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汝鋒 賴艷 黃柯杭
摘 要:新時代我國社會發展需要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國家大力推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使命。本文闡述新時代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分析了當前高職學院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現實問題,分別從教師隊伍建設、校園創新實踐活動和校企合作育人平臺等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源泉,創業是發展的動力,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新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推動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促進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通過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新時代創新創業領域的先行者。
1 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2019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學生,在擴招政策引導下高職院校獲得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通過突出“實踐性”把創新實踐教學融入培養學生的全過程,重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這是新時代高職院校的教育使命的要求。
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7-2018》,數據顯示畢業生有較高的創業熱情[2],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發展,高職學院亟需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學生教育管理,幫助學生培養創新實踐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學生獲得更多創業的機會,推動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有利于社會的持續發展。
2 新時代高職院學生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主要問題
2.1 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需要進一步優化
目前,高職院校逐步開設創新創業類教育課程,授課老師主要是校內的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少部分專任教師參與相應課程。部分專任教師認為,創新創業課程是學生實踐類課程與自己的專業課程有較大差異。因此,需要提高專業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結合實踐環節,在課程中提煉創新因素,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內涵。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理論授課的教師大多沒有企業實際經驗,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偏向利用企業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缺乏相關的創業實踐技巧。
2.2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
高職院校通過建設創新教育平臺和創業實踐平臺,鼓勵學生參加“互聯網+”等創新創業比賽,通過分析參賽人員數據,高職院校參賽人數少于本科院校參賽人數,在專業基礎、技術研究等方面相對薄弱。本科院校學生的創業活動參與度、專業化程度相對較高,凸顯出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的特點。另外,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創新創業類課題研究的機會,主持課題的老師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研究工作,學生的角色更多是協助老師去完成項目的部分工作,對創新意識的提高有局限性。
3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路徑
3.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創新創業技能
推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尤為重要。第一,通過構建專業教師和創業導師相結合的模式,出臺校內激勵制度,鼓勵骨干專業教師開設創新創業類教育課程,將專業理論與創新角度有機融合,在專業角度引領學生了解行業最新動態。第二,聘請校外管理人才擔任創業導師,邀請有企業管理人才和具有校友企業的創始人擔任校外創新創業導師,從企業的角度給學生講授創業相關知識。第三,鼓勵校內教師參加創新創業技能培訓,教師利用寒暑假參加企業實踐、考察創業孵化基地等形式提高教學水平。
3.2 豐富校園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有所差異,通過深入研究地方經濟發展,加強產學研融合,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實踐活動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參與“互聯網+創新創業”比賽,以賽促學,以學促能,以技能比賽為載體,比賽的過程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從而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善于借助比賽平臺,遴選有潛力的創業團隊,讓他們成為創業典型,加強校內宣傳營造良好創新創業學習氛圍,形成學校品牌活動。
3.3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
通過校企共建創新創業類實踐課程,充分利用企業在資金層面、技術層面的優勢,建立有教學示范意義的創業孵化基地,學生可以通過參觀、實習的方式,親身感受創業的全過程,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環節緊密結合,拓寬視野,樹立職業目標為創業做好充分的準備。此外,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利于企業選拔優秀的創業概念,將創新創業教育中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社會效益,將創新知識更為容易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4 結論
新時代我國社會建設需要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高職院校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規律。高職院校通過加強創新創業課程教師隊伍建設、豐富創新實踐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加強校企合作平臺建設等途徑,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效地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創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何雪利.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創新創新,2020(2).
[2] 李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研究[J],大學教育,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