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自由主義是在反對凱恩斯主義過程中形成的西方經濟學說,其本質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理論體系,同時是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新自由主義在向世界傳播的過程中,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均有較大影響,其意識形態滲透沖擊了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誤導了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高校教育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校園文化建設,占領互聯網傳播陣地,從而有效面對新自由主義的挑戰。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思想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5-0059-03
一、新自由主義概述
(一)新自由主義的內涵
新自由主義是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矛盾發展的產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現象。新自由主義具有多元性,它有多種名稱如新保守主義、新古典綜合主義等,又區分為多種理論流派如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倫敦學派、弗萊堡學派等,但又有一些共同基本特征。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他提出經濟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認為國家的主要角色是維持法治,對其他經濟層面的要素不應該過多干預,哈耶克也提及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不單是對有產者,同樣對無產者。
新自由主義的觀點以“經濟自由”為主,是資本主義自身競爭的產物,在近現代西方經濟發展中,自由經濟破壞了市場“完全競爭”機制,極力追求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是鼓吹私有制、否定公有制的表現,該觀點提出只有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經濟效用,進而使得經濟交往成為西方部分國家干涉他國內政的普遍性手段和工具。熱拉爾·迪梅尼爾與多米尼克·萊維在《新自由主義的危機》談到就新自由主義發展階段而言:“這樣一種新的社會秩序的階級基礎應該是,在管理層領導下的上層階層、資本家與經理人之間的一種妥協,其中,資本家的利益收到抑制,同時也沒有了戰后數十年的福利保障的特征。這種權力機構可以稱之為一種‘新管理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取代凱恩斯主義成為近年來西方主流社會的重要經濟思想,本文重點探討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和我們如何更好地確立馬克思主義在高校中的指導地位。
(二)新自由主義的政治意義
在政治觀念方面,新自由主義宣揚絕對自由。新自由主義事實上是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過程中產生并發展的,代表著資本主義的立場,強調私有化,是對社會主義的直接否定。新自由主義所推崇的經濟是將高收入者的利益最大化,普通工人的購買力受限制,資本在全球流動,上層的霸權地位被刻意恢復,這種新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出現,即對新自由主義目標的表達,意識形態形成的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工具。
“新自由主義之‘新,是相對與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而言,其實兩者一脈相承。”新自由主義一味強調自由競爭,讓工人階級來接受被剝削壓迫的現實。同時強調等級秩序,這樣更加有利于社會的管理,試圖將等級制度深入人心,在不平等的現實社會環境中達到心理的平衡夢幻,來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新自由主義的危機》中熱拉爾·迪梅尼爾與多米尼克·萊維談到了對于西方國家主導的新自由主義“來推行將所有的社會秩序的匯合視為一種單一的觀點。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在新自由主義秩序中被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所驅使,在很多時候并不符合遭受的不幸,被新自由主義解讀為:是適應一種不可逃避的共同命運的能力不足,進而導致的不幸后果。”在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全球擴張的過程中,很多落后國家遭受新自由主義體系的主導,但是作為服從者的發展中國家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大多數時候只是國際規則的遵循者,普遍缺乏話語權,并在政治層面處于劣勢地位。
(三)新自由主義的文化帝國主義路徑
西方國家借助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把本國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通過傳播媒介輸入到世界各地,進行文化滲透與入侵。二戰結束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顯而易見,發動戰爭易于被全世界人民反對,因此霸權主義國家需要更加以隱蔽的方式來進行擴張侵略。新自由主義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仍可以預見與估量,但是對于在文化層面向其他國家滲透的過程是難以估量的。新自由主義者并不僅滿足于在政治和經濟上控制其他國家和民族,而是以文化霸權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國家意識形態輸出,往往發展中國家會成為頭號目標。
西方“普世價值”論緣起20世紀90年代的基督教的“普世理論”運動。西方資產階級的非意識形態化思潮與基督教體現的“普世倫理”相適應,最終體現為西方所倡導的資產階級自由、民主、人權等意識形態。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試圖推銷其“普世價值”來消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企圖通過文化帝國主義侵占他國人民的思想陣地以達到控制的目的。隨著信息化社會不斷發展,西方國家通過傳播媒介等輸出本國的影視作品、流行音樂、網絡期刊等,影響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造成西方國家文化的普遍適用性假象,是文化霸權主義所代表著的資產階級利益和發展追求,是通過文化輸出的手段以控制世界的目的來宣揚西方生活方式和自由主義思潮。
二、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一)意識形態滲透沖擊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提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態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新自由主義作為當代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憑借著西方發達國家強有力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全球呈現不斷擴張的勢態,在傳播過程中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誘導作用,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出現問題,出現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的情況,這對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開展和推進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新自由主義的傳播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且備受挑戰,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具有一定的沖擊和破壞作用。新自由主義是從經濟層面出發強調私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在政治層面與文化層面對于世界各國人民都有極大影響。新自由主義的盛行,削弱了一些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產生質疑。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和指導性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自由主義影響了高校重要的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推進。
