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卓先德
【摘 要】 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高校教師專業成長有著較大的幫助。而隨著當前高校科研活動擴大,高校教師科研成果數量增多,如何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做出科學評估,成為當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內容。本文主要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建設策略,希望能夠為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產生幫助。
【關鍵詞】 大數據 科研績效 量化評估平臺 策略
科學研究不僅能夠有效促進高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而且能夠增強高校的綜合競爭力,帶動國家科學研發能力不斷增強。當前針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通過科學評估刺激高校教師在科研工作上投入更多精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高校教師和高校的持續發展[1]。在大數據分析技術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的大背景下,科學合理地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專門的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以形成對高校教師科研成果的客觀評價,提升評估的公平公正,促進高校教師學術研究專業化發展。
一、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的關鍵點分析
在建設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的過程中,首先應明確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的關鍵點,然后基于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的要素建設對應的評估平臺,以提升評估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全面性。一般來講,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工作的關鍵點主要包括:
1.分析和確定科研績效量化評價目標
為形成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的客觀評估,首先應從科研績效評估整體出發,分析科研績效的相關要素,然后明確各個要素的特點,從中找出最為基本的評估要素,最后根據這些評估要素設計合適的目標,并針對設定的要素目標做出準確的表述[2]。明確科研績效量化評價目標也是評估平臺建設最為基礎、最根本的工作。
2.制定具體的評價方案
依據前面分析確定的科研績效量化評價目標,設定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的各項子目標,然后制定與之對應的評價方案總體思路和框架。隨后,先完成各個子目標的評價方案,然后對各個子評價方案進行綜合整理,最后構成總的系統化的評估方案,并通過多次研討,不斷修訂和優化,提升評估的科學性。
3.構建科學的評估模型
構建科學的評估模型是實現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的關鍵性步驟,需結合實際的評價目標、評價方案制定對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構建數理分析模型。評估時,只需要輸入對應的參數信息,系統便能夠進行精準計算和對比分析,客觀公正的做出評估,這也是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建設不可缺少的環節。
4.形成實時的評估反饋機制
評估結果反饋是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建設的根本目的,讓教師能夠從反饋的評估結果中清楚認識到存在不足。將評估結果反饋給高校對應的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能夠讓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充分認識到自身在科研方面的實際情況,形成與其他高校教師之間的對比,從而促進高校教師在后期科研工作上做出改進,提升科研成果水平。
二、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建設現狀概述
科研績效量化評估,是指根據制定的評價體系對教師科研成果進行量化分析評價,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評估結果。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則主要指的是基于先進的計算機信息技術,通過對科研績效進行量化處理,構建對應的數學評估模型,通過系統采集大量的數據信息做出對比分析,從而對教師科研績效做出評估。
通過構建科學的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能夠有效提升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為高校教師管理工作開展提供較為準確的意見,是現階段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但從實際運行應用來看,由于當前大部分高校的業務系統都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且各高校教師對科研的參與程度和人數存在數量級的差異,造成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中的各項對比數據信息采集主要以學校內部的數據或是教師自行填寫為基礎,以致于各高校關于教師科研績效的標準存在較大差異,評估結果也常有人為誤差,所得到結果將顯得有失客觀性,信息反饋也不夠及時,非常不利于調動和激發高校教師科研積極性,對高校教師科研管理工作開展缺乏正向引導,難以有效發揮出教師科研績效評估的真實作用。
基于此現狀,當前在構建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時,應積極引入大數據技術,改變以往單一獨立的評估模式,采集大環境下校內外高校教師科研成果數據,然后形成綜合性分析,實現真正的量化評估。同時,通過這種評估管理方式,也有助于縮小各高校教師科研方面的差距,對高校長遠發展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
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建設策略
為有效改變當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存在的不足,應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原有評估平臺進行重構和優化建設。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構建共享型基礎數據信息采集模塊
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有效應用,其主要用來采集和積累大量的科研績效基礎數據信息,這是基于大數據分析之下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在優化和完善評估平臺時,應盡可能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建立專門的數據庫,廣泛采集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基礎數據,并將之存儲到數據庫之中,使基礎信息數據庫更加豐富。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基礎數據主要應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科研項目參與信息、教師專業發展信息等,以教師科研信息為核心,同時收集教師的個性基礎信息和發展信息[3]。為此,在優化基礎數據信息采集模塊時,首先應將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與學校管理系統、教學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對接,完成教師基礎信息的采集;其次,應與教育部門科研管理系統取得聯系,獲取更多高校教師科研信息,為平臺綜合量化評估提供基礎數據信息,形成校內外共享大數據平臺,為更科學地得出分析和評估結果奠定基礎。
2.構建動態科研績效量化計算模塊
在建設科研績效量化計算模塊的過程中,主要基于前期分析制定的科研績效評價目標、科研績效評價方案以及科研績效評價模型,然后將采集到的基礎數據信息錄入到評估平臺中,實現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計算。通過該量化計算模塊,能夠實現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的動態化評估,當高校教師某項科研基礎數據信息發生變化后,經科研績效量化計算后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將出現較大的變化,以此有助于實現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常態化,提升評估的及時性。
3.構建績效量化分析模塊
在績效量化分析模塊中應著重發揮出大數據分析的技術性優勢,在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比較的過程中,不僅應呈現出校內教師的評估對比、部門之間科研績效的評估對比等,還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獲取同級別高校的科研數據,然后形成對比評估,便于找出自身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后期進一步管理優化提供方向;同時也可以獲取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科研數據信息,通過對比分析找出自身與這些高校之間的差距,從而通過此激發高校教師的研究動力。
4.構建科研績效預警模塊
為實現對高校教師科研工作開展的精準管理,在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建設過程中,可構建專門的科研績效預警模塊,通過對高校教師科研績效指標進行分類考核和實時計算,然后針對具體教師設置對應的個人科研績效預警,高校領導和科研管理人員可查閱相關教師的科研績效狀況,從而促進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開展,提升高校科研績效管理的整體效率。
5.構建科研績效評估反饋模塊
科研績效評估結果的相關信息應及時反饋到高校教師個人登錄賬號信息之中,高校教師自身能夠通過對應平臺登錄查看評估結果,以便高校教師自身能夠清楚認識到當前科研工作開展的真實水平。同時,為促進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的規范化建設,讓高校教師對科研績效評估反饋結果引起重視,可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將科研績效評估結果與高校教師績效獎金、薪酬水平等相聯系,同時設置專項科研績效獎金,對表現優異的高校教師予以獎勵,通過完善的激勵體系調動高校教師科研積極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研績效評估對高校教師管理工作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實際的評估過程中,又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使評估的準確性、客觀性受到較大的影響。在此種情況下建設專門的高校教師科研績效量化評估平臺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平臺建設中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采集更多、更為全面的基礎數據信息,能夠讓評估平臺發揮出更為良好的評估效果,形成對高校教師績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持。
【參考文獻】
[1] 繆曉慧.基于KPI與AHP的藝術類高校教師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某綜合性藝術類高校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231-232.
[2] 王忠軍,劉麗丹.績效考核能否促進高校教師突破性學術創新行為——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4):52-60.
[3] 梁振東,韓小彬.地方高校教師科研績效管理新探——以核心自我評價為視角[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9(01):157-160.