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電磁感應為初中、高中階段重要的物理課程內容,也是學生存在認知與理解困難、易出錯的知識點,因而以電磁感應基礎理論知識為切入點,對廣大初高中學生展開電磁感應理論內容、實驗實踐的教育教學,可以創新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本文主要從初高中物理電磁感應的理論知識為出發點,對電磁感應習題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分析,運用多種方式強化物理知識原理、實驗操作流程的教學,以有效方法實現中學電磁感應知識教育、問題解答的目標。
關鍵詞:初高中;電磁感應;問題;教學
一、 前言
初高中物理課程的電流磁效應、磁場產生感應電流等知識點中,包含著一系列名詞定義、物理原理、綜合性電路問題,涉及電路、能量動力之間的互相轉換,而且需要對電磁感應圖像進行多種定義、定則的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物理情境的求解方程,才能夠解決電磁感應的重難點問題。基于此,對于初高中物理課程電磁感應知識的教育教學,需通過基礎理論“口訣”教學、重難點知識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使抽象的電磁學理論直觀形象化,降低對電磁感應實驗的理解難度,進而引導啟發學生逐步完成電磁感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 初中、高中電磁感應知識的主要內容及其異同點
初高中電磁感應是中學物理課程教學的難點內容,其包含著大量的物理知識點、物理理論實現原理等,電學、磁學之間的互相照應與連接,使得電磁感應問題求解的綜合性較高,因而需要教師進行電磁感應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講解分析與推理應用。首先初中電磁感應知識點,在整個初中物理專業課程中所占的比例較小,主要包括磁體、磁極、磁場等基本概念的物理內容,如磁體的吸鐵性與指向性、磁極間作用性、磁場方向性,以及通電螺線管的電流方向、電流磁場性,所以初中階段電生磁、磁生電的原理分析更加簡單,僅僅對電磁感應現象做出定性研究,缺乏不同電磁狀況的定量計算,因此初中物理電磁學教育教學不具有深度。而高中物理不僅涉及電磁感應現象,還著重講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識點,對導體切割磁感線時的自感現象、感應電動勢進行分析,并判斷電路中磁通量、磁感應強度、安培力等的變化狀況,其中存在著大量的電磁力學轉換、定量數據分析的內容。
因而相比于初中物理將磁場、電磁場知識點結合的教學大綱安排,高中物理則從磁場、電磁感應、交變電流等角度,對電磁感應的電路問題、動力學問題、能量轉換問題展開研究。以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為指導,繪制電磁感應現象的等效電路圖,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和安培力等順序,對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做出受力分析,進而得出電磁能、其他動能之間的轉換情況。所以高中物理是對初中電磁感應知識的補充與拓展,其通過將電磁感應現象與現實生活中的電磁波、交變電流等知識點進行連接,考察學生對電磁感應條件、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認知和理解,對學生電磁知識的綜合性應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證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后的學以致用。
三、 初高中電磁感應課程存在的重難點問題
(一)楞次定律與安培定則、左右手定則的比較問題
楞次定律主要用于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判定,在電磁感應現象發生后,感應電流磁場會對電流磁通量變化產生強烈的阻礙作用。所以對于楞次定律的理解與求解,應解決誰阻礙誰、如何阻礙、阻礙的結果等方面認知問題,這是楞次定律教學要關注的重要難點課題之一。其中感應電流磁場是阻礙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在磁通量不斷增加過程中,感應電流磁場會與原磁場呈相反方向,而磁通量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則與原磁場保持一致。同時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在楞次定律原理的學習中,容易與安培定則、左手定則、右手定則互相混淆。左手定則是“因電而動”,磁場對運動電流、電荷產生作用力,左手定則屬于“因動而電”,是導體切割磁感線而產生的電磁感應,因此要對感應電流、原電流的方向做出區分。楞次定律是在電路閉合回路中磁通量的變化情況,更加注重于感應電流磁場阻礙效果的分析,這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引起重視。
(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動勢的求解問題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磁生電”的重要內容,也是閉合電路中磁通量、磁感應強度、磁感線切割速度、感應電動勢計算的重要依據。其中感應電動勢數值的大小,與整個電路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計算公式為E=nΔΦΔt、E=BLv、Em=nBSω。而在感應電動勢兩種求解方式的計算中,需要區分E=nΔΦΔt、E=BLv適用的不同情況。其中E=nΔΦΔt適用于某一回路電路的研究對象,可以對任何狀況下引起磁通量的變化進行計算,包括非勻強磁場中感應電動勢的求解。而E=BLv則僅僅適用于導線切割磁感線的求解,且求解的條件為L、B、v之間兩兩相垂直,L為切割磁感線導體的有效長度。因此在運用電磁感應定律進行不同對象、不同情況問題的求解時,要注意相應公式的適用范圍、適用條件,以得出較為準確的電磁感應問題處理結果。
(三)其他綜合性電磁感應的分析與求解問題
在利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計算得出感應電動勢的大小、方向后,要先畫出整個電磁場內的等效電路圖,再進行串聯、并聯電路中各個物理量數值的求解。之后對于電磁感應現象動力學問題的求解分析,要借助于牛頓三大定律、運動學平衡方程,展開某一運動物體的受力分析,從而得出物體在受電磁感應影響時的運動狀態變化情況。最后在電能、其他形式能轉換的求解中,要根據安培力做功、動能的轉換,對安培力、重力、摩擦力做功后,物體重力勢能、內能、電能的產生與變化狀況做出分析,列方程求解出能量轉換與變化的狀況。