(二)新自由主義話語體系剪裁中國實踐誤導大學生觀念
新自由主義淡化意識形態,甚至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錯誤論調,企圖從根本上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根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產生質疑,對于我們國家的發展道路表示懷疑。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世界已然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但西方國家對于社會主義國家的打壓從來沒有停止,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道路上充滿荊棘。在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遭受一些困難,經歷一些挑戰,一些大學生盲目認為私有制經濟才能夠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與我國現行的經濟發展道路相悖。這不僅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認知出現偏差,同時對于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也具有所沖擊。
在個人追求與利益為先的過程中,追求極端的個人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認為個人利益高于國家利益盲目否認集體利益,是缺乏大局觀念和集體榮譽感的表現。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重塑大學生被新自由主義帶偏的價值觀念,是嚴峻的挑戰。高校部分學生易于被錯誤的思潮所迷惑和盲目引導,不能看透本質,長期以往并不利于正確觀念和看待整個世界的方式方法形成。
(三)互聯網助推部分大學生的思想及言論過度自由化
現今,時代所處的互聯網信息化環境,使得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關聯愈發緊密,大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所接觸的教育不僅僅來自家庭和小范圍的輸入,還有整個大環境的影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同樣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影響青年人思想的重要場所。
新自由主義強調私有制反對公有制,是和社會主義相互對立的。西方倡導的普世價值理論盲目建立在人性共通的特點上,將人類共有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做借口,西方發達國家并以此為政治手段來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對自身采用“雙重標準”。
作為對時代發展最敏感的大學生群體,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與變革帶來了機會與挑戰,在新媒體賦權與網絡言論匿名的環境下,大學生的網絡接觸與使用更加多元化。同時,互聯網環境的復雜性和信息的多元化,使得經驗與閱歷不足的大學生群體容易成為被利用和操控的對象,少數人在外界誘導與裹挾中誤入歧途,出現過度自由化導致無視規則、忽視法律。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應對新自由主義的沖擊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
新自由主義所提倡人的自由,是個體脫離社會性的自由,所倡導的經濟自由展現了人性的自私面,并將其作為市場不受干預合理性的解釋。馬克思并沒有否認個體的存在,但在宏觀的框架下闡釋了人本身是在社會關系中的人,并不能完全分割人與社會的關系。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是建立在人類解放上的自由,是真正行使了無產階級權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自由。陳培永在《什么是人民、階級及其他——以馬克思的名義》一書中就談到,自由主義學者把人看作天然的人,自由個體的人,但是“現實社會中不存在孤立或獨立的個人,只在政治國家層面上宣稱個人自由而不去關注現實社會,是不可能實現個人自由的。個人是社會中的人,只有在社會中,只有通過改變社會,才可能打造出自由的個人。”要引導大學生認清新自由主義是本質是為資本主義服務,打著民主、自由之口號是資本主義為了攫取自身利益的手段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領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校園文化建設
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設是思想政治課堂的重要任務。面對新自由主義從思想文化上的侵襲,高校大學生必須明確自身立場、不斷提高判斷力和分析能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課程要針對自由主義的危害,加強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在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思政課程形式,重視實踐教學,將理論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加強黨和國家重大會議和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為學生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環境,占領思想政治宣傳教育的高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避免錯誤思潮的侵蝕。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樹立“三觀”的關鍵時期,要以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三觀”來看待社會的發展與國家的建設。校園文化是滋養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環境陣地,校園文化建設要緊緊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馬克思主義引導大學生積極進取,樹立馬克思主義觀念,自覺摒棄腐朽思想文化觀念,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加強高校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使之明確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在社會中實現的,是在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中實現的。
(三)占領互聯網傳播陣地
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發展十分迅速,互聯網層面的意識形態斗爭十分激烈,高校建立網絡意識信息平臺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范圍內的思潮,是披著自由民主外衣的資本主義經濟擴張手段。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網絡安全,多次強調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性。在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四、結語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自覺抵御新自由主義帶來的不良思潮影響,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每個青年學生頭腦中樹立起來,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牢固樹立“四個自信”,認清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區別,同時也要清晰認識兩者同一化的趨勢和現實。大學生不僅僅要學會利用網絡接收信息獲取知識,同時也應該培養自身的媒介素養,提高辨別信息的能力。在融媒體發展的時代,要更好地利用現代媒體傳播手段抵御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
作者簡介:祁錦軒(1994-),男,回族,河南開封人,單位為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為傳媒政治。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