀器的培訓。儀器方面的創新是環境監測中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使用的大部分在線環境監測儀都是由固定的幾家企業供應,相比國際先進設備產品質量一般也多為中低檔,所以儀器經常會因為不規范操作或者自身老化而產生質量問題。所以就需要我們不斷通過新的技術創新來實現提高儀器壽命,降低檢測儀器的制造成本并且保證其性能得到充分使用。
4.2 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機制
環境監測數據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環境監測工作在實行時應該嚴格按照《環境監測管理辦法》和《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執行,按照數據必須及時準確、數據能夠代表總體、檢測方法符合客觀實際、數據處理和傳送及時的幾點的要求,來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體系,這套環境監測體系包括通過檢測系統來全面反映環境質量具體的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跟蹤污染源變化情況[3],準確預警各類環境突發事件等。對于環境監測,承擔決策依據的各級環境監測部門包括法規的制定者和審核者等多方必須加強檢查和抽測,對于環境監測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有問題不及時上報等行為要進行嚴懲。最好可以派監督體系的人對環境監測實際情況進行監督。同時,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建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
5 結語
當前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對于環境監測,其影響力和適用范圍等都在逐步擴大。我們的監測對象目前以化學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為主,將來還增加對生態變化等分析研究,從對分析污染物含量到同時研判污染物的形態變化和分布規律等。當前,我國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立足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堅持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構建責任體系,創新管理制度,切實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提高環境監測數據公信力和權威性,促進環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我們的環境監測雖逐漸走上正軌,依然存在有許多不足,未來我們應該加強技術創新,健全制度,培養人才等,使環境監測得到更好的發展[4]。
參考文獻
[1]陳曉斌.淺析環境監測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8):33.
[2]趙崴崴.淺析環境監測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33):23.
[3]寧曉明.淺談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與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9):56.
[4]劉天賜.發揮環境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陣地作用[N].重慶政協報,2015-01-17(017).
收稿日期:2019-12-20
作者簡介:趙本柱(1979-),男,漢族,本科學歷,工程師(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