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美術課程教學都普遍用到各種媒體工具,新媒體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美術課程教學的便利性,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的工具和軟件越來越多,教學過程變得更加輕松直觀、生動有趣。基于此,本文對新媒體環境下的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展開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小學美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95-02
引 言
新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基礎教育的各門課程中,新媒體工具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新媒體環境為小學美術教學帶來了更多便利,與此同時,新媒體的產生也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明晰這些基本要求和相應的教學方向,合理地使用這些教學工具,適應新的教學趨勢,才能讓這些媒介和工具為課程教學提供輔助與推動力,才能全面提升課堂教學實效。
一、趣味性與互動性結合
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教學工具,讓美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的確,各種實用的教學輔助工具讓課堂組織和準備更加便利,教學中資料和信息內容的呈現形式也更加豐富。在這種整體背景下,教師更應充分發揮媒體工具的優越性,讓美術的教學過程具備趣味性和互動性結合的特質。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太多知識儲備,美術感受力和審美能力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啟發。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讓課堂更加有趣,多設計各種教學活動來豐富課堂內容,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融入課堂,并體驗到更多學習美術知識的樂趣。
新媒體工具的使用給小學美術課堂注入了很多活力,并增添了很多色彩。通過新媒體手段的不斷交互和運營,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會更加有效,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感覺肌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如采用電子講座的方式,將這部分課程的內容傳遞到學生的計算機上,并讓學生按照計算機上顯示的步驟完成相關操作,學生首先要進行自主學習,熟悉與了解教學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就要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這樣的教學設計和安排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學生首先可以自主了解相關內容,掌握基本的知識背景。經過這一鋪墊后,教師再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知識講授,學生接受起來會輕松很多,教學的實效會更高。
上面的范例讓我們看到,教師可以合理利用新媒體工具來節省很多課堂上的教學時間。這樣的組織與安排能夠讓學生事先了解這些學習內容,有基本的知識鋪墊。當教師再來講解相應的知識做點時,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
很多時候,美術教師在組織課堂時都沒有給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究留下充裕的空間,這個教學問題很值得我們反思。上面的范例讓我們看到,在新媒體環境下,這一切更容易實現。教師可以非常直觀地運用這些教學工具和手段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學生也可以很輕松地了解相應的學習內容,豐富自己的背景知識。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經常審視和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轉換課堂組織與構建模式,這樣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并讓各種新媒體工具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注重教學的網絡多元趨勢
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應注重教學網絡的多元趨勢。多媒體工具一直以來在美術課堂上得到普遍應用,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各種傳統教學媒介和工具都在逐漸更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也應有所革新。教師只有多進行相應的研究,了解更多實用的新媒體教學工具,并善于把握教學網絡的多元趨勢,才能更緊密地和信息時代相連接,才能更便捷地使用各種教學輔助工具,美術課堂也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與富有活力。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有針對性地使用各種教學工具,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獨特的想象力,展現出獨具一格的創作風格。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多采用網絡上的3D化作品來增強作品的奇幻效果,可以讓各種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動、富有活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如,在教學“瓜果的想象”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發散自己的教學思維,引入更多新穎有趣的教學組織與構建方法。教師可以提前在網絡上搜尋各種教學輔助資源,也可以收集各種圖片素材,還可以借助各種軟件將圖片進行3D處理,讓圖片以更立體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展示這些生動的內容,首先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產生了解的欲望與好奇心。教師可以借助這個良好的開端,進一步設計一些問題或者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這樣,美術課的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才會更強,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與鍛煉。
在美術教學中使用新媒體工具有一個很值得教師反思的問題,不少教師對各種新的數字化工具和軟件并不熟悉,課下也沒有進行足夠多的研究,這其實是一種教學資源和工具的浪費。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想讓教學網絡更加多元化,必須熟悉各種常見媒體工具和各種實用的輔助軟件,這樣在課堂上使用起來才會更加游刃有余,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解決起來也會更加輕松。在回顧和反思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進行反思,看看自己是否做好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對新的教學模式和工具的熟練程度是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等。
三、營造輕松愉悅的整體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和其他課程間存在一些差異,美術課堂教學不是要讓學生學會認字或者熟悉計算,而是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和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可以充分融入課堂極為重要。無論傳統的多媒體還是各種新的教學輔助工具及器材,都可以為教學氛圍的營造提供幫助。教師要認識到營造良好的整體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并在這一點上多做準備,讓學生更加喜愛美術課堂,更加喜歡對美術知識的學習[1]。
在教學活動中,按照教材內容所示,教師完全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再將利用新媒體技術設置的相關畫面呈現出來,通過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包含時間、人物、地點,動態的畫面中必須有人物交談、動作等內容,這樣直觀的情境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也能在不斷模仿、練習中培養獨立學習及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難忘夏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各種和夏天相關的圖片及動畫,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夏天的氛圍中。有了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后,學生無論欣賞各種畫面,還是完成教師要求的學習任務,都會更積極主動,美術課堂也會變得生動有趣且充滿活力。
四、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展開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鍛煉與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是學生應在美術教學中形成的學科素養。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實施過程。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給學生呈現和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和資源,加深學生對相關學習主題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非常明確的動手實踐任務,讓學生探尋如何完成這些實踐要求。如果學生一時間難以找到頭緒,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利用新媒體輔助和引導學生。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短視頻,讓學生看看特定主題下的動手實踐操作方法。如果是比較難的實踐任務,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化工具和媒介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過程剖析。這些都可以形成很好的教學依托,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欲望,輔助后續教學。
以“頭飾和帽子”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通過賞析和觀察各種頭飾和帽子,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這些物品的實用性,并利用新媒體工具給學生呈現大量有趣的帽子和頭飾的圖示,以這樣的方式快速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看完各種范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紋樣、色彩等自主設計一頂帽子。帽子作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學生十分熟悉,但是動手設計會讓學生產生前所未有的新鮮感,他們在課堂上也樂于參與。
在給學生布置了實踐任務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和輔助,化解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障礙。首先,教師要布置有關研究、分析的學習任務,如可以讓學生思考“軸對稱和中心對稱有什么不同?”“設計帽子用什么形狀、紋樣、色彩和材質比較好?”“你喜歡什么圖案紋樣?打算如何進行色彩搭配?”等問題。思考這些問題后,學生再進行動手實踐,其實踐操作會有良好的依據,并能慢慢感受到制作的要點。這樣的教學過程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豐富了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多元學習收獲。
結 語
總之,新媒體環境給美術教學帶來了很多便利性,在提升課堂趣味性和學生教學參與度上有非常明顯的效果。教師只有積極提升自身專業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施教能力,才能輕松、熟練地應用各種技術軟件,也才能使新媒體環境和工具的教學輔助效果得到充分的發揮。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整體教學氛圍,對美術課堂來說尤為重要。教師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工具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熱情。有了這個良好的開端后,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投入課堂,理解、吸收學科知識會更迅速與及時,教學的綜合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參考文獻]
武文韜.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教學的新趨向[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4):22.
作者簡介:周穎(1990.9—),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