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在教育陣地前沿的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課堂教學,利用優質的音視頻資源,促進自我學習與成長,實現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和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視頻;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60-02
引 言
根據江蘇省普通高中2018級學生課程方案和課程內容的調整解讀,我們面臨“新高考,老教材”之間的突出矛盾。在解決這一矛盾的同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必須承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任。而精心選擇的音視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矛盾,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和素養養成,并且能夠推進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一、如何選擇音視頻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的普及,良莠不齊的信息通過防不勝防的渠道對學生進行“轟炸”。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精心挑選音視頻,利用教學陣地給學生提供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
學生學業繁重、枯燥,有時加上成年人(包括家長、教師)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對立關系,甚至矛盾沖突。這些年來,筆者一直在關注這一不和諧現象,同時試用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音視頻作為教學內容,極大地緩和了成人與孩子之間的對立關系。例如,對孩子的教育:“八個成功秘訣”中講到成功秘訣之一是Push yourself. Physically, mentally. It's not always easy to push yourself, and that's why they invented mothers.(逼迫自己,從身體上、精神上逼迫自己。督促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這就是為什么他們發明了母親。)成功是不容易得到的。學生看到這時會心一笑,相信他們從這句話中能看出父母的良苦用心。因此,我們在選擇音視頻資源開展英語教學時,不僅要結合教材內容,還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推進素質教育為基準。
二、使用音視頻的方法
1.音視頻的來源及特點
現在英語網絡資源豐富,但內容良莠不齊。學生自己尋找如大海撈針,浪費時間且不容易找到合適的音視頻。筆者多年習慣在“網易公開課”及“可可英語”這兩個網站尋找資料。這里的資料內容較為全面,涉及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心理學、科學、設計、音樂、社會熱點等各種話題。除了能找到學科“干貨”外,還有眾多名人演講,分享自己關于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可可英語”網站上的文字材料及音視頻資料基本都可以下載。文字采用中英文對照模式,方便教師編輯整理用于課堂教學。而“網易公開課”的文字材料和視頻資料有時不能下載[1]。
2.音視頻的使用方法,即教學任務的設計與實踐(如何備課)
筆者認為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從VOA慢速英語開始,同時可以事先與學生溝通,挑選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這些音視頻既可以用作閱讀材料,又可以當作聽力材料[2]。
教師在編輯材料時,還要注意排版。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建議頁面分兩欄,左大右小,左邊是材料,右邊是生詞及其他注解。如表1所示。
如果用作聽力材料,筆者建議根據學生水平將文章部分詞匯進行填空處理。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設置較多的填空,甚至可以整句或整段。而對于基礎較差或者初接觸者可以設置填空詞匯少一些。原則上可設置重要詞匯,如時間、地點、涉及語法現象的詞匯作為填空詞匯。這樣能幫助學生積累字詞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在進行聽力訓練時,筆者建議先不看右邊的生詞,其目的是訓練學生猜測詞義的能力。但依然如此排版是為了方便學生聽完之后展開閱讀。
如果材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又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則可以少設置一些填空,甚至不設置填空題,直接用作閱讀材料。排版依然按照上文(見表1)。教師可在學生聽讀之后按照閱讀材料的思路來設計題目。
總之,筆者建議根據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來決定材料的使用方式。學生能力高,用作聽力材料;學生能力欠缺,材料又好且長,適宜用作閱讀材料,或直接當作欣賞材料。
那教師如何備課呢?對于可以直接下載或復制的文字材料,教師設計備課時會容易很多??墒怯行┮曨l是不可以下載的。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學校的硬件設施解決上網問題,直接在課堂上播放即可。那文字的編輯又如何解決呢?教師可以將其直接聽寫下來。教師在尋找材料、編輯材料、聽寫材料的過程中,也能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三、音視頻的優勢、局限性及如何克服
1.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利用音視頻資源開展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多途徑、多角度地看世界、了解世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音視頻作為課堂的有益補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音視頻內容,盡管在課堂上無法使用,但可以編成校本課程,當作閱讀材料。當學生看到這些鮮活的材料時,往往更能調動自身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同時,學生還可借助音視頻資源進行跨文化學習,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中的異同點,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當學生看到《孫子兵法》英譯版在西方社會盛行時,文化自豪感便會油然而生[3]。
2.借助音視頻資源,踐行立德樹人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barrier to people doing things in the world, actually to introducing change is that they underestimate their ability to bring about change.(阻礙人們做事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他們低估了自己帶來改變的能力。)看到上述這句話時,筆者感慨萬分,根據平時觀察,就拿英語這門學科來說,很多學生是因為缺乏自信心,導致英語學習的動力不足,從而裹足不前。不自信、低估自身能力是一切前進的絆腳石。此外,還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導致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缺乏積極性。
于是,筆者給學生推薦哈佛大學Talben Shahar教授的心理學公開課《幸福課》,幫助學生重塑信心,找到心理平衡,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心理學課程。感興趣的學生還找到了大量的政治、歷史、哲學等公開課,不斷豐富了自身的知識積累,提高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教書、育人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教師總是干巴巴地說教,道理都懂,但是學生不喜歡。如果我們能借助音視頻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并在教學中滲透教育,效果可能大不一樣。在巴菲特《決定你成功的因素》這一演講中,他請聽眾(學生)和他一起玩一個游戲,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給學生買一個同學10%的人生的機會(有富有老爸的不算,每個人的成果都要靠自身努力),會買什么樣的同學呢?什么樣的好品質才會走進我們的內心?看到這,筆者當時的理解是巴菲特在問我們愿意與什么樣的人合作,緊接著他又拋出另一個問題:如果要賣掉一個人,賣誰?你想買的人、想合作的人擁有什么樣的品質,讓你決定要買他;又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品質,讓你討厭到不愿見到他,要賣掉呢?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擁有何種品行、性格?我討厭什么樣的人,一定要改掉什么樣的品行、性格?巴菲特還說他見過許多人惡習不改走到哪都招人討厭的人,并勸導年輕人要養成優良習慣。借助這節課,學生既學習了英語知識,鍛煉了聽力能力,又學會了如何做一個讓大家喜歡的人,以在成長道路上少走彎路。
3.音視頻的局限性及克服方法
音視頻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依賴網絡。當音頻不能下載時,文字編輯問題相對來說好解決,只要我們多下功夫,聽寫下來再編輯即可。但視頻無法下載相對來說就比較難解決。如果課堂也沒有網絡,就無法在現場看或聽。筆者認為可以將其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看或聽音視頻。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音視頻教學的局限性,從而更好地發揮音視頻資源的優勢,使其更好地為英語教學和育人服務。
結 語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了解世界的一個工具,我們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音視頻這一載體,使學生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判斷。學生可通過比較中外優秀文化,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家國情懷,建立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學會做人做事,從而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柯文珠.微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15):125.
程燕,吳曉威.視頻資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19,19(22):19-21.
王芬芬.視頻資源對英語聽力教學的作用分析[J].文教資料,2013(16):179-180.
作者簡介:崔宏(1972.7—),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從事高中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