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 要 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理念的不斷革新,推動了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改革的進程,經費來源、主體、利用形式的多元化、復雜化發展,對經費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費預算作為科研項目支出、成本控制、資源配置的重要基礎,預算的執行情況、監督制度與審計工作,是影響支出績效的關鍵性因素。為切實提升集團科研經費的綜合利用質效,科研部門應對各項影響預算規劃與執行的因素進行全面管控,并在此基礎上構建起現代化、信息化經費利用管控平臺,推動科研工作的穩定、有序推進。
關鍵詞 內部監督 預算執行 風險控制
科研項目現代管理機制改革在企事業單位的廣泛影響,轉變了科研部門對經費預算編制、管理與調整等工作的認識,通過對各項財務影響因素的動態化、全面性管控,有效提升了科研資源整合的效率,在強化項目監管工作的同時,給予管理、責任人較高的自主空間。通過對不同項目的經費使用設定了對應的績效指標,為新時期經費管理機制優化創新目標的全面、有效落實提供了保障。
一、預算管理對科研經費綜合支出績效的影響
(一)內部監督機制對經費使用績效的影響
集團財務內部監督體系具有獨立性、全面性、權威性的性質。財務監督作為內部監督管理的重中之重,對經費使用績效有著重要影響。現階段,科研部門的財務監督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人員配置結構不合理、監督范圍不全面、規范性有待加強等方面的問題,權責范圍不明確。科研項目開發與推廣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活動,需要科研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等各部門合理分工、嚴整有序、良性協調互動才能形成一個高效運轉的有機整體。
與此同時,科研與財務部門應加強聯合,強化對項目經費支出的常規化管理,對日常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內部監督是保證經費預算有效落實,對預算績效情況進行反饋的有效途徑。一旦內部監督出現漏洞、脫節問題。各部門在信息的傳遞、交互實時性得不到保證,對預算執行能難進行全過程監管,不利于科研經費管控目標的落實。新時期,環衛集團在開展財務監督工作時,應推進各部門聯合,形成合力,共同完善內部監督機制,控制科研人員在經費使用中的腐敗問題,并彌補科研單位在提取管理費后的軟控制狀態。
(二)核算方式對經費使用績效的影響
財務核算是科研部門獲取經費支出相關財務信息的主要渠道,能夠為預算規劃提供可靠、客觀的參考依據,提升預算方案的執行性。現階段,根據預算功能、目標、內容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可知,核算的方式與難度可以視為情景變量,對預算執行情況帶來交互影響,是經費使用績效評估要點之一。實際上,預算與核算在財務列支管理方面具有統一的目標。對項目預算總量、結構的規劃,是基于項目成本核算上的。
一方面,如果在經費核算過程中,會計工具選擇不合理,或是缺乏完善的核算管理制度,將會使一些費用難以預計和列支,這為預算執行力的降低提供了空間,從而減弱預算執行力對科研經費支出績效的影響;
另一方面,經費核算結果能夠向管理階層反饋項目研發成本的構成信息,能夠對預算指標的執行情況進行合理考評。項目經費中直接支出的部分被量化,核算效率與準確性更高,而對間接費用,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的云計算、大數據功能進行分析。為此,如果經費核算規范較為科學精細,核算工作就會相對容易,及時可靠的核算數據則會對預算控制發揮支撐作用,從而促進績效評估結果與獎懲機制的有效銜接,推動績效目標的落實。
(三)預算執行力對經費使用績效的影響
科研經費在利用與配置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預算方案具體執行,由于預算管理屬于支出控制,因此,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對費用性質、規模、使用方式進行限制,并對項目支出進行全過程監督。研究表明,支出預算是用于研發的一類預算,尤其對研發控制過程的規劃和監督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預算實效性、執行性越強,其監督管理、規范指導、工作約束等方面的能力越強,項目資源的利用質效越高;其次,在有效監督與管理制度的支持下,預算實際執行工作與監管目標能夠有效統一起來。現行制度對預算編制和執行規定了諸多剛性的限制條件,這很容易造成經費實際支出需求與預算不相符,導致預算規劃的執行性下降,經費利用不規范、審核不嚴格,造成研究資源的大量浪費。第三,在內部監督制度的制定與運行過程中,經費使用指標的編制與落實情況是監督的重點工作,預算目標的落實與績效管理息息相關。預算規劃與執行階段,涉及不同的業務、科研與管理部門的權益與職責,需要對各項利益關系進行平衡,而財務監督機制是保證預算執行質效的制度基礎。在監督與管理時,應注重保證審計隊伍的獨立性,確保監督與審核工作與管理規范一致,同時,發揮第三方評估的監督、規范、約束作用,全面提升預算機制的執行性。
二、圍繞預算機制提高項目經費使用績效管理實效性的實踐對策
(一)構建信息化科研經費管理機制,做好支出績效控制
信息技術在科研項目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新時期集團財務內控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利用現代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能夠在全面提升財務數據處理質效的基礎上,對項目經費的實際利用情況進行動態監管。如可以通過預算審批單據與實際發生費用的對比,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反饋,強化了支出績效的監督與控制。除此之外,依托于現代財務信息系統,財務與審計人員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審批流程實現網上審批,網上簽字功能,避免因審批人不在崗造成的審批不及時問題,能夠從源頭對經費管理風險進行識別與管控。
(二)建立健全經費風險控制系統,合理設置預算指標
健全、高效的風險預控機制,是提升經費使用績效管理實效性的重要保障。科研部門應加強現代風險防控理念的宣傳,明確不同科研、財務崗位的工作職責。結合科研項目的實際研發情況,合理設置預算指標,優化績效評估、考核流程。通過認真梳理項目管理過程中潛在的經費風險,有計劃、合理、規范地使用經費,并及時采取防控措施,從根本上為科研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財務、科研與相關管理人員也應樹立起現代預算管理理念,在全面預算原則貫穿于經費利用的全過程中,發揮財務預算的預測、決策參考、成本控制、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三)完善經費利用監督與審計制度,規范經費預算執行流程
科研部門在全面落實預算規劃的過程中,應通過全面監督與獨立審計工作,規范經費預算的執行流程,重點加強資產配置與利用。一方面,需要注意流動性較強的資產管理,如電子設備和技術資料等,在項目結題時,應及時做好清理、移交手續,發揮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防止資產流失;另一方面,通過預算控制提升項目經費的實際利用效率,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推廣,對科研項目無形資產的投資、收益部分,應在明確界定資產范圍、權責的基礎上,進行鑒定、認證與等登記,規范知識產權相關資產的核算流程,完善科研項目資產管理機制。
三、結語
為有效提升科研經費的利用與配置效率,落實新時科研工作管理與改革的目標,集團應逐步創新經費預算管理理念,對影響經費使用績效的內部監督機制、核算模式與預算規劃執行情況等進行系統的分析,為科研經費的實際利用提供規范性、專業化的指導。科研部門應積極引進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對科研項目財務信息進行實時共享、交互,選擇符合財務核算需求的會計工具,發揮信息平臺動態監督的作用,在集團內部建立起現代預算管控體系,為科研事業高速、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為重慶市環衛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張志軍,馬彩文,等.項目管理視角下科研經費風險識別與防控措施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4).
[2] 曾汝林.互聯網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價值探析[J].時代經貿,2018(33).
[3] 張川,婁祝坤,王志成.我國科研經費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財務研究,2015(2):89-96.
[4] 張川,婁祝坤,王志成.科研經費管理效力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5,33(8):119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