四、 初高中電磁感應問題的教學改革創新策略
(一)運用“口訣教學法”加強電磁感應理論的識記與理解
電磁感應現象中存在著大量的判定理論、實現原理,如何對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以及感應電流在磁場中的運動方向作出分析,成為解決電磁感應問題面臨的重要課題。面對眾多的物理基本概念、定則定律等的知識結構,可以通過口訣示范教學的方式,進行左手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安培定則、楞次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分析與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學生電磁感應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助于學生對電磁感應理論的理解與記憶。如左手定則、右手定則、安培定則為“左手力、右發電,右手螺旋磁感線”。而且“力”的最后一筆向左,所以用左手,電磁學中產生力的都是左手,包括安培力、洛侖茲力;“電”最后一筆向右,所以用右手,電磁學中產生電時都用右手,包括安培定則和右手定則。安培定則的口訣為“通電螺管磁極判,安培定則伸右手,四指沿著電流走,旋轉方向不能反,大拇所指為N極”。楞次定律的口訣為“阻礙磁通增和減,相對運動受反抗,自感電流想阻擋,能量守恒理應當”。教師運用電磁感應口訣、手勢演示相結合,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地突出重難點,引導學生條理清楚地進行物理概念、電磁感應理論原理的識記。
(二)創設電磁感應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實踐
傳統電磁感應教學以課堂教材大綱為主,教師采取“講授式”課程教學方法,對本節課、本單元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缺乏多元化教學情境的創設與組織,因此學生在電磁感應知識學習中的積極性較弱,很少與教師產生熱烈的課堂互動,由此導致電磁感應理論知識教學的效果較差。所以這一情況下,首先通過引入多媒體軟件、PPT課件等網絡教學設備,運用文字、圖像、視頻或音頻等信息媒介,進行磁場、交變電流、電磁感應等知識內容的形象化展示,可以逐一引導學生理解磁通量、磁感應強度、感應電動勢的概念,以及左手螺旋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安培定則、楞次定律等定理的實現方式,這樣不僅能夠形成電磁感應知識點的完整系統,而且可以將相似的理論知識做出對比分析,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概念的區別。如利用PPT課件等多媒體設備,展開電場線、磁感應線、等勢線的教學對比,采取圖片表示電場線、等勢線之間的垂直關系,用線的疏密表示場強的強弱。其次,在電磁感應知識的課堂實踐教學中,初中教師可以應用方形線圈、U形磁鐵,靈敏電流計等實驗器材對感應電流方向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高中教師可以使用條形磁鐵、1號線圈、2號線圈、軟鐵棒靈敏電流計等實驗器材,進行閉合電路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的檢測實驗,并由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參與到整個實驗的演示步驟中,共同實驗得出線圈周圍的感應電動勢,實驗儀器如右圖所示。
因此經過多元化電磁感應教學情境創設、課堂實踐教學,能在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電磁理論的同時,激發學生電磁感應學習的參與積極性、創造性思維,從而解決課堂教學、學習中面臨的障礙問題。
(三)加強重難點電磁感應知識的習題講解、課堂總結
由于初中電磁學知識應用能力要求不高,只要課堂中講解分析到位了,習題大部分學生都能解答。而高中教師對于電磁感應課程的教育教學,不能僅僅要求學生熟悉基礎物理理論,還要加強電磁感應重難點習題的講解,根據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等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電磁感應習題進行講授,來使學生掌握不同電磁感應問題的求解方案。以導軌中金屬棒的運動為例:兩導軌間的距離為L,導軌與水平面的夾角為α,導軌平面有垂直于導軌的勻強磁場,其中磁感強度為B,導軌兩端連接的電阻值為R,導軌上放著一根金屬棒ab,質量為m,該金屬棒由靜止沿導軌向下滑動,分析金屬棒的受力情況、下滑最大速度值。通過設置多種不同類型的電磁感應習題,向學生講述其中的電磁感應現象、物理變化狀態,之后在引導學生進行電磁感應習題的反復練習,就能夠有效掌握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磁場力等的求解方式,以提升物理理論知識教育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五、 結語
初高中電磁感應物理課程教學,應在現有學科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對不同單元的電磁感應知識點進行分類與整合。之后展開傳統物理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由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PPT課件等網絡平臺,進行電磁感應知識的演示、課堂案例實踐,引導學生對電磁感應理論知識做出“口訣記憶”,來解決學生在電磁感應知識學習中的認知障礙,從而完成中考、高考必考知識點、習題內容的教育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劉樹田.電磁感應導軌類問題解題思路的優化[J].物理教學,2014(1).
[2]朱建廉.由“淺”方能入“深”:基于《電磁感應現象的兩類情況》的深度備課運作體會[J].物理之友,2014(4).
[3]張文熙.電磁感應現象及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7).
[4]王彥紅.例析電磁感應中的圖像、電路及能量問題[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8(14).
[5]楊學云.淺析電磁感應“單桿導軌”模型中的基本規律[J].物理教師,2019(8).
作者簡介:
陳貴金,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寧化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