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將具有一定相似性或者關聯性的文章進行比照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更快地理解這些文字的含義,并形成更加豐富與強烈的閱讀感受與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群文教學來提升閱讀教學的綜合實效。教師可以嘗試將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文字展開分析閱讀,并在對比的基礎上找出文章的相同特點。這可以讓學生產生新的閱讀感受,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而且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85-02
引 言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展開群文閱讀時,采用合適的方法和教學實施模式非常重要。教師在設計群文閱讀時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尤其是在文章選擇上一定要具備良好的針對性,合理地選擇閱讀范本,并給予學生有效的群文閱讀引導與啟發,這樣才能使這種教學模式順利推進。
一、針對相同體裁的作品展開群文閱讀
教師首先可以嘗試基于一類體裁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初中語文課本中收錄的文章的體裁和類型十分多樣。學生既能接觸到古文或者古詩詞內容,又能接觸到現代文閱讀范本;既能夠讀到輕松有趣的小說,又能讀到情感充沛、語言精美的散文類文章。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文學體裁,教師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類型,然后找到一些具備關聯性的文章,有針對性地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1]。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對一個類別的文章形成更多認識,學生不僅可以充分解讀閱讀范本,而且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對具體的文學體裁的特點有所了解。這樣可以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閱讀收獲與體驗,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本分析與感受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2]。
例如,教師可以將《龜雖壽》和《觀滄海》這兩首古詩進行整合教學,以古詩詞為題材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對古詩這一文學體裁進行相應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介紹一些背景知識。隨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兩首作品進行比照閱讀。在《龜雖壽》中,曹操使用了大量的用典手法,在感嘆古代事情的同時,表達了對自己曾經的崢嶸歲月的滿滿的自豪感。但是在《觀滄海》中,他卻將自己的筆墨更多地應用于對自然風光的描繪,展現出了他對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者在創作兩首作品時不同的心態,也能夠感受到曹操內心的變化。更為重要的是,基于這種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對古詩這一文學體裁留下非常深刻的學習印象。
二、針對相同主題的作品展開群文閱讀
結合同一主題展開群文閱讀教學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語文課本中選入的文章非常多,不僅在體裁上十分多樣,不同的文章在主題表達上也有很大差異。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閱讀分析時,可以選取同一主題的文章,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作者是如何就同一個主題進行表達與呈現的。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學習印象。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原文的理解,而且會感受到對同一個主題不同的描述與呈現方法。這會讓學生自身的閱讀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能夠讓學生有更加豐富的閱讀收獲與綜合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將《濟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展開群文閱讀教學。這兩篇文章都是對景色進行描繪,同時描繪的對象又是這一季節中最為典型的一個或是一群景物。學生在進行比照閱讀時會發現,雖然是同一個主題,但在寫作中不同的作者使用了不同的寫作手法,而這些方法之間又可以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就這幾篇文章進行更深入的探析,讓學生從情感表達的層面進一步展開閱讀分析。學生會慢慢意識到,一般在進行寫景時,作者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因此這兩篇文章也是充滿了作者的情懷的,也能夠感受到他們對我國美好山河景色的熱愛之情。通過這樣的群文閱讀,學生能感受到同一個主題的不同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慢慢嘗試從不同角度與不同層面對同一個主題的文章進行閱讀剖析。這才是群文閱讀教學應有的過程。這樣的閱讀分析方式會讓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印象。學生不僅能牢牢記住這幾篇文章,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掌握很多寫作方法和技巧,這對于學生而言十分有益。
三、針對同一作者的作品展開群文閱讀
同一位作者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的關注點會有所差別,作者的生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其不同的作品往往會反映出不同的主題,以及展開對不同事物的描摹。這樣的群文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借助作者的眼睛不斷觀察、感知外部世界,不僅如此,學生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領會作者內心情感和情緒起伏。這樣的閱讀過程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并能帶給學生很多不同的發現。教師可以找一些文章作為閱讀范本,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群文閱讀。這能夠極大地深化學生對作者的理解與認識,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這位作者的作品的文學特點,同時,這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很好的培養與鍛煉。
魯迅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一位重要作家,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組織學生展開群文閱讀。例如,教師可以將《故鄉》和《孔乙己》作為范例讓學生展開比照閱讀。在作品《故鄉》中出現了很多人物,而其中的閏土又是學生較為熟悉的,少年時期的閏土將作者真誠地看作朋友,非常開朗、伶俐。文章中描摹與刻畫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由于受到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受到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
在《孔乙己》這篇文章中,作者也是借助典型人物的刻畫揭露了很多社會問題,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與反思??滓壹罕臼且粋€讀書人,但是受到了更多窮人的排擠,最終因為社會的各種不可抗因素一步步地走向深淵,這都是對當時殘酷現實的真實寫照,值得學生仔細品讀、慢慢尋味。基于閱讀過程,學生不僅可以深刻地認識到魯迅先生文章的特點,而且夠感受到封建社會對人性的迫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受到很多思維的引導與啟示。
結 語
群文閱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教師通過合理組織與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提高閱讀感受力,又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分析和探究能力,提高閱讀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找到合適的文章劃分方式,設計有效的群文閱讀實施方案,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作用,讓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培養與鍛煉。
[參考文獻]
張峰強.初中語文閱讀探索思考[J].名作欣賞,2018(11):159-160.
熊長芬.淺談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惑與應對策略[J].語文學刊,2015(16):23-24.
作者簡介:李娟(1984.6—),女,江蘇建湖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